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
2016-06-22敖玉娟关晓颖
敖玉娟 关晓颖
探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
敖玉娟 关晓颖
目的 探讨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80例(80眼)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角巩膜伤清创术,将进行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进行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视力矫正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机率明显更少(P<0.05)。2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期给予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对患者的视力进行矫正,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手术时机;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穿通伤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角膜受到损伤,患者还可能受到眼部结构以及眼功能损害损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晶状体损伤,导致外伤性白内障,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影响着患者眼部功能的恢复情况[1]。相关资料表明[2],在不同手术时机,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不同。本文选取80例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机,并对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
80例(80眼)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进行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进行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50例。
实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1.39±2.48)岁;其中14例患者被小刀刺伤,7例患者为挫裂伤,3例患者被玻璃划伤,4例患者为鞭炮炸伤,2例患者为瓷碗碎片崩伤;角巩膜穿透平均长度(7.4±2.3)mm;10例患者晶状体嵌顿,8例患者玻璃体和前房积血,12例患者虹膜嵌顿。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1.43±2.49)岁;其中17例患者被小刀刺伤,16例患者为挫裂伤,10例患者被玻璃划伤,7例患者为鞭炮炸伤;角巩膜穿透平均长度(7.4±2.2)mm;15例患者晶状体嵌顿,12例患者玻璃体和前房积血,23例患者虹膜嵌顿。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角巩膜伤清创缝合术。对血迹进行清洗,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暴露眼球,对结膜囊进行清洁,用妥布霉素以及生理盐水对角巩膜伤口进行冲洗。对嵌顿虹膜进行还纳,直接减掉脱出及坏死虹膜,对角巩膜伤口进行缝合。
给予对照组患者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将粘弹剂注入,使前房深度得以恢复,在角膜上缘处做一切口,使晶体核娩出,将残留皮质吸出,并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状体,若有玻璃体溢出,则给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手术后,给予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0mg以及地塞米松3mg,每天注射1次,注射时间为3d,同时让患者使用滴眼液。
给予实验组患者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巩膜清创手术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包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对症治疗。手术后2周~2个月,再给予患者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从清亮角膜缘处做一切口,将粘弹剂注入前房,撕囊,对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处理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视力矫正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 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矫正 经过治疗,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视力矫正情况的比较[n(%)]
2.2 并发症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机率明显更少(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机率的比较[n(%)]
3 讨论
角膜穿通伤可引发外伤性白内障,这主要是因为:晶状体受到损害后,或者没有直接损伤晶状体,但是使房水的理化性质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进而使晶状体代谢出现异常,导致皮质混浊,使患者的视力受到一定的影响[3]。
当前,临床上,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时机仍存在争议[4]。本研究中,分别对患者进行Ⅰ期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明显更少(P<0.05),这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对患者的视力进行矫正,但是,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会发生钙化或者纤维增生,Ⅰ期实施手术可避免这一临床问题,可及时对粘连的虹膜进行处理[5]。但是,Ⅰ期实施手术也会出现一些临床问题,例如角膜炎症、脉络膜脱离、虹膜炎症等问题[6]。Ⅱ期进行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明显减少上述问题,这是因为:对角巩膜伤口进行处理2周~2个月后,角膜损伤基本愈合,且患者的耐受力显著提高,实施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角膜炎症、虹膜炎症、青光眼以及脉络膜脱离的发生机率,对预后效果有所改善[7-8]。
综上,Ⅱ期给予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对患者的视力进行矫正,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 余晓锐,王学珍.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2):117-119.
[2] 刘晓玲,刘海燕,耿美忠,等.手术治疗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相关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184.
[3] 王继亚,华山,黄河华,等.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55-57.
[4] 刘丽丽,施玉英,曹文红,等.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法[J].眼科,2010,19(2):79-80.
[5] 王双连,孙玉兰.一期前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并发症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5):669-670.
[6] 张秀芝.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62-63.
[7] 蒋能,蒋伟鹏,卢珊珊,等.手术治疗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68例的疗效及预后[J].浙江创伤外科,2014,21(5):790-791.
[8] 王双连,王丽丽,翟刚,等.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31-59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40
辽宁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敖玉娟 关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