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016-06-22柯宗楠
柯宗楠
【摘要】学习数学应该是一种体验、一种理解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体验知识。让学生在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色彩,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亲历 挖掘 解决 问题 感受 数学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3-01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数学教学应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与探究的中心,学生成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价值
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保留了精炼的、本质的逻辑结论,其知识形成全过程往往被简化了。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优化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不必直接给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可先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联(底和高)?有什么联系?然后在小组中讨论、探究:“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这样给了学生探究与讨论的时间、空间。最后在“剪、平移、拼”的活动中得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然后平移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整节课学生先大胆猜测,再主动探索,自主建构,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现数学价值
生活是知识的丰富源泉。本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有效地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所以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大胆重组教学内容,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活动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伊始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学生:出示学生熟悉的图形(蝴蝶、蜻蜓、飞机、金杯等)的一半,让学生说出另一半,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惯性思维,学生会很快就把另一半补充完整。教师即时追问:“为什么这样想?”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因为这些图形的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接下来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对折后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线对折后,左右或上下完全重合。
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数学价值。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数学资源,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活与时代气息。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设计应用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去感知。使学生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作用,真正地领悟数学的内涵,提升数学应用的价值。
如教学《近似值》时,可以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际问题:①小强的妈妈要将2.7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装满油0.5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玻璃瓶?(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②王阿姨用一根 25 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牛奶礼盒。每个礼盒要用 1.5 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包装 17 个礼盒,丝带够吗?(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③一种圆柱形油桶,底面的周长是18.84分米,高是0.8米,做一个这样的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通过对比练习后强调: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的正确运用。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思维与生活实际交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总之,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作用;让数学学习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活动、生命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