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画书中的“国粹戏剧”

2016-06-22许国萍

出版人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画书画家戏剧

许国萍

通过绘本这一让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经典戏剧中所包含的“仁”、“义” 、“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扎根在他们心间,对今天的中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绘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述故事的方式。有学者讲,绘本的创作和表现手法是颇具程式化的,故事的起承转合大多遵循其自身的叙述方式,这一点与西方的古典音乐有些类似。孩子们痴情绘本,主要是被其持续渲染的、连续性的故事呈现方式所吸引。这就要求作者在短短的一二十个画面里,通过连续的画面呈现,给读者持续的视觉享受。优秀的绘本创作者,必须要做到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得好看且清晰。

绘本的作者可以是画家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文图作者合力创作。但不论是何种创作方式,每部作品的个性都是比较鲜明的。绘本的创作者构思一部作品,往往是出自自身的感悟,其立意和表现手法,以及情绪的宣泄就会更加自我,相对于普通的主题先行的童书,绘本作者受编辑和出版社的约束会较少,从而也就给了作者更多的、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绘本作者创作绘本时的状态,则会更接近纯粹的文学或绘画作品,因此我们看到的很多杰出的绘本作品,其文学和艺术水准都非常高。

特色原创绘本

作为中国的少儿读物出版工作者,我欣喜地看到近几年国内原创图画书崛起,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绘本作品和创作者。相较于欧美日韩等国的绘本,我国的绘本创作和出版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并不低,底蕴也不薄。分析其原因有三:

首先,国内目前的绘本作者和编辑,大多涉猎、研习过众多国外经典的绘本作品,对其创作规律已经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其次,国内历史悠久的连环画和儿童插图图书对读者和绘本创作者影响深远,从而让我国原创绘本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和艺术气质。从原创绘本的选材上来看,国内原创绘本更注重弘扬传统文化、注重内容的厚重和文学价值,对绘画的风格流派以及画家的艺术追求更加包容。当然我们的原创绘本也存在着成人化较严重,缺乏儿童天性和趣味的软肋。

再次,国内的绘本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学和艺术功力,他们大多毕业于专业的艺术院校。相较于国外年轻的画家,国内画家的绘画基本功更扎实,这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驾驭作品,戏路也就更宽,也为日后的绘本创作水准的再提升,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点,也是我在策划、出版“国粹戏剧图画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过程中的感悟。

“国粹戏剧图画书”是国内首套以中国传统戏剧故事为素材改编的绘本。其文字作者是国内资深的童书出版人;绘画作者是国内优秀的中青年专业画家;统筹和艺术指导为业内知名的人士。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创作队伍,从基础上保证了作品的品质。

之所以要出版“国粹戏剧图画书”,其初衷也有三:

其一,中国的戏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几千年来绵延至今,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以为,传统戏剧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很好的突破口。

其二,目前传承下来的经典戏剧,其故事大多生动且曲折,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的内涵深刻,包含了“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传统美德。通过绘本这一让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这些传统美德扎根在他们心间,对今天的中国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三,中国戏剧成熟于宋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艺术语言和呈现形式。从台词到唱腔;从置景到服饰;从脸谱到表情都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却又是当今孩子所陌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戏剧在当下的普及程度不高,对于这种需要现场去实地感受的艺术形式,当下的孩子们则鲜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这也是催生这套选题的重要原因。

纸上的舞台表演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如何把一出情节曲折,唱、念、做、打兼具的舞台表演,通过二十几个画面呈现出来,既要讲明故事还要保留戏词的韵味,既要体现戏剧的舞台风格和艺术特色,还要兼顾当下孩子的审美要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与项目统筹人反复研究。由于没有太多可借鉴的例子,所有问题就需要自己和创作团队去解决。我们把每一册书都作为一个项目来操作,每一册书根据其内容和要求总结出难点,再把这些难点分类,首先找出全套书共同的难点,集中突破,再分析出每册书的个性化的难点,分头找作者商量解决。这套书共同的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故事情节的取舍,以及文字的叙事风格。把一出戏改编成一本绘本,听则简单,做起来很难。文字作者首先面临的难题是故事情节的取舍。文字作者在反复观看剧目后,拿出了文本草案。创作团队看后觉得选取的情节过多,进入主题较慢,有些拖拉,由于要讲述的情节多,也导致文字过多,影响孩子阅读兴致。再有作者在文风的雅与俗之间拿捏不定,最终则选择了保留戏词中的文言韵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形成的文本,成人化意味较浓,距离孩子则较远了。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与项目统筹人就文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故事的情节要线索清晰,主干明确;故事的讲述要利于孩子理解。文字的叙事风格则要兼顾孩子的认知程度,剔除那些过于文言和抽象的描写,让文字读起来流畅,但要有韵味。以上意见得到了文字作者的理解和支持,几易其稿,终于拿出了让大家满意的文稿。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借鉴戏剧艺术的表现语言和元素。这套书是以“中国戏剧”作为概念来打造的,那么“中国戏剧”的元素就要在书中充分地体现。我们周知“中国戏剧”强调神似和意境,往往以虚代实。一条马鞭就代表一匹骏马,一挑门帘就表示进入了房间。再有中国戏剧中的人物大多是脸谱化的,而那些形意兼备的脸谱又有着高度的观赏价值,利用好了,会给这套绘本添色不少。经过反复思考,我们终于拟定了绘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即画家可以采用任何的绘画语言和材质手法,但有一点是要统一的,这就是人物的造型借鉴舞台的造型,以凸显本套绘本的艺术特色。场景则是写实和生活化的,从而让画面更丰富耐看,特别是鼓励画家大胆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例如“散点透视法”、“工笔重彩法”等等,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这套绘本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通过创新的中国绘画风格,起到与众不同、先声夺人的效果。

共同的难点解决了,由于每本书的内容和绘画作者风格的差异,每册书又有众多各自的问题。例如绘画风格和意境如何与内容匹配;画面的繁复与简约,导致画面节奏感的变化等等。在处理这些专业的问题上,我们高度信任画家们,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挑战自己,有些画面画家们会反复修改几十次。当这些充满魅力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的褒奖首先应该属于创作出这些画面的艺术家们。

“国粹戏剧图画书”是我社创建传统文化产品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社会和业内的关注,其较高的完成度也使得本系列绘本得到了读者的好评,短期内多次重印更增添了我们继续出版和推广这一类产品的信心。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作为童书出版人,在孩子们间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虽然目前图书市场上打着传统文化旗子的产品不少,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我们坚信,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占大多数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今天的努力和追求的价值和未来。

(本文作者为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图画书画家戏剧
图画书
有趣的戏剧课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花是一本图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