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的实证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

2016-06-22石德金洪茂铿

关键词:税收收入

邹 静,石德金,洪茂铿,林 宇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为通讯作者。

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的实证研究

——以福州市为例

邹静,石德金*,洪茂铿,林宇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福州市经济和税收的影响都存在滞后性,而货币供应量对福州市GDP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对税收收入的促进作用存在10个月的滞后期;而福州市GDP与税收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仅在短期内显著,长期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GDP;税收收入

[DOI]10.13322/j.cnki.fjsk.2016.03.012

货币供给、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是国内外学者对财政学领域研究的一大重点,三者关系紧密,共同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三者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相互调节作用。但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发展、税收收入单独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福州市为例,分析国家货币政策变动与福州市经济增长及福州市地税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为福州市调整经济发展思路、适应货币政策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一、文献回顾

萨缪尔森认为,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货币的供应量来满足市场的经济需求,当市场经济衰退时,国家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刺激经济[1],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会对市场经济产生明显的正负效应;同样,有学者在1963年对美国经济走向和货币累积存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认为货币存量(货币供给量)与实际产出存在相关关系[2],这与萨缪尔森的研究结论类似。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常云昆等对当前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剖析,认为货币供给的冲击会对经济(包括物价水平)产生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与价格水平并不是同比例变动的,因此我国需要长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3],研究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双向的。邵腾伟等对财政收支、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关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认为短期上看三者的关系是显著的,但长期上这三者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结合实施[4]。刘斌等认为,从较长时期来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均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5]。然而,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相反的结论,陆云航发现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与真实产量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6]。从以上研究可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三者单独或整体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基于此,笔者希望对福州市货币政策、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挖掘三者影响的传播途径,分析三者的关系程度,在福州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分析。

二、福州市经济发展与税收收入现状

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税收之间通常存在两大影响途径:(1)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整将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方式,甚至带来经济变革。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扩张型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会根据经济市场整体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从福州市整体来看,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福州市整体产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呈现单向动态调整关系。(2)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保证税收的基础;另一方面,税收收入也会促进或制约经济的发展。福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税源的高低;而税收收入的征收、财政政策的制定也对福州市整体市场经济产生影响,两者间呈现双向动态调整。

(一)福州市经济增长现状

基于通过调研获取的福州市经济数据,笔者绘制出福州市GDP环比增长率变化图(图1)以及福州市五区八县经济增长图(图2,由于2006-2007年GDP数据不完整,因此图表从2008年开始列示),用以直观地反映福州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货币政策调整下定向降准带来的存贷款利率变动趋势相比(图3),福州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利率变动幅度基本一致。图1反映福州市GDP环比增长率,从中可以看出,2007至今福州市经济增长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7-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时期,第二阶段为2009-2010年的经济恢复时期,第三阶段为2010-2011年的经济过渡时期,第四阶段为2011末开始至今的经济新常态时期。

2007-2009年,存贷款基准利率逐步降低,2009-2011年逐步上升,从2012年开始呈现持续下调的趋势(图3),而在相同期间内福州市GDP增长也呈现大致相同的趋势。即福州市GDP环比增长的趋势与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货币政策的调整与福州市的经济增长存在关联。

同时,福州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2个特点:(1)第二、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第一产业相对滞后。目前福州市第二、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均超过第一产业产值的3倍,同时GDP值第三产业略高于第二产业。福州市三大产业的GDP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不断提升,其中第二、第三产业的贡献最大,第一产业的贡献较小,2006-2014年同比增长较平稳,增长率保持在130%左右。而第二、第三产业同比增速明显且增长持续,同比增长保持200%以上。(2)五区八县经济增长不均衡。总体上看,各县市的GDP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图2)。根据图2所示,鼓楼区的贡献达到最大,福清市仅次于鼓楼区之后。在六县中,闽侯县、连江县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从2006年起分别提高了300%、200%左右。在五区中,鼓楼区GDP从2008-2014年同比增长145%,增速最快。福清市经济2008-2014年同比增长81.5%,而闽清县的同比增长速度最慢,仅达到133%左右。

(二)福州市税收现状

从全省范围看,福州市近年来税收收入在福建省基本排名第二,总体较为平稳,但受营改增政策调整以及房地产交易数量下降等影响,在2014年税收增幅波动较大(图4)。另外,税收收入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明显,根据图1以及图4所示,2008年福州市GDP增长速度下降了8%左右,2008年1月税收增幅也下降了4.25%。这也是福州市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必要调控策略,旨在通过减少税收,刺激市场经济,带动福州市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东扩南进、沿江面海”产业布局调整,使城乡经济结构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以尽可能削弱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见金融市场经济状况与税收存在极大相关性。

三、变量设定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中介目标,能较好地反映国家实际货币供应情况,因此本文将其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代理变量。2015年4-6月期间,笔者通过调研和访谈福州市地税局,获得福州市2006-2014年税收总收入的月度数据。由于缺乏2006-2014年福州市GDP月度数据,因此笔者通过计算工业总产值的月度数据作为福州市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首先对GDP、货币供应量和税收收入进行平稳性检验,考察时间序列的变量是否平稳,对于非平稳序列,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在使用ADF、PP、GLS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反复检验后发现,GDP与货币供应量在滞后11期的时候自相关消失,因此在进行平稳检验的时候滞后阶数为11。通过平稳性检验,货币供应量、GDP、税收收入三者均为非平稳的单位根过程。接着对GDP、货币供应量、税收收入进行差分处理,再进行ADF检验。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变量,笔者用x1、x2、x3分别代表GDP、货币供应量和税收收入,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考察3个单位根过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3个变量单独来看不具有显著相关性,但3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进行进一步检验。

表1 平稳性检验表

2.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平稳性检验发现,x1、x2、x3变量的线性组合属于平稳序列,确实存在协整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三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笔者对x1、x2、x3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同时判断3个变量的最优滞后阶数(表2)及协整关系个数(表3)。表2中LR检验、FPE、AIC、HQIC、SBIC为Var模型所选择的判断准则,通过比较可发现,滞后4阶时Var模型达到最优。

表2 Johansen检验滞后阶数结果表

注:*表示stata命令输出的5个最优滞后阶数评价准则的最小滞后期。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确定协整秩,可以看到在包括常数项与时间趋势项(表格略)、以及滞后4阶的协整秩迹检验。结果表明,只有2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表3)。而最大特征值检验也表明,在5%的水平上拒绝“协整秩为0”的原假设,但无法拒绝“协整秩为2”的原假设。

表3 Johansen检验协整关系个数结果表

注:*表示stata命令输出检验多个变量间协整关系个数的结果。

根据stata输出结果,可识别Johansen检验的拟合程度高低(表4),通过表4可以发现,3个变量调整后的R2较高,拟合程度佳,有较好的解释力来说明GDP、货币供应量以及税收收入三者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4 R2结果输出表

3.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了更明确地说明3个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滞后效应是否存在),笔者根据GDP、货币供应量以及福州市地税收入数据构建出VECM模型,论证三者间的相互影响是否长期显著。

本文中所指的滞后阶数可以理解为当期变量的前一期,如GDP滞后一阶指当期GDP的前一期值。同时,本部分开始的滞后期数指滞后月数。

根据VAR模型的输出结果,可得以下3个结论:(1)在货币供应量方程中,在控制了GDP和税收的前提下,滞后1、2阶的货币供应量会对当期的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从滞后第3阶开始影响不显著。而滞后3阶、4阶的GDP在5%的水平下开始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税收收入则在滞后1-4阶都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即长期)影响。(2)在GDP方程中,滞后1-2阶的货币供应量、GDP会对当期GDP有显著的影响,但从滞后3阶开始这种影响不显著(即只产生短期影响),而滞后1-3阶的税收收入会对GDP产生显著影响,从滞后4阶开始影响消失(即税收收入的影响也只产生短期效应)。(3)在税收收入方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滞后1、2阶的货币供应量对当期税收收入产生显著影响,而从滞后3阶开始影响不显著(即只有短期影响显著);滞后2阶开始的经济增长会影响税收收入,但滞后4期的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p值为0.284,说明到滞后4期的GDP不会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滞后1-4阶的税收收入都会显著影响当期的税收收入。

4.脉冲响应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初步发现GDP、货币供应量以及税收收入三者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笔者接着采用脉冲响应进一步分析三者影响的冲击效应强度。脉冲响应函数能够反映变量产生的一个单位的变化对另一变量的冲击(即影响程度)有多大。通过绘制脉冲响应图,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货币政策的长期有效性不高。根据图5冲击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的一个单位冲击,使GDP的变化率在第1-3期呈现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第4期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系数达到0.02,从长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趋于平稳,系数保持在正0.02左右。从滞后2期到滞后9期左右,这种影响较为明显,但从长期来看,国家实际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影响较稳定。当货币供应增加时,刺激了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从长期来看趋于平稳且不明显。即福州市政府想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显著。

(2)货币供应量对财政税收收入变化的影响明显(图5)。通过货币供应量对税收收入的冲击图看到,从滞后第1-3个月,货币供应量对税收收入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从滞后第1个月到滞后第8个月,这种影响在正负值之间上下波动,在滞后第2个月货币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达到最大,第4个月出现第二个正向影响。而在滞后8个月以后,随着福州市市场经济状况逐渐改善,这种影响逐渐趋于稳定。因此,相关税务局想要预测税收状况,可以根据前2-4个月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制定相应的对应措施。

(3)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存在短期效应,从滞后9个月开始影响逐渐消失(图6)。根据图6所示,GDP一个单位的冲击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在滞后5期以前波动较大,并且呈现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从滞后9期开始这种影响在不断趋于零,最后逐渐消失。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存在短期影响,但从长期上看影响不显著。

(4)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短期作用更显著(图7)。根据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的脉冲效应分析,税收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对GDP变化率呈现较弱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滞后1期到滞后5期波动较大,在滞后第7期开始逐渐趋于零。即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比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来得更滞后,且这种影响在滞后8期开始逐渐消失,即不存在长期显著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一)建立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机制

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有效性不高,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而这里采用工业总产值代替GDP值,说明货币政策调整对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福州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如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单个产业内部结构配置不恰当等问题)有关。政府应该考虑采用其它激励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如通过加大福州市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薄弱产业进行改进、研发与创新活动,以促进产业升级并逐步解决产业存在的问题。

(二)税收预测分阶段

根据脉冲响应图,在滞后前4个月货币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变化最显著。前期(短期)表现为税收收入波动、略有下降阶段,后期(长期)税收收入逐渐趋于平稳增收的状态。在前期阶段,税务部门可根据货币供应量前2个月至4个月的变化预测税收状况,制定相应的对应措施。另外,在发展城市娱乐餐饮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注意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互联网相关行业,包括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使第三产业为地方税收的增长做出长期稳定的贡献。加大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实施一定的所得税减免优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引导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主动融入区域财源建设,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总体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回流。

税收经过短期波动之后,随时间推移(滞后9个月左右)逐渐趋于稳定。在长期阶段,相关部门需要考虑一开始出现的税收下降有无可能源于税收监管不到位。福州政府以及相关税务部门应加强税收监管,特别是网络舆情监控。针对税收存在的管征、监控风险,做好税收监管工作。各单位应进一步加大纳税评估的力度,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建设项目的税源监控,积极收集第三方数据,开展税收差异比对分析和重点税源税收风险预警,提升税源管理质量,促进全市税收增长。

(三)重点解决结构性问题

融资是企业一大难题。这从根本上归咎于企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问题以及银行贷款偏好。一方面,资金涌向房地产等过剩行业,另一方面,一些金融企业想加大资金业务杆杆,避开监管,使本应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资金变成了企业谋取更高利润的手段[6]。此外,大部分银行出于风险考量往往不愿意向小型企业借款。因此,在目前货币政策基本适度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给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利的生存环境,降低经营成本。近期国家出台了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由政府、银行、融资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福州市政府可建立政府性担保基金,以促进小微企业以及农业企业等薄弱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中小型企业、传统企业贷款扶持力度。

(四)缩短滞后期,提升政策调整对税收与经济的反应力

在政策上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提早对货币政策施加干预;在经济上对福州市部分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如交通运输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第三产业以及小微企业。

(五)提升第二产业对福州市税收稳定增收的贡献力

根据脉冲响应分析,经济(工业总产值)对税收的影响在7个月内较显著,而长期来看这种影响将逐渐消失。一方面,福州市政府及税务部门应考虑提升福州市工业企业(包括制造业等)的战略地位,如鼓励和扶持环保型工业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这些工业企业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另一方面,当前许多企业由于达不到税收优惠的标准而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因此,这些企业基本没有受到政府提供的决策支持和补助。在这方面,政府和相关税务部门应当考虑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标准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准入标准是否需要降低门槛。同时对地方性企业的税收减免与中央措施配套实施,提升政府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0.

[2]SIMS C A. Money, income and causal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62(4):540-552.

[3]常云昆,肖六亿.货币供给冲击、产出与物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4(4):31-35.

[4]邵腾伟,冉光和.财政收支、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变化趋势[J].当代财经,2011(2):37-38.

[5]刘斌,黄先,潘红宇.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定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

[6]陆云航.中国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J].经济科学,2005(2)39-46.

(责任编辑: 何晓丽)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tax revenue— Taking 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ZOU Jing, SHI De-jin*, HONG Mao-keng, LIN Yu

(CollegeofManagement,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bstract: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tax revenue.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on economy and tax revenue in Fuzhou is lag, and influence of the money supply on GDP increasing is insignificant. The money supply has a promotion effect on tax revenue, but there are 10 months of stagn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tax revenue is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short term but not in the long-term in Fuzhou.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results.

Key words: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GDP; tax revenue

[收稿日期]2015-12-07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3130S)。

[作者简介]邹静(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6)03-0065-07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各项税收收入(1994~2017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各项税收收入(1950~1993年)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地方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
调节收入分配应“补低为主、削高为辅”——兼论税收收入分配职能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