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22彭秀利
彭秀利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本文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出发,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现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5-01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老师创设任务,学生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并完成任务的方法。该方法在信息 技术教学中的适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处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该方法的正确适用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高效掌握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习者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的任务。其中任务包含了学习者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包含了学习者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可是,在现实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任务的内容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目标不明确,操作性不强,没有层次感等等都影响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老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
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勤杂工什么工作都做,如:打印资料、批阅试卷、管理网站、修电脑、远程管理等。信息技术本身就很少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一般省市级有信息技术听课或交流也很少让信息技术老师参加。另外就是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沉闷、缺乏乐趣,使得级课堂教学效率极度低下。
2、学生的差异大
信息技术是本世纪初新兴的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在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都采用零起点教学方式,各个学校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开课的年级、开课的课时数以及各校采用的教材都有所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家长还能辅导,应用计算机水平非常高,而有的学生可能从没接触过电脑,有的学生可能会一点儿,所以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水平差异也很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是会的学生不想听,不会的学生听不懂。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设计任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任务既要照顾绝大多数的学生,也要适当考虑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和个别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多设计几个不同的任务供学生选择,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差异很大,这就需要我们课前多与学生交流,认真分组,仔细地设计我们的课堂任务,才能让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完成任务学到知识。
2.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设计任务时可能有时会包含了几个子任务,一定要分清主要任务和次要的任务。例如在讲excel这一节时,我要求学生在完成统计我们班的期中考试成绩的任务,体现了求和与排序,同时要保存处理好的文件在d盘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在这个任务中,主要让学生学会电子表格中的求和与排序,并且复习了word中的新建文件夹和保存文件。
3.设计任务向课外延伸。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教师讲要提高的快。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帮我们设计好任务后课堂上主要就是如何组织、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地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布置任务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相应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就会逐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任务的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和意识就更加浓厚,因此,我们要以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为题材而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图像的合成这一节时,我课间收集了同学们的数字照片,在课上完成自己或者自己同学照片的处理,分组进行最后进行评价,优秀的作品进行现场打印作为奖品发放给优胜者,这样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同时,评价学生的作品要多样化,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满足感,并且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5.任务要适当教师保证任务的有效性
设计任务的时候让学生积极参与任务的设计,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往往是雄心勃勃,提出一些想象力丰富、大而全的任务,可是最后却虎头蛇尾难以完成,或者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有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范围,或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因此失去信心以致半途而废,甚至干脆就不再来参加任务的设计了。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中经常遇到。因此,学生提出任务是否适当,老师要对学生提出的任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联系教学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和学生一起来探讨任务是否能够有效完成。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而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教师、现实条件等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就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敬敬.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
[2]宋磊.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 2010.
[3]张青海.浅议初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