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对策
2016-06-22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122
■ 葛 亮(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福州 350122)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对策
■ 葛亮(福建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122)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发展差异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探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区域差异协调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转型升级,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交易规模得到扩大,发展水平也得到提升。而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产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加速发展,为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商贸流通业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已经从末端产业提升至先导产业,成为了引导我国生产、消费的先导性产业。但是,流通产业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落后的一面,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影响之下,商贸流通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进一步加重,同时让商贸流通业朝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想让我国商贸流通业能够进一步发挥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就必须要让流通产业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从而带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让我国商贸流通业实现协调、共同发展。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发展差异现状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民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2014年我国的GDP增速不断下降,已经从2010年的10.6%降至2014年的7.4%,而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影响之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3%,而2014年同比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可见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商贸流通业将会步入平稳增长期。自2015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基本保持稳定,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4359亿元。而在2015年的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总体来看,2015年我国消费市场依旧低迷,但是商贸零售业有一定的回暖。2014年与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类增速对比,如表1所示。
而2015年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网络零售市场依然有较大发展前景。2015年网络零售额为24454亿元,增速高达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且远高出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的增速。
其次,农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速,2015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比同期的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相差1.1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增速差距进一步扩大。当前我国农村市场有较大消费需求,应当成为流通商贸业发展的新机遇。
最后,餐饮消费需求旺盛。2015年餐饮收入增速同比2014年增长了2.1个百分点,餐饮消费稳中有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零售业受到市场冲击之下纷纷转向餐饮业,而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对于服务类消费的需求有所增加,让人们外出就餐的次数和机会越来越多,因此为餐饮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
表1 2014年与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类增速对比
表2 2014年全国各省(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 (单位:亿元、%)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区域差异现状
1.地区差异。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地区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与东部地区有着较大差距。
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2394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2013年下降1.1个百分点。广东、山东、江苏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28471.15亿元、24492亿元、23209.01亿元排名全国前三。而排名前十五的省份多为东部地区,排名前十的省份多为东部沿海地区。而排名靠后的省市分别为宁夏、青海、西藏,尤其是西藏地区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广东省的1/89,青海省的1/2。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地区差异显著,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可高达89倍,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也可达到2-3倍。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幅度排名前列的分别是13.1%的西藏、13%的青海、安徽和重庆、12.9%的贵州和福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不同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高的均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贵州增幅较高,大大超过了东部地区。2014年全国各省(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如表2所示。
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呈现出地区发展规模与增长速度成反比趋势。由于东部地区先前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当前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已经趋向于饱和,因此总量大、增速慢制约了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西部地区追赶东部地区,缩小地区之间商贸流通业差距带来了可能。而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虽然因为先天发展条件略落后,但是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转好,以及中部商贸流通发展形势较好地区的带动,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也逐渐被激发,增速超越东部地区。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地区之间的差异依然较大。
2.城乡差异。图1数据表明,2015年城镇和乡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极大。城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乡村的6.2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和规模依然存在较大差异,而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也因此极不平衡。例如当前乡村的各种零售业态少,不少农村地区依然缺少大型超市、购物商场。而农村地区的物流也发展也远落后于城镇地区,不少乡村存在着物流网点少、物流效率低的问题。而随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也逐步提升,2015年的社会零售消费品增长速度,乡村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表明乡村地区当前的市场需求要远高于城镇地区,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也开始加入网络购物的浪潮,便是乡村市场潜力的突出表现之一。
总体来看,当前乡村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未来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势必要实现渠道下沉,扩展乡村市场,才能够让城镇和乡村的商贸流通业实现协调发展。
图1 2015年1-10月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
商贸流通业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一)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之一,而当前流通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因此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能够直接显示出流通产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2015上半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5%,上升到了历史新高。表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符合我国产业成长规律。但是分地区看,我国的产业结构比例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
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三的广东、山东、江苏以及排名末尾的宁夏、青海、西藏为例,以三省的产业结构平均值作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代表可以看出,当前,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超过20%,第二产业占比依然略高于第三产业(见图2)。而2014年,我国的全国产业结构比重为9.2∶42.6∶48.2,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全国的产业结构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不利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相反,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更合理,同时与2014年全国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占比更低,第三产业占比更高,其产业结构走在全国水平之前,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东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因此给商贸流通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基础设施发展条件
当前决定基础设施的发展条件有两个层面,一是客观因素决定的区位条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
从区位条件上看,由于东西部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区位条件有较大差异,其中最显著的差异就是东西部地区地理区位的差异。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上看,当前内陆省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普遍不及沿海省份,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能够利用沿海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例如使用水路与沿海城市进行运输。而另一方面,由于沿海能够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因此在引进资金和技术方面比内陆省份更具优势。总而言之,区位条件是客观因素,因此若是想让我国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必须要弥补先天区位条件的不足。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看,基础设施建设是流通业发展的基础,流通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其他产业。当前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铁路、公路、港口等规模都要优于西部地区,以广东公路建设为例,2014年末,广东公路通车里程21.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280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0.1%。而西藏在2014年末公路总通车里程7.5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6%。从广东和西藏2014年末通车里程来看,面积为广东省7倍的西藏通车里程数仅为广东省的1/3,表明当前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节薄弱,无法为商贸流通业提供完善的交通条件,阻碍了商品流通。
而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因此,西部地区必须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三)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由于商贸流通业的载体是城市,城市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水平的差异是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化水平高的区域能够为商贸流通业提供发展动力和发展条件。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排名前三的城市为深圳、广州、南京。其中深圳的城镇化率高达100%,而商贸流通业发展居后的西藏城镇化率仅为27.75%。而城镇化率仅是衡量城市化水平规模的指标,另一方面城镇化质量也不容忽视。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城镇化率较高,但是城镇化质量并不理想。例如山西省太原市的城镇化率位于全国第十三位,但是城镇化质量为第八十位。而城镇化质量低直接影响到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总体来看,城镇化质量的地区特征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城镇化质量也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城镇化质量也较低。城镇化率低、质量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基础,例如人才流失、购买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保证城镇化质量的前提之下提升城镇化率将有助于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
除了城市化水平之外,市场化程度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故市场化程度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等有一定的影响。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就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直接推动了上海近代工业的发展,让上海成为了我国商业发展的聚集地,吸引人流、物流、商流。因此上海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各种优势和资源。而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上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比,既无力又无优势在吸引外资、劳动力方面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由于自身市场经济意识的较差,发展程度也不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在市场化程度上的差距也就愈加明显,进而,其商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规模等也就明显处于下游。
图2 西部宁夏、青海、西藏三省三次产业结构
图3 东部广东、山东、江苏三省三次产业结构
商贸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一)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当前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产业转型是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自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明显,至今呈现出二三一的基本形态,但是相比起东部地区还有较大优化空间。而2014年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又提出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的农村地区尚未实现交通通畅,一些中部甚至东部地区的农村亦存在这种情况。因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西部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加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加强交通运输能力,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条件往往具有绝对优势,而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落后的是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因此要想加强交通运输能力,必须要将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脉络打通,实现南北贯通、连接东西。要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建设,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重要的跨省、跨国通道,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主骨架,在着力构建大通道的同时,全面加强区域内干线交通网络建设,弥补因区位因素不足导致的交通运输能力落后。
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必须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在中部、西部、农村地区等商贸流通业发展落后但市场需求量大的地方加大投入,建设集商品集散和交易为一体的物流枢纽基地,并完善区域的物流分工,充分发挥当前中部地区沟通南北的作用,将西部地区的优势商品和资源输出,并将东部地区的市场资源和现金技术等引入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并加强政府对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扶持力度,以流通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商业中心等,以满足这些地区的需求,实现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加速发展。
(三)加强区域优势互补与合作交流
一方面要加强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协作,东部地区拥有市场优势,西部地区有农产品、自然资源等优势,因此未来要展开区域合作,例如开通农产品运输专线,将西部的农产品运送到东部地区,保证农产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可以让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市场规模得到扩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朝着现代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直接推动种植、培养、储藏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而与农业产业相关的商贸服务产业,如农产品衍生产品、餐饮业、旅游业等商贸服务业也都会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当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也要加强对流通市场的整合,学习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先进经验,并以中部商贸流通业发达的地区作为支点进行经济辐射。
总之,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由当前经济大环境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但是随着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饱和,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商贸流通业将会实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青浮.国内流通产业发展区域研究差异[J].财贸经济,2015(1)
2.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3.季模模,孙敬水.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6)
4.赵锋.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毛文富.区域差异视角下流通产业发展环境评价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