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近十年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述评

2016-06-22杨栋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山东体育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述评体质健康中国

杨栋(南华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我国近十年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述评

杨栋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十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认为自2007年以来,该领域的研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运动干预研究等3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内容肤浅,缺乏理论深度;研究方法简单罗列,缺乏可验证性;实验设计不够严谨,结果令人难以信服等问题。提出:加强多学科融合研究;加强追踪性研究和重视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等后续研究方向。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述评;中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状况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成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了连年下滑的局面。这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这些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找出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1 近十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文献概述

1.1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代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立项资助项目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对十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立项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使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该领域的被关注度。

表1 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历年立项数量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知道,除2007年外,2006-2015十年间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立项每年都有,这说明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延续性。特别是2013-2015这三年间立项数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总数分别达到了8项、8项、6项,表明学者对此有较高的关注度,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立项内容主要涉及青少年体质发展的现状、趋势研究;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研究;青少年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研究等。从研究主题上看,主要侧重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

1.2发表论文分析

1.2.1发表论文数量分析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文献检索平台,检索条件为:选择学科领域——“全选”;检索主题——“青少年体质”;并含——“模糊”匹配;时间——2006-2015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同时检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条件为:选择学科领域——“社会科学Ⅱ辑”;检索主题——“青少年体质”;并含——“模糊”匹配;时间——2006-2015年;优秀论文级别——“不限”。为确保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之后对这些论文进行了二次筛选,将未涉及“青少年体质健康”内容的文献删除后,最后得到有效论文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论文数量统计

从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相关论文数量呈现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2007年以后发表论文数量显著增多,2012-2014年达到顶峰,这可能是由于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影响,引起了更多学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领域的关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青少年体育政策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运动项目对青少年体质的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等,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另外,我们也发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上,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中来。如冯晓玲的博士论文《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邹志春的《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2],戈莎的《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3],从不同角度对青少年体质进行了研究,使研究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

1.2.2发表论文主要内容分析

1.2.2.1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弄清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是制定相关政策和出台应对措施的基本前提。教育部在2010年组织第6次全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4],共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民族,995所学校。这次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了上升拐点;身体素质发展表现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提高;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力量素质(握力)继续提高。但与此同时,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眼镜”越来越多。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身体发育水平、身体素质表现尚可,但肥胖和近视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可能是和现阶段膳食营养的提高有关。身体素质的增长则是由于阳光体育的开展和各种政策、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率持续增长可能是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不足共同造成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除了遗传因素外,也和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直接的关系。这次调研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反映了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基本状况。当然,还有学者为了了解本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开展了针对性研究。李学武的《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5],采用了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做了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通过数据对比找出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特点,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1.2.2.2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膳食营养的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反而出现了连年下滑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结果?这是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献检索发现,2006-2015十年间发表该研究方向的论文就有637篇,可见关注度之高。研究主要从社会学和教育学因素的视角展开,社会学研究认为: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受到父辈或祖辈更多的溺爱,剥夺了促进青少年自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运动刺激;饮食结构的改变使部分学生营养过剩,体重严重超标;出行方式的变化方便了出行,但减少了体力活动支出;青少年人才测评制度导致了人们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消耗了学生大量的业余休闲、娱乐时间。教育学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偏离[6],忽视了增强体质的本质属性;沉重的学业负担,成为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枷锁;家庭体育教育功能弱化使家庭体育形同虚设;学校体育工作的缺位,导致学生锻炼意愿降低等是造成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因素。

1.2.2.3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分析

了解了青少年体质发展现状,找出了影响体质健康的因素,那么最关键的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逐步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此,广大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邹志春等认为[7],通过运动干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终身锻炼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成年期的各种健康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5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起专家团推荐,每天至少参加1h中等到大强度的体力活动对绝大多数青少年健康有益,健康收益将伴随体力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强调活动项目应该令人愉悦、多样化和适合个体的体质状况[8]。张瑛秋,孔垂辉采用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等方法,在海淀区5所中学选取初一和初二的学生3 172人,并对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质状况进行了相关性研究[9]。结果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初中男女学生的形态、素质、机能、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水平;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时间为60 min左右能够有效地增强初中男女学生社会、心理、生理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掘他们的遗传潜力,进一步证明了教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及重要性;目前初中学生中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较低,特别是女生,这主要与此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家长和学校支持力度不够、体育设施和场地暇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调、课外文体活动不足以及学生缺乏体育健康知识等因素有关。赫秋菊的一项研究显示[10]: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及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王萍秀,许之屏对肥胖学生进行了运动处方干预[11],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进行“减肥运动处方”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有明显减少,肺活量指数、台阶指数有明显提高。表明以有氧运动为主,力量练习为辅并控制饮食的减肥运动处方不但能有效地减少脂肪、适当增加瘦体重,而且心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对促进肥胖女生塑造健美的体型有很好的作用。体育锻炼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研究者也发现,似乎单靠某一个方面的力量还不能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健康促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发挥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使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相结合,发挥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吕东旭认为[12],以建设健康城市为背景,提出并分析、讨论了体育健康促进及其必要性,构建了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体系。结果认为,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体系应该由体育健康教育、体育行为干预和环境支持3个方面共16个子目标构成。体育健康促进是一个宏观的联动机制,它要求社会各阶层都要认识到体育对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政府、学校、家庭要为青少年营造锻炼支持性环境,鼓励他们参与运动,而对个人来说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自觉养成体育生活方式,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2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2.1存在的问题

2.1.1研究内容肤浅,缺乏理论深度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是决定一个领域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领导层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也引发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描述性研究和推理性研究居多,往往是针对现象而分析现象,并未达到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进行层层深入剖析的效果。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还大量存在,以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为例,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中输入“体质下降”进行“精确”查找,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76篇,其中核心期刊仅21篇,又以“体质健康影响因素”为“主题”,共检索出有效文献43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由此可知,虽然该领域论文产出量高,但有价值的成果还较为匮乏。

2.1.2研究方法简单罗列,缺乏可验证性

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与进步。在社会学研究中,大多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行的研究。同时,应注重研究的动态性、整体性和经验性。在采用定量研究时,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的来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已编制好的问卷,这种问卷经过实践检验,信效度较为可靠;另一种是作者根据研究需要自编的问卷。在已有的研究中,对问卷的编制过程以及信效度的检验缺乏交代,只是说本问卷的信度、效度分别达到多少,符合研究的要求,其实这样做是不合乎科学规范的,对于后续研究者来说想继续验证性研究就很困难。

2.1.3实验设计不够严谨,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是获得正确结论的重要保障。为保证一篇论文的效度,除了逻辑性论证,还需要按照严谨的方法收集实验数据来支持理论构想。但遗憾的是,有很多论文在采用实证研究时,实验方案设计过于简单,未考虑混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时,除了要考虑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很多无关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因素[13]。例如,一项研究选取上海市15所中学高中健康学生272人,其中男生92人,女生90人,平均年龄为(17.4±2.6)岁,分布在高一至高三。按性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参加学校规定的体育教学活动,膳食结构相似,实验组每日课外再增加45 min的运动时间,持续9周,内容男生以篮球、足球为主,女生以排球和羽毛球为主,形式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心率控制为130~150次/min。作者的实验设计就可能存在以下不足:1)选取实验对象数量偏少,如随机选取182人作为研究对象,而运动干预体质健康往往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以减少随机误差,因此,这样实验结论的代表性就令人质疑;2)未考虑混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实验对象生长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发育早,也许到高二、高三时就已基本发育完成,身高、体重等指标相对稳定,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这时可能是另一个发育高峰期,如果在实验前不对该变量加以控制,实验结果就可能存在偏差;3)运动处方的制定不够严谨。作者只是说明了锻炼项目,并以自主锻炼为主,处方过于笼统,这样就会使得锻炼随意性很强,很难对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监控;4)实验对象处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连续9周每天进行45分钟的课外锻炼,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高三学生来说,难度会更大。

2.2未来研究展望

2.2.1加强多学科融合研究

科学发展到今天没有哪一门学科是可以单独存在的,或多或少与其它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领域,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体育学科内部的探讨,还没有“跳出体育而谈体育”。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借鉴、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体系,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的融合有助于研究视角的拓展,也会使研究体系更加丰富。

2.2.2加强追踪性研究

人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随着身体器官的生长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年轻时的健康储备可能会给年老后带来积极的身心健康效益。当然,如果年轻时不注意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生活方式不健康,也可能导致年老后身体衰老加快、抵抗力更差而更易患病。现有文献资料显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但这种一过性研究只能显现出短时效应,这种效应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加强追踪性研究很有必要。主要研究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身体健康的变化情况,这样做的追踪性对比研究结果将更具说服力。或研究不同项群的体育运动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总结和归纳规律,从而为运动干预行为提供行之有效的项目指导。

2.2.3重视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

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领域,理论层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研究,即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相应结论。但有些研究主要依靠纯粹思辨或简单表层调查,主观臆断成分较多,缺少上位层面的理论指引[14]。研究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深入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规律,因而研究也就缺乏深度。在研究方法上忽视了质性研究在体育学领域的应用。所谓的质性研究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15]。因此,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实际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该群体的内心世界和现实存在,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及深层次原因,对于解决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青少年体质健康运动干预研究等方面。从总体上来说,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大量存在,经验式的总结性研究较多,高质量的研究偏少;研究方法单一,忽视质性研究在该领域的应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借鉴其它学科知识,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拓展新的研究视角,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

参考文献:

[1]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22-26.

[2]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13-15.

[3]戈莎.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18-24.

[4]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EB/OL].[2011-09-02].http://www.gov.cn/gzdt/2011-09/02/content-1939247.htm,2015-11-25.

[5]李学武,刘瑞莲,等.江西省城乡中小学男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64-67.

[6]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4-86.

[7]邹志春,庄洁,陈佩杰.国外青少年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动态[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9(4):485-489.

[8]Strong WB,Malina RM,Blimkie C.J.et al.Evidence based physical activity for school-age youth[J].J Pediatr,2005,(146):732-737.

[9]张瑛秋,孔垂辉.不同锻炼习惯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状况及锻炼习惯养成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44-46.

[10]赫秋菊.健美操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2):96-98.

[11]王萍秀,许之屏.“减肥运动处方”对肥胖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71-75.

[12]吕东旭,张明伟,李建国,等.建设健康城市的体育健康促进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12-16.

[13]祁国杰,游永豪,温爱玲.实验设计在体育科学中应用的现状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1,31(3):81-86.

[14]郭可雷,青少年体育研究的理论、视角、方法和内容述评[J].体育学刊,2015,22(4):100-105.

[15]陈向明.质性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16.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the last ten years in China

YANG Dong
(School of P.E.,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Hunan,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young people in the last ten years in China were review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7,the number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has been growing,and the research conte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ree aspects: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alysis,influencing factors,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research.But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such as lack of theoretical depth,lack of verification due to simple research method,irrigorous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ing in unconvincing results.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multi discipline integration research and strengthen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the us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Key words:adolescents;health;review;China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6)01-0082-05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XJK013CTW023)。

作者简介:杨栋(1974- ),男,湖北襄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述评体质健康中国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