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视域

2016-06-22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3期
关键词:办医儿科医生挂号



传媒视域

■ “挂号难”背后的制度困境

前不久,一名外地女孩在北京某医院因为挂号而落泪的视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反映“挂号难”背后的制度困境。

文章说,对于目前公共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国社会来说,必须通过理性的制度设计,来获得医疗绩效与医疗资源分配公平性上的平衡。一方面,要争取让大量小病患者不浪费医疗资源,另一方面,要让多数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近得到治疗。同时,必须鼓励甚至强制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向地方流动,既可以考虑通过物质回报来鼓励流动,也可以考虑在职称、资质评审的制度中施加某些硬性的规定来促进流动。除此之外,大力扶持互联网医疗,利用技术进步来发展远程医疗与保健体系。因此挂号难的问题,不能通过玩“猫鼠游戏”来治标,而是要通过医保制度、医生资质评审制度、医疗资源分配制度等来治本。

■ 破解“儿科医生荒”不能寄望于恢复招生

近日,四川省多名政协委员联名致信教育部,请求恢复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儿科专业,增大人才培养力度,缓解“儿科医生荒”。2月3日的《光明日报》发表评论,破解“儿科医生荒”不能寄望于恢复招生。

文章说, “儿科医生荒”,人才接续不畅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儿科“费力不讨好”、职业吸引力差。儿科医生活干得不少,但收入却远不及其他科室,晋升困难也是个客观问题。因此,试图通过恢复儿科专业招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儿科资源紧张的状况。儿科医生动辄十年以上的超长培养周期,肯定 “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之策还是要通过提高现有儿科医护人员的待遇,提高儿科职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选择儿科临床工作,并稳住目前儿科医生不流失。所谓提高待遇,政府、医院不仅要从薪酬上对儿科给予倾斜,更重要的,还应在精神奖励、智力支持等方面多投入多扶持。

■ 社会办医“体弱”,何处寻“补方”

针对社会办医如何拓宽发展空间,该怎么引导的问题,2月17日的《健康报》刊登文章,社会办医“体弱”,何处寻“补方”。

文章认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鼓励社会办医向基层和专科发展似更具可行性。建议在不改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性质的前提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层服务,可考虑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会办诊所、社会办门诊部签订合同,并对其进行考核。另外,当前社会办医应以专科医院为宜,以上海某心胸专科医院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两家社会办医疗机构为例,前者以国内顶级医疗专家为招牌,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后者欲打造国内顶级的平台型医院,但目前每月仅几百例患者,入不敷出。差异的关键症结就在于“人”。社会办医找到一位专家容易,要有一群高水平医生则很难。社会办医要求得发展,举办专科医院才是一条现实路径。

■ 城乡医保整合考量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2月2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刊登文章,城乡医保整合考量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

文章称,城乡居民医保基本整合即指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进一步整合即指实现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的大整合,再进一步即指在整合后实现基本医保基金向地市级统筹,甚至向省级统筹发展。这是考量地方政府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硬指标。为此,“十三五”期间,应当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可承受能力,稳步推进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将医疗保障大整合的速度和程度纳入公共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成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既要排除整合过程中的人为障碍,也要抑制推卸责任的懒政倾向,提高医保整合的质量和速度,早日惠及全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

■ 国药当知耻而后勇

湖北省政协委员王学海近日在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人到日本买感冒药,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耻辱。2月1日的《钱江晚报》对此发表评论称,国药当知耻而后勇。

文章说,之所以感冒药都要从国外买,一方面是公众对国产药品质量不放心,另一方面是国产药品质量也确实让人不能放心。所以,国内药企必须从自身做起,打好质量牌,才能恢复人们对国药的信心。就此,还须加快医药体制改革,破除药品生产、销售和流通环节的种种机制弊端。如今许多国内药品厂家,大量精力并不是放在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产品上,而是挖空心思让自家产品进入基本药物采购目录,或者千方百计打通医院环节,让医生多开自家的药品,还有就是换包装、规格,摇身一变成为所谓新药,让患者多花钱。这样的话,企业自身没有动力去提高质量、研发新药,市场也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以过硬的质量和良好口碑去赢得公众信赖。

■ 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就是分级诊疗顶层

北京市医管局日前发布挂号新政,3家三甲医院计划开展知名专家团队服务试点,只接受院内层级转诊,不再单独对外挂号。2 月23日,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在接受健康界网站采访时表示,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就是分级诊疗顶层。

针对新政是否限制了患者直接看优秀专科医生的质疑,方来英说,专家团队是紧缺的医疗资源,要研究现有的资源分配方式是否合理。有时间没钱的,在门口排队;有钱的,挂特需;有社会影响力和关系的,走后门。但是,唯独没有把最关键的要素——病情考虑进来。另外,一些顶级专家反映,他们的病人中只有30%需要专家这个层级,更多的应该由低年资的医生来解决。专家团队诊疗模式,就是让专家和低年资医生价值最大化,让患者病情得到最适宜的解决方案。专家团队诊疗模式的建立,就是分级诊疗的最顶层部分,配合医联体、强基层、多点执业,分级诊疗格局才能形成。

猜你喜欢

办医儿科医生挂号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移动“黄牛”
社会办医大有可为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儿科医生“荒”在哪?
社会办医依旧热衷“高大上”
多元办医 还要松绑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
社会办医 迈向春天的路上
“医信通”对降低门诊预约挂号失约率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