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的实证研究
2016-06-22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10
■ 周 佳 副教授(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2、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 100010)
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的实证研究
■ 周佳1、2副教授(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0 2、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10)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的“公益性”泛指从其功能出发的,与流通产业公共职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关的事物。流通产业的公益性功能包括保障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吸纳就业、流通安全、可再生资源回收、有效的土地使用。定量分析表明,保障生活必需品、流通安全、可再生资源回收位居前三。面板数据回归验证流通产业公益性投入对促进流通产出的影响显著,投入方式和方向是未来研究方向和难点。
关键词:流通产业公益性实证研究
流通业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载体。如何做强现代流通业这个国民经济大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当前政府、学界和实业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与流通产业相关的政府发文均针对农产品流通的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的公益性以及流通的应急和战略储备等公共职能提出明确意见,表示要在实践中探索“流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等的公益性治理之道,重新开始强调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度被忽略的流通产业的公益属性。其提法多为“公益”,有时也用“公共”。
表1 流通产业功能评价各层次指标
流通产业“公益性”的相关涵界
(一)流通产业“公益性”的涵义
辞海对公益的公共解释分别是“公共的利益”、“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从经济学角度,“公益”是作为“私益”的对立面出现的,在涉及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问题时,可和“公共”通用。流通产业的“公益性”泛指从其功能出发的,与流通产业公共职能、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关的事物。
(二)流通产业“公益性”的表现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流通业整体并不是严格和完全意义上的公益性行业,流通产业本质上提供的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且以面向消费端为主的一系列服务,包括有形商品流通和服务流通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辅助服务,使商品的所有者或服务的生产者得以向购买者让渡使用价值,商品(服务)的中间消费者或最终消费者的物质、精神需求得以满足。上述行业目前均是作为市场竞争性很强的行业存在,由市场自发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调节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及行业的自身特性,流通产业体系有相当一部分组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又被赋予了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典型的代表有农产品流通、基本药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流通产业子系统,需要政府“有形之手”适当干预,统一规划,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竞争环境。
从资源配置结果看,如果市场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则可以说这种配置表现出效率。除了效率之外,福利分配的公正性也是需要关注的。强调流通产业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对流通业从业者福利、消费者福利以及社会总体福利有着广泛的影响,与社会财富分配、公众利益密切相关,这是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的表现。
表2 判断矩阵A-B
表3 判断矩阵B1-C
表4 判断矩阵B2-C
表5 判断矩阵B3-C
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评价体系构建
流通产业功能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定位。其宏观经济功能可提炼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稳定物价、吸纳就业、拉动经济。微观市场功能可概括为信息传达、所有权转移、风险承担、物流等。本文试图突破现有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功能维度进行流通产业功能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筛选
首先进行流通产业功能评价指标的筛选,科学地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意见分析确定流通产业功能评价各相关因素及其层次结构:总目标层A“流通产业功能”;目标层B1 “经济”、B2 “社会”、B3“环境”;3个目标层下分别有4个、4个、2个子目标层,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功能维度和环境功能维度反映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
(二)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评价体系构建采用AHP方法中常见的1-9标度,即对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成每层的判断矩阵,形成包含4个判断矩阵的问卷。通过专家意见法,综合10名在京高校科研人员与5名北京流通企业经理人意见,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为避免专家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判断各异,本文首先分别获得15名专家的问卷意见,进而经专家会商、ecxel现场调整判断值一致性的方式,获得如表2至表5所示的代表专家最终意见的判断矩阵。
(三)数据处理
以判断矩阵A-B为例,用根法求解。
第一,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每一行元素之积并计算方根:
第三,计算AW:
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到判断矩阵B1-C、B2-C、B3-C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表6 RI值
表7 各评价指标相对优先排序
表8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四)一致性检验
可求得4个判断矩阵CR值为:A-B矩阵:0.0079<0.1;B1-C矩阵:0.0127<0.1;B2-C矩阵:0.0907<0.1;B3-C矩阵:0<0.1。
再对层次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结果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五)结果与应用
由以上推导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先排序(见表7)和3个重要结论:
第一,流通产业本质上是竞争性行业,其经济功能是其他一切功能的基础,是流通产业的基本功能,其权重占比53.96%;但流通产业社会和环境职能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两者权重之和占比46.04%,基本上与经济功能相当。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保障生活必需品是其最主要的三大功能,三者权重和超过50%。
第三,保障生活必需品、流通安全、可再生资源回收是实证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三项公益性功能,三者权重和占比接近1/ 3。这是市场调节难以覆盖的难点,是现实中政府和民众对流通产业的关注焦点。
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度量实证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建立面板模型,进行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度量实证。
原假设:流通产业公益性投入与流通产出不显著相关。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以财政支出衡量流通公益性投入。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财政资金支付,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本文根据中国财政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中的分行业财政支出数据,选取“商业服务业等”这一财政支出项目作为解释变量(CZ)。
以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衡量流通产出。就商品价值流通而言,商品流通规模指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换总量或商品买卖总量(商流规模);就商品使用价值流通而言,则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商品周转量。本文以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作为流通产出指标(SL)。
样本数据。从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统计年鉴获取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4年共计124个样本数据,原始数据从略。
(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面板数据本身兼具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二重性,对时间序列进行操作的运算同样可以应用于面板数据,直接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表8表明:拒绝原假设。即财政对流通业的公益性投入与流通产出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回归拟合度R>0.7,拟合较好。
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同于现有文献多用理论论证流通产业公益性的依据、公益性建设思路,而是运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分析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的应有之义,给出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体系。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一是流通产业公益性功能体系建立之后,可应用于各地区流通产业公益性建设和发展的评价;二是本文虽然论证了流通产业公益性投入对流通产出有显著正效应,但对于投入的重点领域和投入的方法,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连刚,李兴蓉.流通产业定位研究进展及趋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3)
2.陈丽芬.公益性流通设施政府介入[J].学习与实践,2014(6)
3.依绍华.流通产业公益性产品供给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15(11)
4.宋则,王水平.流通领域公共产品的界定及供给方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2 (12)
5.刘振铎主编.现代汉语辞海(修订版)[M].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
6.依绍华,廖斌.流通产业公益属性的理论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8)
基金项目:▲2015年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公共性流通设施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JDJGC068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