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6-06-22韩丽红秦世新杨龙
韩丽红 秦世新 杨龙
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韩丽红 秦世新 杨龙
目的 探讨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防控措施,为部队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部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本次共收治急性胃肠炎临床诊断病例20例,以轻型患者为主,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痛,部分伴发热,偶有头痛、头晕、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结论 本次发病集中在某中队,在配送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可能的感染原因为:加工环节是一项最可能的危险因素;执勤劳累、抵抗力下降也是诱因;密切接触传播可能是疫情不断扩散的原因之一。因此,具体措施应包括对患者住院隔离治疗,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对食堂进行彻底消毒,教育战士把住病从口入关;指导对餐饮具、环境、厕所进行终末消毒;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加强食品留样及各项措制落实。
急性胃肠炎;暴发;临床资料;防控
2010年5月24日凌晨1:15,某部医院急诊科接诊2名战士,以相似症状就诊:腹痛、腹泻黄色稀水便、同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全身发冷。2:30此中队又送来相似患者18例,最后1例为3:30送到。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考虑本次疫情为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截止24日下午,已有9例战士收住院,同时有11例留院观察。这次疫情主要集中在某基地某中队中,由于措施有效、及时,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1.1 基本情况此次发患者员比较集中,当日饮食均分2次就餐,有1例中餐后2h曾有胃部不适,余均为晚饭后发病。中餐为鸭块、红烧肉、绿豆芽,晚餐有肉圆、扁鱼、咸菜粉皮、米茜。点心为香肠、果冻。有部分未食肉圆或扁鱼或香肠者也有发病。曾有反映肉圆、扁鱼有未烧熟现象。饮水为集中式电热供水。环境整洁,未发现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炊事员近日无呕吐、腹泻等可疑症状。
1.1.2 病例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例患者于5月23日20:20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5月23日22:00至5月24日凌晨,截止24日下午,共计20例临床诊断病例。(2)地区分布:20例病例均分布于某基地某中队,饮食起居均在1起。(3)人群分布:20例临床诊断患者中,全为女性,年龄19~23岁。
1.2 实验室检查 20例临床诊断病例中,血常规均提示血白分明显升高,最高达21.0×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个别患者粪常规可见红、白细胞,并已做粪培养。本次疫情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疫情系食物中毒暴发[1]。
1.3 方法 粪培养阴性(志贺氏菌及沙门氏菌),样品根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GB/T4789-2003进行检验。大便培养沙门氏菌按WS280-2008和GB4789,4-2010进行检测。志贺氏菌按WS287-2008和GB4789,5-2003进行培养。培养皿采用伊华公司SS培养皿,接种37℃24h后再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
2 结果
本次共收治急性胃肠炎临床诊断病例20例,以轻型患者为主,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本次疫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痛为阵发性绞痛,同时10例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偶有头痛、头晕、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具体发病情况见表1。
表1 本次发病伴随症状(n)
3 讨论
3.1 食物中毒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本次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9例患者均有共同就餐史,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短,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与报道一致[2-3]。同时10例伴发热,偶有头痛、头晕、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恢复较快,预后良好。经抗炎、对症、补液等治疗后均康复。本次发病集中在某中队,在配送原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可能的感染原因如下:加工环节是一项最可能的危险因素;执勤劳累、抵抗力下降也是一项危险因素;密切接触传播也可能是使得疫情不断扩散的原因之一。
3.2 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以后,院领导现场指挥,同时组织发热门诊和救护组协助抢救,防治措施迅速跟进。具体开展的防治措施包括:(1)控制传染源。已经发现的患者住院隔离治疗,加强对病房的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源在医院扩散。从而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2)本次疫情发病集中,呈现出暴发流行的趋势,所以防治应主要集中在本基地,具体措施为对食堂进行彻底消毒,教育战士不饮生水,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3)指导对餐饮具、环境、厕所进行终末消毒。(4)进一步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大课教育、发放宣传册、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并监督各项措施落实。(5)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对炊事员采便检测,以发现有无带菌者。加强食品留样制度落实。
23.9 %~66.67%的急性胃肠炎病例认为是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而引起[4-5]。食品从初级原材料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分配到最后的食用都可能污染,所以应把好食品链的每一关。加强食品卫生监督,落实各项卫生制度,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食源性群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6]。正确处理加工肉食品,一定要从时间和温度上达到杀灭致病菌的条件,使食品中心部分细菌完全被杀灭[7]。由生熟交叉污染引起的沙门氏菌中毒事件不乏报道[8],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分开,杜绝交叉污染发生。本次发生聚集性急性胃肠炎集中在一天内发病,由于治疗及时,无明显脱水及循环功能衰竭现象,预后良好。但由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加之实验条件受限,未能进行其它病原检测。
[1] 王艳,张江萍.一起婚宴引起的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J].贵州医药,2014,38(2):164.
[2] 梁海明.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52.
[3] 薛立江,匡鹏.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35):126.
[4] 刘国蓉,孙伟,张海玲,等.北京昌平区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患病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31(9):691-693.
[5] 张荣华,陈江,张荷香,等.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自报性急性胃肠炎负担研究[J].疾病监测,2012,27(4):311-315.
[6] 吴剑阁,刘英豪,楼萍,等.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24-1425. [7] 王艳,张江萍.一起婚宴引起的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J].贵州医药,2014,38(2):164.
[8] 高春玉.一起交叉污染所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3):135-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20
上海 201103 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韩丽红 秦世新 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