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与治理策略
——基于湘西自治州L县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2016-06-22覃扬庆

关键词:脆弱性

李 静,覃扬庆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脆弱性与治理策略

——基于湘西自治州L县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李静,覃扬庆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分析框架对湘西自治州L县24个贫困村的生计现状和脆弱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匮乏和脆弱性叠加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的主要障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应以可持续生计建设为核心,科学评估农户的生计资本,建立贫困家庭的预警机制;培育和积累生计资本存量,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设计以资产为基础的生计政策和专项救助制度的动态叠加,提高贫困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生计资本;脆弱性;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贫困代际传递

生计资本状况是影响农户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贫困家庭缓解贫困并最终消除贫困的重点。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脆弱性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笔者试图通过对湘西自治州L县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呈现特困区的贫困状况,探讨特定区域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

一生计、脆弱性及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一)生计视角

Chambers & Conway[1]、Ellis[2]等学者认为生计是对包括能力、资产、行动和权利在内的生存逻辑和方式的多维度、整体性描述。可持续生计是生计概念在可持续理念下的深化,Scoones认为 “如果人们能应对胁迫和冲击,并从中恢复、维持和增加资产,保持和提高能力,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3]大量研究认为,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生计策略也不一样,生计活动呈现多样性,农户会依据各类资产的可及性或可获取性,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见图1)。少数民族特困区问题在于如何构建贫困农户可持续性生计,缓解贫困脆弱性,遏制贫困代际传递。

图1 风险、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

(二)脆弱性视角

脆弱性最早源于 Peter Timmerman( 1981) 对安全与风险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分析。[4]世界银行《2000 /2001 世界发展报告》将“脆弱性”描述为“冲击造成未来福利下降可能性”。[5]从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角度看,意味着当受到的风险相同时,抵御能力强的脆弱性低,抵御能力弱的脆弱性高,而贫困农户一旦遭受疾病或灾害风险,则会因为生计资本的限制,无法应对风险,而陷入贫困境地。因而,农户贫困脆弱性实质上是生计资本和风险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生计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农村扶贫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新视角。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发展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能够脉络清晰的描述农户的生计状况,揭示贫困发生的运行逻辑和问题清单,指出了根除贫困的潜在机会和追求生计出路的途径(见图2)。框架中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同的资产状况下,人们拥有不同的选择权,生计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不同的资产组合呈现出不同的生计战略。本文将基于此理论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探索贫困致因,寻求遏制贫困的对策。

图2 可持续生计框架示意图[6]

二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案例:湘西自治州L县特困村的生计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调研以湘西自治州L县24个特困村和农户为对象,农户中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L县是一个被国家列为西部开发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五强溪水库移民库区县,全县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共辖15个乡(镇) 150个村(社区),总人口3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9万人。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展开,问卷分为村问卷和户问卷。村问卷主要涉及样本村的人口特征、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等。户问卷借鉴了目前流行的一些针对农户生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目的进行了修改。此次村问卷发放24份,回收24份。农户问卷发放了478份村民问卷,回收466,有效回收问卷96.8%。

(二)L县24个特困村和农户生计资本状况

1.先天条件不足,自然资本贫瘠。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 拥有量是影响生计和贫困的重要因素。L县24个特困村自然资本贫瘠表现在:一是耕地少,土层浅薄,土地承载力弱。耕地面积1.242万hm2,人均0.051 hm2,低于湖南省人均耕地面积0.056 hm2,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7 hm2,农户只能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无法进行成片种植开发和机械作业。二是水土流失加重,旱涝灾害频繁。L县处于沅水中游,溪河纵横,土质松散,遇上大雨或上游暴雨,易造成河水陡涨、山体滑坡,形成洪涝灾害。据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摇感调查,L县志记载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382.7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24.44%,其中轻度流失241.851 km2,占流失总面积的63.18%;中度流失111.97 km2占29.25%;强度流失28.96 km2占7.57%。[7]三是石漠化现象突出,土地退化严重。

2.公共服务失衡,物质资源不足。调查数据显示,湘西L县24个特困村农户物质资本还是普遍不足。其物质资本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乏。24个特困村,目前存在饮水困难的人数达2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8%;有37个组还未通公路,只有9个组的道路实施了硬化建设,只有13%的农户拥有沼气池,有6个村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非常不方便。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师欠缺。社区服务中心、体育健身设施、图书室、网络服务室覆盖率很低,在一些特困村几乎没有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室。医疗卫生、社区老人晚年生活照护及家庭困难状况极其严重家庭的帮扶严重不到位。二是农户住房面积偏小、年代久远、构造简单,砖混结构住房的比例小,从房屋结构上看,土木结构住房的比重为52.6%,其中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旧房和危房占到了34.5%。 三是农户畜牧圈舍狭小,畜牧业发展不成规模。2013年L县牲猪出栏14.73万头,山羊出栏2.4万只,家禽出笼91.61万羽,水产品总产量2382吨[8]。但根据我们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对于贫困家庭而言畜牧业收入在整个家庭的经营性收入中所占比重并不高,仅占人均纯收入的16.3%,大部分家庭甚至是不存在这方面的收入。

3.经济收入有限,金融资本短缺。一是农户人均纯收入低,现金积累少,生产生活更多依赖农业生产,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低。二是农户支出大,有些低收入家庭负债重。三是惠农收益偏少。另外社会救助资金供需矛盾突出。2013年全县25万农业人口,有贫困群众5万多人,纳入低保的只2.8万人。

4.后天支持不足,人力资本匮乏。一是户主文化程度整体偏低。被调查农户中只有31.4%的人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二是低收入家庭居民健康水平差。三是各类技术人员缺乏。2010年L县人才密度为381人/万人,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科学知识的人或人才在数量上的绝对低下严重阻碍着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经济。[9]

5.关系网络狭窄,社会资本弱化。一是农户社会交往圈狭窄。从我们调查的对象来看,农户家庭收入的各项支出比例中生产支出和食物支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用于人际交往互动的费用支出所占比例相当低,只有8.7%。重大节日期间农户交往对象主要是同质性较强的亲属和邻居。二是村级基层管理机构社会资本不足。三是农村社区社会组织较为缺乏。调查显示有81%的村庄没有文体娱乐组织。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L县24个贫困村调查分析表明,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时,应以可持续生计资产建设为核心,改善脆弱性的外部环境,增进生计资本存量,破解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难题。

(一)培育和积累生计资本,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

生计资本的严重不足是导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困难家庭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培育、积累和提高相关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存量是降低生计脆弱性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一是注重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培养,瞄准贫困农户劳动力资源开发,加强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的人力资本培育,实施智能开发,使得贫困农户的贫困问题从人力资本这一层面的根源上被解决成为可能。

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自我组织程度,提升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一方面要培育贫困农户的社区参与意识,让贫困农户尽可能多的参加到各种服务性、公益性、自治性的组织和团体中,提升贫困家庭的社会融入程度,延伸贫困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升网络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村落建设,提升村庄的社会资本。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社区村落的政府功能,开展各种政策性帮扶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充贫困家庭的互助支持网络。同时重视农村非正规制度的功能,鼓励农户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的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互助应急小组,形成社区互助型预防性策略。

(二)重视农户遇到的各种风险和脆弱性,建立贫困家庭脆弱性预警机制

贫困脆弱性是家庭或个体遭受重大风险时的抵御能力的估计值,在该风险带来的冲击远大于其承担能力的情况下,家庭或个体就易于陷入贫困。[10]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基于贫困脆弱性的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因此,一方面帮助发展合适产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并延伸产业链,增进贫困村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农户摆脱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态修复。部分石漠化严重的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林保护,按照当地的气候、土壤、种植传统等特点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增加农户收入。

二是重视贫困家庭的健康状况,建立基于贫困脆弱性的因病致贫风险预警机制。调查发现,农户家庭成员的疾病是影响很大的生计风险,因病返贫现象仍十分严重。因此,政府应提高贫困农户应对疾病的能力,增强医疗服务方面的投入,合理布局,增强为其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政府部门在进行制度设定和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类救助相关的干预机制和机构适当延伸,便于建立对造成一般家庭贫困的疾病源头性的预警机制,通过贫困脆弱性预测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科学评估贫困脆弱性差异,形成不同的医疗救助组合,增强因病致贫家庭在风险暴露时的抗击能力。[10]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农村社会安全网

农村社区社会安全网的建构能降低农户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一是设计以资产为基础的生计政策,倡导“积谷防饥”的预防性储蓄策略。资产社会政策通过对个人的资产状况进行监督和跟踪,帮助贫困人口获取一定的资产,并且根据农户的资产状况对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结论性认识,借助资产账户提高贫困者的脱贫能力,[11]为困扰社会发展的贫困问题提供新的思路。贫困家庭陷入贫困的根本致因是缺乏内生资本,增强生计资本容量,采取“积谷防饥”的预防性储蓄和资本积累是缓解农户生计脆弱,提高农户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

二是透过专项救助制度的动态叠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贫困家庭除农村低保制度为农村特困群体的生存提供保障以外,还应根据其不同的致贫因素及这些因素的叠加,通过不同的专项救助制度,形成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组合,提高贫困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hambers R, Conway G. Sustainble Rural Livelihoods: 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M]. IDS Discussion Paper 296, Brighton: IDS, 1992.

[2]黎洁.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5):29.

[3]Scoone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M]. IDS Working Paper 72. Brighton: IDS, 1998.

[4]Timmerman P. Vulnerability,Resilience and the Collapse of Society[J]. A ReviewofModels and Possible Climatic Applications. Toronto,Canada: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University of Toronto,1981.

[5]世界银行.2000/ 2001 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4.

[6]DFID.Sustain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M]. 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68.

[7]湖南省泸溪县志编委会.泸溪县志(1986-2001)[M].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05.

[8]湘西·泸溪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ntj.gov.cn/tjgb/xqgb/xxgb/201403/t20140324_108290.htm.

[9]杨子晚.关于当前泸溪县市人才资源开发现状的思考[EB/OL].http://news.163.com/12/0601/17/82UBO9J400014AEE.html.

[10]章晓懿.医疗救助对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研究[J].东岳论丛,2014(8):43、44.

[11]刘振杰.资产社会政策视域下的农村贫困治理[J].学术界,2012(9):242.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Poverty-stricken Households’ Livelihood and Vulnerability in China’s West Ethnic Minority Areas——A Case Study of L County of Xiangxi Autonomous Region

LI Jing, QIN Yangqing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present livelihood and vulnerability of 24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L County of Xiangxi Autonomous Region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obstacle to fight poverty is lacking of livelihood capital and many aspects of vulnerability.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west ethnic minority areas should focus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livelihood capital, establishment of th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poor families, promotion of their development ability, design of the assets policies and special assistance system, and improvment of the house holds’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y.

Key words:livelihood capital; vulnerability;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amework;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湘西民族地区贫困的代际传递与遏制”(11YBA018)。

作者简介:李静(1971-),男,湖南郴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6)02-0068-04

猜你喜欢

脆弱性
工控系统脆弱性分析研究
基于目标框架法的辽河口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
“脆弱性——抗逆力”视角下山东农村自然灾害风险治理研究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2 种方法在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中的比较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关联基础设施系统相互作用模型与脆弱性分析
考虑脆弱性的复杂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