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2016-06-22孟晓利
孟晓利
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孟晓利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状态。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氧化应激状态的4个指标MDA、CRP、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尿毒症;血液灌流;通行半胱氨酸;氧化应激状态
尿毒症是肾病终末期表现,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在尿毒症临床治疗期间,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关乎到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尿毒症患者治疗期间,必须要重视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本研究分析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到朝阳市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76例尿毒症患者;男47例,女29例;年龄24~70岁,平均(47.1±8.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高血压肾病25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3例;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采用中心深静脉置管,取碳酸盐透析液,德国贝朗透析机,以F14透析器透析,每次透析4h,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每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注治疗1次,以HA130型树脂吸附灌流器串联,在透析2h后,灌流2h。2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
1.3 检测方法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进行检测,2组患者晨起空腹抽取3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待检。检测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包括血清丙二醛(MDA),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5',5'-二硫代双2-硝基苯基酸比色法检测;C-反应蛋白(CPR)以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8.5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DA、CR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SOD、GSH-Px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治疗后MDA、CRP、SOD、GSH-Px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变化比较(x±s)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在维持血液透析期间,极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究其原因则是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及氧化应激反应[2]。Hcy是含硫氨基酸,通过肾脏代谢,高Hcy血症则会促使颈动脉内皮增厚,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栓的形成[3]。氧化应激反应的出现主要是尿毒症患者体内多种代谢紊乱,改变机体内环境,且尿毒症毒素滞留,增强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修饰[4],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MDA、CR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SOD、GSH-Px较治疗前增加(P<0.01);对照组治疗后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治疗后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MDA、CR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液灌流时选取的血液灌流器吸附剂是由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中性大孔吸附树脂[5-6],可改善血液透析期间的相容性,安全性较高,具有高效的吸附分子质量功能,可有效吸附机体内毒素,尤其是对蛋白结合类毒素,存在极强的吸附能力[7-8]。结果显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清除机体内炎症反应。树脂型灌流器通过利用物理吸附和疏水基团,起到显著吸附作用,而血清Hcy作为蛋白类毒素,可清除蛋白结合类和中分子毒素,以此降低机体内Hcy含量,效果显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此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1] 徐艳梅,许传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1):42-45.
[2] 蒋文勇.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10):629-630.
[3] 黄雯静,张敏,孟晓燕.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2):38.
[4] 梁碧琴,陆绍强,马付坚,等.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161-3163.
[5] 郑夏珍,魏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多学科应用中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6):343.
[6] 王园园,杜意平.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30(11):56-58.
[7]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8] 李莉,张为卿,陈瑜,等.血液灌流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819-28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23
辽宁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肾内科(孟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