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的赞歌

2016-06-22郭宗忠

中关村 2016年6期
关键词:杨辉总装风洞

郭宗忠

从颐和园南门去西三旗的路上,阳光是十月的响亮,金黄的树叶一路唱着风的赞歌。

春风的和煦,夏天的激荡,秋风的美妙,冬风的豪迈,风创造的世界是神奇的。而风也是可以创造的,创造风的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杨辉,一个1999年7月从四川安岳县入伍的大学生,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设计师副主任、工程处副处长等职务,现在是总装某部安装总队副参谋长、驻绵阳工程指挥组指挥长。

有关“风”的理想

1999年,总装备部某部去重庆建筑大学选招优秀毕业生参军入伍,杨辉当仁不让地成为招收的3名毕业生中的一员。

15年里,杨辉转战总队在全国各地的国防工程施工一线,先后在许多地方,酒泉、白城、太原、绵阳等地,组织或参与完成了50余个国防重点工程项目。

他的理想是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风洞。

风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象征的是一种技术实力和战斗力。风洞的大量出现是在20世纪中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拥有低速、高速、超高速以及激波、电弧等风洞。

建设一流的风洞需要施工人员高超的技术实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在官兵们眼里,杨辉身上有一股牛劲、钻进,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命三郎精神。他似乎已经痴迷于自己从事的事业,15年来,他是总队唯一一个一直在外地现场工地的人。

也许是因为领导的信任,更是因为一种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个倔强的四川汉子身上迸发出一种无穷的力量。

建设图纸是复杂的,一些技术人员对照图纸难以形成空间立体感。杨辉组织技术力量建立三维动画模型,指导大家对照看;班组、工长看不懂图纸,他亲自着手制作实体模型,教班组、工长对照做;洞体截面尺寸变化大,模板、钢筋下料加工尺寸难以明确,他指导施工人员设置实体放样场,依据放样尺寸下料加工;洞体模板需要进行空间定位,位置不好掌握、精度难以保证,他设计制作异型定位桁架进行控制……

每一项工作工程背后,他都付出无比的艰辛和汗水。

凭着这股钻进,在某工地建设施工中,他提出的内外双排架整体搭设方案,节约成本50多万元,缩短了工期30多天。他采用单柱与通轴结合、单层与全高结合控制方式,成功解决了排架柱垂直度、截面尺寸、轴距等偏差问题。他参与研究的《厂房大跨度现浇梁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我国大跨度支撑体系施工的空白。

誓愿与“风”为伍

作为总队派驻的某基地工地指挥组现场负责人兼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中,杨辉身先士卒,带领着他的团队以昂扬的斗志攻克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杨辉发扬个人专业优势,他亲自动手和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所有承担的工程任务进行技术分析和优化,编制各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专项方案和施工计划。

风洞的建设,工程项目技术要求高,工艺要求设备基础不均匀沉降不超过3mm;地质情况复杂,位于大山断褶带中段南侧边缘部位;交叉施工多,设备安装与土建交叉施工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项目特殊,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杨辉在组织施工过程中,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

针对该工程,中风化判断难度大,桩的长细比非常大,混凝土灌注难度大等特点,杨辉创新采用回旋钻成孔施工方法,选用泥浆置换法清孔,自然造浆成孔,二次清孔导管法灌注水下砼等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工程桩基施工难题,保障了设备基础不均匀沉降量不大于3mm的技术要求。

在厂房排架柱施工中,杨辉创新提出了单柱与通轴、单层与全高相结合的排架柱模板控制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排架柱垂直度、表面平整度、截面尺寸、轴距等偏差问题,且柱表面达到了清水混凝土效果,无明显模板接痕,其质量被总装质监总站评价为“堪称精品工程,是近几年来基地建设工程中质量最好的”。2009年11月,总装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观摩、交流会在风洞工程建设现场召开。

针对该工程消声器设备先安装后进行土建围护主体工程施工,内置设备占空间大,无法满足通常施工工艺搭设满樘脚手架要求,其现浇屋面300余吨施工荷载无法支撑的难题,杨辉创建了以工字钢梁架和斜拉钢丝绳组合的非地面承载挠度可控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解决了厂房建筑在层高超高、跨度大、内部设备先安装且所占空间较大情况下上部现浇梁板支撑问题,同时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可测可控,并节约脚手架支撑费用50%,缩短工期30%。

在这个风洞工程施工中形成的《某风洞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正在申报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2012年12月20日通过总装司令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成果的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效益。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评价该成果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推广应用到我国高技术军事装备试验设施的建设中。

攻难克艰对于杨辉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品质。而该项目难度之大,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难题越难越要知难而上。针对这些技术难题,杨辉成立了《异型薄壁砼结构风洞体及高精度大立体渐变空间顶立面水磨石施工方法研究》课题小组,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并获总装科研立项,现正进行相关研究及成果整理。目前已形成论文11篇,军队级工法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一项已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课题《BIM技术在异型薄壁砼洞体施工中的应用》获2013年全国BIM大赛一等奖……

每一个工程的细节都熟练地在他心里,得心应手,而且充满了无比的热爱、真情和自豪。作为施工现场的总指挥,面对艰巨的任务,施工工地的工作刻不容缓;作为总队的副参谋长,机关的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

杨辉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

他带领的团队,凝心聚力,怎样的困难,怎样艰苦的环境也能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任务。

想起当年在西北的施工工地,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环境,待遇低,环境差,周围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招来的工人都因为环境艰苦,干了一段就走掉了。

杨辉一声令下,不讲价钱,带头搭地窝子,一阵风来了就把地屋子刮跑了,然后再搭再建。早晨醒来,被子上是厚厚的一层沙土。

杨辉记得有一晚值班,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风沙,看不见路,能见度一两米,2公里的路走了足足两个多小时。

夏天的时候戈壁滩上白天七八十度的高温,胶鞋都被融化的感觉,但是他第一个带头作业,“其身正,不令其行。”正是如此,杨辉带领的团队,没有一个战士叫苦。家里遇到困难都拿杨辉来对比,一个好的带兵人一个好的领头雁,就会带着团队无往不胜。

如今,由总队承建的某风洞工程已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他一直也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有几十项专利,几十篇论文发表。2013年8月,杨辉主持完成的某风洞工程获总装优质工程一等奖、全军优质工程一等奖、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金奖、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四川省省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个奔波在风里的人,这个雷厉风行的人,这个与风为伍的人,正在不断创造着更精彩的人生和事业的奇迹。

猜你喜欢

杨辉总装风洞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总装多余物预防与控制
说杨辉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南宋数学家杨辉的数学成就
斑头雁进风洞
集装箱正面起重机总装技术
基于NI cRIO平台的脉冲燃烧风洞控制系统设计
放风筝
飞行器风洞模型的快速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