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6-22陈群萍

当代医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患肢肌力置换术

陈群萍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陈群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骨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如早期冰敷、严格肢体的摆放、肌力训练负重行走、预防并发症练习等措施。采用Harris评分比较2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中重视并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功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replacement,THR)是改善病废髋关节功能最重要的手段,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创伤、骨病的发生率升高,必将导致接受关节置换的人数越来越多[1],完美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精心的康复护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常规的基础护理,既被动又缺乏系统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通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疗效,最大限度地恢复全身机能和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4岁,病例入选标准:患者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康复护理。排除标准,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意识不清,精神障碍等不能完成康复护理。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2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需要手术的患者大多数为高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思想顾虑较多,术后多不敢活动,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责任护土在围手术期应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及时给予耐心的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还要教育病人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帮助和鼓励。

1.2.2 健康宣教 术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相关知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对手术有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利用图片、幻灯片、集中讲座、答疑解惑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要领,使患者能正确领会并掌握[2]。

1.2.3 早期康复训练 (1)消肿、止痛:由于关节置换术,麻醉醒后手术部位常感觉疼痛难忍,手术过程中常采用骨水泥填充骨髓腔固定,骨水泥在固定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导致周围软组织温度升高,冷敷可以促进局部血管收缩,降低体表温度减轻组织水肿,还能有效的减少新陈代谢产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从而减轻疼痛。术后第1天即可使用冰袋,置于手术的关节周围,每天1~2次,每次30~60min,7~10d为1个疗程,至关节消肿,疼痛减轻。(2)体位的摆放:对于髋关节置换术,为了防止关节脱位,通常术后患者给予取平卧位,患肢用软枕垫高15°~30°,同时保持中立位,翻身时应使髋部及膝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由患侧向健侧翻身,切记避免患肢向内收及两腿交叉,应将软枕垫于双腿间预防髋关节脱位。同时应告诉患者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的几个动作,如曲身捡物,坐矮凳子,下蹲,盘腿坐等姿势。(3)增强肌力的训练: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锻炼,锻炼时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患者仰卧位于床上,腿伸直,最大限度地来回向上勾脚和向下踩,每组1分钟,每小时至少做5组,此活动对于消除肿胀及预防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术后第2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一次保持6~10s,15~20次/组。此锻炼主要加强大腿前侧肌群肌力,即股四头肌的肌力。第3天行臀大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用力夹紧臀部,一次保持5~8s,10~15次/组。主要加强臀大肌肌力。手术后第4天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患肢在水平位内收、外展,内收范围不超过正中线,外展不超过45°,一次保持5~10s,10~15次/组,手术后1周,渐进性的增加屈髋和伸膝的训练,增强患肢肌肉的力量,为下床活动做好准备。(4)负重行走训练:术后10天开始,在家属帮助下进行负重行走锻炼,首先使用助行器,待下肢的肌力逐步增强,能很好的控制身体的重心后,可以改为双拐行走,再逐步过渡到单拐行走,最后弃拐行走。使用助行器步行时,双手持助行器向前移动,双上肢支撑体重的同时,迈出术侧下肢,然后助行器与术侧下肢同时负重,健侧下肢跟进。使用双拐步行时,双拐与术侧下肢同时迈出,三点负重,然后健侧下肢跟进并向前迈出一步。使用单拐或手杖步行时,拐杖或手杖握于健侧,与术侧下肢同时迈出,两点负重,然后健侧下肢跟进并向前迈出一步。指导患者训练的时候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5)预防合并症的练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在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深呼吸训练及有效的咳嗽练习,保持床单位的平整,经常翻身,并进行下肢的肌力锻炼和按摩,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

1.2.4 设立监督机制 根据病情每天列出具体的护理及锻炼项目,当天评估,督促,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应用Harris评分法,评价髋关节功能,即总分为100分=功能评分47分+疼痛评分44分+关节活动评分5分+畸形情况评分4分。优:90~100分,良:80~90分,可:70~79分,差:<7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早期冰敷、严格肢体摆放、肌力训练负重行走和预防并发症的练习等早期康复护理,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冰敷、严格肢体摆放、肌力训练负重行走和预防并发症的练习等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肢功能、减轻关节周围组织肿胀、使疼痛减轻,并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矫形外科领域也发展的较为成熟,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髋关节置换可解决患者疼痛、功能障碍、畸形等问题,为患者重建一个接近正常的髋关节[4]。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来解除疼痛,改善髋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的疾病、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差等特点,一旦护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手术失败,甚至病人终身残疾。全面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被动运动,并配合主动运动,可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兴奋病变脑部组织,以获得正确运动输出,促进实质性康复,加强适应性康复[5],可以改善瘫痪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戴燕,裴福兰,沈彬.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门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37.

[2] 郑萍,张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99康复训练程序[J].中国康复与实践杂志,2000,6(3):105.

[3] 汪志,马勇.股骨重建军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概况[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2):190-192.

[4] 江月玲,周彤.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12-14.

[5] 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29-3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75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中医院行政科(陈群萍)

猜你喜欢

患肢肌力置换术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