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交流 呈现多彩语文课堂
2016-06-22姜雁
姜雁
【摘要】语文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学会的科目,它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同时,它也是一门内涵丰富而且相当有趣的学科,语文不像数学那么枯燥无聊,不像英语那么难以理解,它既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只是机械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现代新课标要求教学要能体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要让课堂呈现多彩化。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对话交流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 小学 多彩 对话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2-01
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在如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以前,有很大的退步,学生把学习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种对抗考试的无奈之举,而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语文学习本身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被迫接受学习内容,这不光会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丝毫帮助,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方式死板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无法脱离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板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在45分钟的课堂里占用很多的时间,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在板书上是无法直观化的体现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历史名人典故等,而板书在这个时候就无法很好的体现教学内容,慢慢的,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久而久之,课程的教学质量自然就会下降。
二、小学语文多彩化课堂教学原则
(一)全体性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在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发展对象。在多彩化教学中,要面对学生全体,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既要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又要顾及到少部分学生的感受。
(二)目的性
多彩化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是为了能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情景,这样可以使教学的意义变得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性强了,学生的发展才有保证。
(三)启发性
由于教学的任务目标是小学生,所以教学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游戏的时候要注重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偏差点的学生,通过学习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适当的增加情景游戏难度,让他们能够去学的更多,培养他们更高的学习能力以使思维更活跃。
二、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呈现多彩化教学课堂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展示自己”
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释放自己激情兴趣的地方,是他们求知、体验、感受的地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是需要考试去激发的,而学生潜能激发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的大小。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认识“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区分这两个形近字的,一位学生是这么说的,因为我们喝水的时候需要张嘴,所以“喝”字的旁边是口字旁,而当我们口渴的时候,是不需要张嘴的,所以“渴”字旁边没有口字旁,是三点水旁。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只要给学生们去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而且这样的记忆方式比老师去逼他们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去感受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内容以后,更多的应该是给他们一定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因为,教师所教的内容是死的,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反复的实践,才能将所学内容巩固和提高。因此,教师教学中可以从这个思想出发,多在课外收集一些好的阅读材料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实践体验。
(三)把课堂变成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生活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明白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来教学,所以可以通过把一些实际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去。
四、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让学生去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体。尤其是多彩化教学课堂来说,更要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把语文教学当作是一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另外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把学生的发展当作最终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多彩化教学课堂的建设方式和多彩化课堂教学的建设原则做了简单的分析和说明,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晓慧;《怎样构建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J];学术期刊《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4年1期
[2]胡朝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期刊《课外语文(下)》;2015年2期
[3]孙卿;《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分析》[J];学术期刊《新课程·上旬》;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