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策略研究
2016-06-22吴文彬
吴文彬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0)
基于电力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策略研究
吴文彬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构建煤电战略合作模型,说明供应链供需双方的全面合作有利于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升整体经济利益。
[关键词]电力供应链;采购模式;采购策略;库存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2.040
1基于供应链的采购模式
1.1集中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是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言的,即采购组织同时为多个企业实施采购,通过全面掌握多个企业的需求情况,与供应商签订统一合同,实现大批量订购,利用规模优势,提高议价能力,从而大大降低采购成本。例如,2004年武钢、唐钢等大型钢铁企业联手和全球最大的多种资源矿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采购成本降低逾五成以上,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1.2全球采购模式
利用全球的资源,基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整合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工业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和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全球采购在地理位置上更加拓展了采购的范围,也是大型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必然要求。例如戴尔公司全球采购的实施是通过建立全球采购中心、设立众多国际采购网点以提高采购效率,在全球范围内采购5000多种零部件。发电企业进口煤炭采购不应当仅仅局限在东亚这几个国家,应该走向全世界,比如美国、南非等国家。
1.3 准时采购模式
准时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其核心是追求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最小化。所以,准时采购模式建立在供需双方互利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当需求商对原材料或半成品的需求产生时,有能力适时地从供应商处得到质量可靠的所需物料。准时采购模式对于降低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价格、大幅度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资金占用、提高生产率等方面作用明显。
在传统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下,采购方和供应商是相互独立的,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采购活动主要围绕着价格而展开,双方的关系竞争多于合作。由于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存在“零和”竞争关系,双方几乎没有信息共享。采购方对供应商在企业中的地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供应商数量多而且多为短期的合作关系,使得采购的质量和交货期得不到保证。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方和供应商的关系从“零和”竞争关系转变为完全的“无缝”合作关系,呈现如下的特点:
(1)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供应商的数量减少,而且地理位置上尽可能靠近。
(3)这种关系是以合约的形式确定的,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各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沟通。
(4)交易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且相互信任、共担风险、进行全方位的配合。
2电厂供应链模式分析
假设供应商提供燃料物资,也即煤炭,并且在计划期内不允许缺货,一旦库存为零时可立即得到补充。
T0是煤炭供应商的生产周期,也是电厂采购燃料的订货周期;
P1是煤炭供应商的生产速率;
P2是电厂对煤炭的需求速率,且P1≥P2;
Ci1为煤炭供应商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的存储费用;
Ci2为电厂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的存储费用;
Cb1为煤炭供应商一次生产装配费用;
Cb2为电厂一次订货费用;
T1为煤炭供应商平均总费用;
T2为电厂平均总费用;
为供需双方平均总费用之和;
表示一个周期内经济订购批量或经济生产数量。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供需双方的库存模型图如下图所示:
图1 供需双方库存模型图
易得
(1)
供需双方的平均总费用及总费用之和分别为:
(2)
(3)
(4)
(5)
(6)
(7)
因此,
(8)
最佳批量
(9)
将(9)式带入(4)式得最优总费用为:
(10)
比较(10)式和(8)式,即比较(8)-(10)与 0 的大小,得:
由于T-T*≥0,所以T≥T*
(11)
由此可以看出,当供应链的供需双方全面合作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供需双方的采购订货模型降低了供应链总成本,提高了总体利益。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于电厂长期发展,避免煤炭缺货等造成的严重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永卓.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中供应链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2]丁寅,洪跃,王俊杰.集中采购供应链稳定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3(19).
[3]许兴奋.运用战略采购优化采购成本管理[J].中国市场,2013(22).
(上接P31)时候,多注意其是否拥有港口行业的工作经验,丰富的相关知识以及职业素质,在团队意识、信息意识、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等方面还有所缺乏,因此南海港在工作中着重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了自身的活力和凝聚力。同时在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在完善物流中心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港口的发展。
3.4物流中心的技术发展模式
首先要建设包含后勤、财务、配送、储运、装卸、采购、计划等内容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同时要让信息技术贯穿整个内部物流系统,使其可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健全决策机制,建立先进的物流中心;其次要了解港口物流运行的各环节,充分利用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解决比较复杂的物流作业,例如确定自身的运输(搬运)路径、库存水平等,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达到物流智能化与自动化的目的;再次在简化物流作业的同时建设对应于用户网络与境外机构的EDI系统,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得以提高,并且使物流工作更加现代化;最后要提高物流中心的内外部信息的畅通程度,最终形成港口经济综合分析体系,为港口规模调整与物流集散提供帮助。例如,南海港自从提出“创建信息市、迈向新世纪”的发展目标之后,致力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自身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建设,现在已经有很多国际贸易公司进入南海物流中心。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南海的物流也获得蓬勃发展。
4结论
我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的阶段,港口企业需要根据时势改革,完善自身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得到更大发展。建设港口物流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容纳港口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促进港口发展的产业链的发展,达到港口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的。在完善多元化生产管理模式的同时,对提高港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此外,提升经营活动效率,显然比实现多元化本身更加困难,但是这也是企业向上发展的重要机会,因此企业需要把握这难得的机遇,提高自身在未来市场上的生存能力。
[作者简介]黄一鹤(1961—),男,湖北人,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副高。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海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