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视角下京津冀卫星应用产业提升路径探索

2016-06-22副教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流通京津冀卫星

■ 薛 楠 副教授 姜 溪(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河北廊坊065000)



流通视角下京津冀卫星应用产业提升路径探索

■ 薛楠副教授姜溪(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廊坊065000)

内容摘要:本文在流通和卫星应用产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流通视角对京津冀地区卫星应用产业的现状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实现政府投资的卫星数据的流通共享、新兴卫星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京津冀互补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生产要素流通,推进京津冀卫星应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流通卫星应用产业京津冀提升路径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卫星应用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培育的新兴先进装备制造业,并提出要重点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大力推动卫星综合应用及相关应用平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企业,往往是集聚在一起而不是各自分散的。卫星应用产业跨众多学科和行业,通过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卫星应用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已经形成以上海、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以及西安、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四大聚集区整体格局。如何促进卫星应用产业中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聚集融合,培育和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主导产业,避免与其他地区产业同构,成为目前京津冀地区卫星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概念界定

(一)流通的内涵

国内外各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对流通的不同认识,因此应首先对流通的内涵进行界定。借鉴夏春玉(2005)的研究,本文认为流通是指商品及其他生产要素(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在供给者(发生地)与需求者(使用地)之间的流动过程。这样界定是因为卫星应用产业链条长、涉及学科和行业广、带动性强,只有将技术、信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整合和综合统筹,才能够促进卫星应用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跨越发展。

(二)卫星应用产业的概念和市场潜力

卫星产业包括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其中,地面设备制造业和卫星运营服务业两个环节属于卫星应用产业的范畴。一般按照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划分,卫星应用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三类。

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5年年增长率高达20%。卫星应用市场规模的爆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卫星应用与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的重点领域紧密相关,市场潜力大、带动性强;第二,国外卫星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20,而我国则在1∶13-1∶17的区间范围,卫星广播电视甚至是负数,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多个国家且途径地理区域复杂,也将需要卫星相关服务以满足商业和企业需求;第四,互联网时代,信息需求量飙升,信息服务要求更加精准,通过推动天基信息和地基信息的融合,可以满足用户更广泛的感知、更快传输和更精准位置的需求;第五,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卫星领域的交流将越来越频繁。

图1 卫星应用产业的演进阶段

流通视角下京津冀地区卫星应用产业现状

第一,政府、科研、大学、用户等合力,技术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占绝对优势。卫星应用行业具有附加值高、带动性强、产业链条长、知识技术密集、技术扩散性强等特征,对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产业基础、政治环境等投资环境有较高要求,因此具备政产学研用资源优势的地区将会得到更多机会。京津冀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京津科研机构、大学、大型企业林立,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能力强,特别是在以天地一体综合规划为卫星应用发展总体方向的背景下,在卫星与地面终端系统及天地测控等领域,京津冀汇集了总体设计、核心研发和总装测试的绝大部分核心单位,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应用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这些单位在全国具有天地一体化的技术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绝对优势。同时,这里是中央政府各主要机关单位的常驻之地,这些单位是国内卫星应用产业的重要用户,需求量和影响力强大。

第二,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链完善。北京卫星遥感应用全国居首,卫星通信产业链国内最为完善,已经形成了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一城两园”(中关村科学城、国家北斗产业园和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格局。天津千亿元级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也被确立为中国航天在21世纪重点发展的四大基地之首,是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形成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大火箭、卫星为产业核心的“三机一箭一星”格局。河北省卫星应用产业基础良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并且依托中电科54所,在卫星导航通讯、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群聚。

第三,区位优势是卫星应用产业各要素有效流通的重要保障。京津冀地区东临渤海、面向东北亚,是欧亚大陆桥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海陆空交通便利,是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首都机场和首都新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于国内第一和第二,世界第二和第三,天津港排名国内第三、世界第四。区位特定优势有利于京津冀卫星应用产业各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整合优化。

流通视角下京津冀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第一,数据资源流通不足,浪费严重。信息流是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商品流通的至关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卫星应用中,卫星数据信息在传递至用户时仍存在一定阻碍。

第二,“外围-中心”二元结构突出,阻碍生产要素流通。京津和河北之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外围-中心”二元结构。从产业集中程度看,河北卫星应用产业梯度落差大,呈现出分散布局的特征,对于承接京津大型产业转移,尤其是产业集群式转移承载力不强。从产业层次上看,河北与京津产业技术差距较大,在产业梯度上存在断档,难以形成完整的卫星应用产业链。

第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技术流通效率低下。我国卫星应用产品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基础特别是原创力较弱,核心技术大多由国外企业掌握。

表1 主要国家和地区卫星应用产业的运行模式

流通视角下京津冀卫星应用产业提升的关键路径

第一,实现政府投资的卫星数据信息流通共享。当前国家一直强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在航天及卫星应用领域,根本问题是提高各类卫星的市场价值。目前卫星数据在传递至用户时仍存在一定阻碍,严重制约了卫星应用产业市场价值的发挥。当前情况下,产业化的首要问题是解决资料共享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卫星数据性质,分清哪些属于共享数据,哪些属于商业化数据。那些由政府投资研制的民用卫星而产生的数据,应该归为共享数据范畴,对国内用户无偿使用,对国际市场可以采用商业化管理模式。这部分数据可以看作是公益性的,应该对其规范制度,明确哪些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何种渠道可以获取这些数据,从而最终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而那些以市场性质的公司或集体为投资主体研制所得的卫星数据,则可以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商业化运营,以商养商,这也属于商业化范围。

其次,要真正实现卫星数据共享,必须打破部门利益,明确共享渠道,明确向用户进行数据分发的具体部门,同时后期要对卫星数据进行效果追踪,这样才能明确卫星在各用户单位产生的效果,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在日后继续攻关。

最后,构建多类别、多层次的卫星应用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制定卫星应用行业标准体系是卫星应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既要遵循国际主流行业标准,也要有利于我国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维护卫星应用产业的长远利益。

第二,新兴卫星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生产要素流通。数据共享问题解决后,要考虑构建卫星应用产业技术与商业模式协同创新体系。从欧美国家的发展规律看,卫星应用产业的演进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目前欧美卫星应用技术与运营体系较为成熟,不同国家有各自侧重的运行模式。从表1可以看出,从政策层面讲,我国目前还处于卫星产业市场化的初始阶段,缺乏系统成型的卫星应用商业运行模式,有特色的自主创新有待增强。从卫星应用来看,国际上已经实现了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同时,通过构建有关全球每日活动的数据流平台,开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一代的商业和消费应用。另外,国外一些新兴卫星遥感公司利用技术准入门槛低以及技术条件成熟的便利,针对微小遥感卫星系统提供卫星数据及分析服务,这些公司兼具设计研制、运营以及服务提供商多种角色。有些公司还通过与其他大的卫星研制商合作,借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来提高成本效益和制造速度,以便集中力量进行更新的卫星系统的研发。

京津冀地区可以采取以北京为依托,通过北京主导系统融合,推进京津冀从简单的项目集成到行业应用系统集成的转变。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行业应用系统的集成化。系统集成,数据是基础,研制部门应与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扩张,激活新的系统和技术,如敏捷成像、智能处理、视频成像等,促进卫星应用民用化;同时还可与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积极携手,在地图搜索、产品商业化、数据共享、云计算等领域广泛展开合作,共建大数据服务体系。

第三,京津冀互补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针对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应当使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横向联合,实现微观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流通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北京应当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齐备的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构建京津冀区域卫星应用技术创新源头基地;而天津由于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科技、金融实力,在京津冀区域内相当于一个“副中心”,可以借助其天然港口优势,充分发挥当地物流和商埠等辐射作用,利用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建设发展成卫星应用领域创新产品的实验、制造和出口基地;河北省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文化底蕴等优势明显,要变被动为主动,在增加铁路、公路以及电信、网络覆盖量的基础上,可把重点放在与京津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卫星应用产品制造业、地面设备制造业以及卫星服务产品周边制造业上,同时大力发展卫星应用服务类的相关业务。

参考文献:

1.夏春玉.当代流通理论—基于日本流通问题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林玉华.2014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论坛在沪举行[J].数字通信世界,2014(12)

3.薛楠.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机制:缺失与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4(4)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点课题“河北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4576139D

中图分类号:◆F424.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流通京津冀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商贸流通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