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探索

2016-06-22郑州财经学院会计系郑州450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社群

■ 宋 瑞(郑州财经学院会计系 郑州 450000)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探索

■ 宋瑞(郑州财经学院会计系郑州450000)

内容摘要:“互联网+”这一概念是在2015年3月5日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并且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样一个互联互通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挑战与产业转型的机遇。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实体经济环境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经济的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了阵痛期。在前期政策的刺激下,这一时期转变为对前期政策的消化。在“三期叠加”的经济环境下,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先导性与基础性的产业,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其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产业转型,这都是当前商贸流通业发展及产业变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互联网+”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跨界联合社群模式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激发市场活力,加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推动其在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车联网、远程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发展,这就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商贸流通业这一基础性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

“互联网+”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的重构

(一)价值链的主导模式被重构

在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价值链中,其主导模式是以供给为导向,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商贸流通业的价值链已经由供给为主导转变为以需求为主导,消费者成为了交易环境中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如图1所示,根据艾瑞咨询已经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数据显示,我国的消费者已经变成了主动型的消费主导者,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的被动消费,消费的主力军逐渐从线下的实体消费战场转移至线上的消费主场地,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购物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与服务体验。消费者的消费诉求不再单纯满足于以往厂商为其提供的产品生产与服务,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形成以自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市场,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那么在以需求为主导的价值链体系下,商贸流通业就必须要与互联网联合,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激发新的消费点,也才能够不断深入到我国经济体系里最活跃的领域之中。

(二)实体交易环境被重构

在以往,无论是商贸流通业还是其它行业里的实体产业,它们都是在实体环境下完成所有的交易,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商贸流通业不再只是依靠实体环境进行商品交易,它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商品的流通及信息的传达,在“互联网+商贸流通业”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下,实体交易环境被重新构造,形成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环境。

如图2所示,根据eMarketer预测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五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移动端市场的消费者逐渐增多,因此移动端的消费市场也在近年呈现出高速的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几年还会保持50%-60%的产值。由此可见,移动端具有更大的消费潜力,商贸流通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激发新的消费点。

基于这一背景环境,商贸流通业要与互联网实现整合,不仅有条件做到,而且更有义务要做到,这样才能突破商贸流通业在实体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瓶颈,创造新的价值。

(三)实体产业与互联网间的界限被模糊化

在以往的实体经济环境中,对于商贸流通业这类的商品交易市场而言,在供应链的各节点上,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在信息传递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就使得实体产业内部出现了分明的界限。在互联网的初始运营阶段,商贸流通业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始终固守自我的实体防线,这就使得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之间出现了行业界限。

如今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龙头与许多流通领域里的巨头企业之间必定会进行跨界竞争,那么,无论是互联网进入商贸流通业,还是商贸流通业利用互联网来促进自身的转型与升级,两者都说明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商贸流通领域里的零售业为例,如图3所示,从2013年上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家电网购零售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到了2015年上半年,家电网购的零售占比达到24.5%,零售量达到560万台,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互联网与实体零售业之间的界限已经被模糊化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而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这是继2014年线上渗透率突破10%之后,继续攀升至10.7%。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为13759亿元,增长率达到了3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服务和实物)比重的9.7%。这体现出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对实体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

(四)流通网络体系得到完善

“互联网+”这一具有创新性的理念正式在国家的战略日程中被提及,并且要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成主导性产业,尤其是对于商贸流通业这个具有基础性与先导性特点的产业的发展而言,“互联网+商贸流通业”是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利武器,同时也是促进商贸流通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工具。

此外,如图4所示,针对商贸流通业在流通网络建设的问题,2015年6月1日,我国商务部发布了1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这一规划文件明确了我国未来5年在流通网络建设上的整体布局,包括“3纵5横”全国的骨干流通大通道体系、37个国家级的流通节点城市以及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为了加快全国骨干流通网络的建设进程,积极增加流通节点的城市功能,以便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作用,从而发挥城镇周边区域以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

在这个《规划》中,我国政府确定了37个国家级的流通节点城市,而国家级的流通节点城市是作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是国家流通大通道上的枢纽,是流通节点城市网络中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支点城市,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流通体系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资源,使得流通网络的体系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地解决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流通受阻等问题。

图1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变化图

图3 2013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我国家电网购零售情况

图4 “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体系结构图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重塑

(一)采用社群模式

社群模式是针对目前的经济来说的,它是指一个由有共同价值观、共同消费需求、共同消费行为的社会单位所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在消费需求、消费理念、消费行为上具有共通性。商贸流通业采用社群模式,也就是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时间与空间需求两者结合起来。在社群模式下,产品信息的传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价值创造与互动。

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在以往的实体经济环境下,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地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商贸流通领域里采用社群模式,是打破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要将社群模式运作起来,首先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商贸流通业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不同类别的社群区域划分出来,生产商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话,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因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社群属性。由消费者直接定制产品的生产,将产品需求的时间集中起来,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出适量的产品,通过物流体系,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这中间的流通过程就减少了很多环节,也节省下一部分的流通成本。

不仅如此,在社群模式下,生产者、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形成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利益主体,将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分成多个环节,但是每一个环节的信息传播都具有互通性,不同社群里的消费者因为区域的不同带来偏好及需求的不同,因此厂商的研发与生产也就围绕这些进行,并且商贸交易环节也使得各利益主体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流通分支,进一步节约流通成本。

(二)采用跨界平台联合模式

跨界平台联合模式是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间的联合协作。在实体经济环境下,商贸流通业的供应链体系集合生厂商、供应商、采购商、销售商和消费者,而消费者是供应链的末端者,相比链条上的其它商家来说,消费者没有议价能力,只能接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企业提供的有限且有偿的服务以及商家提供的有限信息,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位置。

一方面,跨界平台联合模式是基于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的界限日渐模糊的条件下才提出的,“互联网+”能够深入到商贸流通业的细分领域中,真正打破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界限,通过跨越不同的行业、领域及地域,创造出新的价值及消费需求,也能够使得很多原本不兼容的元素得到了有效衔接,产生新的价值。

例如,以时装闻名的乔治·阿玛尼,它与奔驰合作推出了乔治·阿玛尼CLK这一联合产品;亚马逊与美国网上证券交易商并没有直接的投资流通渠道,但是却能进入零售与财务服务产业,并且也在这些产业中取得创新性的成功,这就是跨界协作所带来的价值效应。

另一方面,跨界平台联合模式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来实现的,包括信息平台与物流平台,信息平台是针对各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物流平台则是为了有效节约供应链的流通成本而建立的,各商家可以齐聚资源,构建一个信息平台与物流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流通网络的优势,将产品的信息、物流信息及时反馈到各商家与消费者手上,从而有效解决商贸流通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采用线上与线下融合模式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模式,也就是电子商务领域里的O2O模式,是目前乃至未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在电子商务领域里,O2O模式的运作方式是线上负责检索挖掘客户信息吸引消费群体,线下负责为高质量客户提供体验服务并刺激其产生消费行为,利用具有移动化、社交化这两个特点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服务。

但是,在商贸流通领域里,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模式有所区别,它主要在供应链的整合与运用上。线上是指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在线上的供应链网络系统,这一个系统连接的是线下的供应链网络体系以及实体交易环境。线上供应链体系反馈产品状况、库存信息、商品价格、物流信息等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又要对接到线下的供应链体系中,从而生产商要确定产量,供应商反馈供给与需求的现状,而销售商则负责获取有效的库存及价格信息,消费者也能够在这线上与线下的供应链体系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以零售业为例,如日本永旺零售集团库存模式,主要是将网店商品与库存商品的信息进行统一。一方面,建立虚拟库存,并统一管理,并且做到每1.5小时就更新一次库存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另一方面,永旺模式采取的是资源共享的合作战略,通过“永旺+软银+雅虎”的方式收集顾客信息,并通过雅虎引流到门店,从而使双方能共享顾客资源,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

图2 我国移动端市场增长趋势图

结论

商贸流通业是结合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结构,它是引导产品的生产和促进消费的,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对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但是城乡之间的流通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城市地区有着比较优良的流通基础设施与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农村地区却没有比较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城乡之间的差异性问题,而且还要不断加强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将商贸流通业从线下搬到线上,这就是“互联网+”,而将互联网从线上搬到实体经济中,这是“+互联网”。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将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融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互联性,重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得商贸流通业可以创造新价值,提升其能力以及产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昭.微信支付创新发展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及启示[J].特别聚焦,2014(6)

2.夏连月.我国物联网技术推广模式比较及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5(6)

3.袁东亮.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2

4.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5.魏武挥.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J].创业邦,2014(8)

6.胡泳,郝亚洲.张瑞敏思考实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7.孙敬永,姚志.现代流通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进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8.文启湘,肖赞军.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宋瑞(1981-),女,汉族,河南荥阳人,硕士研究生,郑州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会计理论与实务、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社群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