梁思礼有个“姨娘”母亲
2016-06-22赖晨
赖晨
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于4月14日因病逝世,世人大多只知道梁思礼的父亲是梁启超,兄嫂是梁思成、林徽因,却不知,他还有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母亲王桂荃。梁思礼曾经说过,母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
没名分的母亲
王桂荃原名王来喜,四川广元人。1891年,李蕙仙嫁给梁启超时带来了两名陪嫁丫环,其中一个就是王桂荃。当时她虽说年纪小,但聪明、勤快,也善解人意,对梁氏夫妇的生活起居伺候得细心周到,因此深得梁氏夫妇欢心,他们甚至还把家里的事情包括财政都交给她掌管。
王桂荃出身很苦,从小没了娘,4岁时父亲不幸猝死,继母又虐待她,把她卖给了别人。从4岁到10岁她被转卖了4次做丫环。最后随小姐李蕙仙来到梁家,她的名字王桂荃还是梁启超给她起的,梁启超称呼她“王姑娘、三姨、来喜”,他曾说她“是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
1903年,梁启超一家在日本,因为独生子梁思成身体羸弱,为了传宗接代,梁启超将王桂荃收为侧室。她为梁启超生了7个子女,养大了6位: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加上李蕙仙生的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梁家一共有9个孩子。这些孩子们对王桂荃的感情都非常深,他们管李蕙仙叫“妈”,管王桂荃叫“娘”。
李蕙仙是个比较严厉的人,当她发现孩子们淘气或是不听话时,就会大声训斥,有时候气极了还会动手体罚,所以孩子们都怕她。
有一次,梁思成因为贪玩,考试成绩很差,她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在一个鸡毛掸子上绑了铁丝,把小思成叫到跟前,用硬邦邦的鸡毛掸子抽他……当时,站在一旁的王桂荃看着浑身哆嗦的小思成,非常心疼,就一把将小思成搂到怀里,使劲用身子护着他。当时,李蕙仙正在气头上,一时收不住手,继续挥舞着鸡毛掸子打,这回每一下都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这件事情过后,王桂荃將小思成叫到自己屋里,温和地对他说:“孩子,别怨恨你妈,她也是为你好,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会有出息呢?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呀!”听着王桂荃的话,小思成抹了抹眼泪,使劲地点了点头。
王桂荃人很聪明,爱学习,梁启超便教她认字。她还跟自己的孩子们学习,当她每天督促孩子们做作业时,坐在一旁听孩子们读书、写字,她也跟着读。到后来看报纸、写信、记账等等全都能自己干了。1898年,全家逃亡日本后,王桂荃很快便自学并掌握了日语,而且还能讲标准、流利的东京话,从此梁启超及家庭的对外联络便由她来承担。
王桂荃对梁启超很崇拜,对其帮助也很大。1915年,在梁启超“倒袁”的时候,情况非常危险,一直是她在帮助梁启超。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写了《异哉,所谓国体论者》,袁世凯想花20万大洋买下这篇文章不要发表——20万大洋在那时是很值钱的。
但梁启超拒绝了,把来人奚落了一番,而且把文章直接寄给了袁世凯。后来文章发表以后,袁世凯很生气,说:“你还没流亡够啊?”意思就是想赶他出国。梁启超坚持“倒袁”,为了到云南与蔡锷合作,梁启超带着王桂荃和两个孩子(梁思达、梁思懿),从天津到上海。他们的住处周围就有特务,王桂荃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主持家务和对外联系,协助梁启超。
1924年9月,李蕙仙因为乳腺癌逝世;1929年1月,梁启超也因为肾病和医疗事故去世。办理后事用掉了不少钱,家庭经济很快紧张了起来。
王桂荃为了能维持全家的生活,于1930年将旧楼卖给了天津的一个郝姓富商,从此老楼与新楼之间砌起了高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家庭经济更加困难,王桂荃又将新楼出租给横昌绸布店做账房和库房,仅留楼下东南角梁启超的一间书房,保存梁启超的书籍,自己住进后面的一座小楼里。为了维持家庭开支,王桂荃只得使用梁启超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稿费和股票利息。
王桂荃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对儿女的影响很大。在李蕙仙、梁启超去世后的岁月里,王桂荃以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艰难地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
她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在艰难中将梁家兄弟姐妹们拉扯大,而且她的这些优良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她很爱国,以传统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怀,她给儿女们讲了很多爱国的故事,像岳母刺字等等。
王桂荃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尊重与爱戴。虽然在梁家没有任何名分,但是她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分量却是很重的。
艰难筹钱送子赴美
1941年,梁思礼高中即将毕业,母亲的好朋友帮他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嘉尔顿学院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学费、食宿费学校都解决了,但要自己负担路费和其他日常生活费用。当时,王桂荃费了很大劲才凑足400美元送儿子出国。
梁启超名气虽很大,但家里并不是很富裕,他去世之前,给大女儿和孩子们写信,也提到当时的经济状况;后来买了北戴河的房子,钱更花得差不多了。
另外,梁启超也资助一些穷亲戚。梁家的生活基本是靠其稿费、课时费,他去世以后,家境就下降了。
1941年11月,王桂荃把儿子梁思礼、女儿梁思懿及其新婚夫婿张炜逊送上了去美国的船。
在这之前,梁思达去了大后方,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这样,就只剩下王桂荃孤身一人了。梁思礼想:母亲真是了不起,她总是一个人为他们兄弟姐妹艰辛操劳。
母亲站在码头的身影,梁思礼久久不能忘怀。
1945年,梁思礼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入辛辛那提大学自动控制系,先后于1947年、1949年获硕士及博士学位。自中学以后,梁思礼受姐姐、中共党员梁思懿的影响很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和姐姐梁思懿同船回国效力。到了天津码头,看见母亲站在那儿——8年了,她已白发苍苍!母亲张开双手欢迎姐弟俩。梁思礼把在美国攒下的一笔美金给了母亲。
1950年,王桂荃卖掉在天津的所有房子,用儿子给她的美金和卖房款,在北京西单手帕胡同买下一座小四合院,和梁思礼一起生活。
每逢节假日,梁家在北京、天津的兄弟姐妹都会聚集在王桂荃的身边,尽享合家团聚的欢乐。
王桂荃仍然过着朴素无华的生活,每天起得很早,自己打扫院子,清理房间,还为孙子们操劳。她自己的吃穿都很节省,但对儿孙们和亲友却很大方,经常接济他们。
她还每天看报,听广播,对国家大事知道得一清二楚,常常和子女们交谈,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忘厚恩,栽树纪念
1968年,83岁的王桂荃因患肠癌离世。当时埋头搞科研的梁思礼,因为父亲的缘故,被说成是“保皇党的孝子贤孙”,被立了专案,想回家奔丧也不获军管会批准。后来,他悲痛地说:“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没能在她身边,甚至连她的骨灰也没有收起来。”
1993年11月,广东新会县政府召开“梁启超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梁氏后人参加。大家高兴地在故乡团聚,怀念起梁启超,也不约而同地想到王桂荃,想到她为梁启超的事业和抚养教育众多子女不辞辛劳的一生。大家都希望,以一个最好的方式寄托对她的哀思。
1995年4月23日,在梁思达和梁思礼的主持下,他们全家在梁启超的墓旁种下“王桂荃树”(一棵白皮松),以纪念王桂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