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新品种“红糯小矮”高产栽培技术
2016-06-21熊飞
熊飞
红糯小矮(泸糯13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的酿酒型杂交高粱新品种,近年来我们将其引至地处鄂西北山区的竹山县进行试种,同时将种子分发给当地农民示范种植,并开展酿酒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具有株矮秆壮、抗倒力强、早熟性好、病虫较少、丰产优质、出酒率高且酒品质好等诸多优势,一般亩产在400~500千克,高产田块亩产可达600千克。若采取再生栽培,最高亩产可达750千克。若采用土法酿造纯正大曲酒,红糯小矮高粱出酒率在38%左右,每千克酒销售价格为50~80元。与目前山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相比,红糯小矮高粱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倒性)更强、丰产性更好,同时产品(包括高粱与高粱酒)的价格与销路也明显更好,因而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因地制宜选择栽培模式
高粱适应性强,在鄂西北山区高、中、低山地均可种植,而且可单种也可套种,在不同海拔、不同种植方式下,应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
1. 低山河谷地带
低山河谷地带光热资源充足,如果是白地单种,可利用红糯小矮高粱生长期短、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提前播种、保温育苗、地膜覆盖、适时移栽,种植“再生高粱”,实现“一种双收”;也可露地种子直播,此法简单省工,适合大面积种植,但产量比再生高粱要低。如果在预留行春季与小麦、豌豆等越冬作物套种,最好采取育苗移栽,此法有利于培育壮苗、保证密度、方便管理、提高产量。
2. 二高山地带
在海拔600米左右的二高山地带最好采取单种,可露地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因杂交高粱种子细小且价格较高,为保证密度、降低成本,最好采取育苗移栽。
3. 高山地带
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必须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
4. 其他因素
因红糯小矮高粱成熟期籽粒裸露,易遭雀鸟为害,所以在雀鸟较多的鄂西北山区,必须相对集中连片种植。
二、坚持深耕施肥、轮作换茬
1. 深耕施肥
高粱根系发达、入土较深、吸收力强,耐干旱、耐渍水、耐瘠薄,而且耐肥抗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合山区多种类型地块种植。但要提高产量,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年前深耕炕垡,亩施牛栏粪、羊圈粪、土杂肥、沼渣等有机肥1000~1500千克,以疏松、改良、培肥土壤。种植前7~10天,再将土壤翻耕耙平,用微耕机将大土垡打碎,将耕层土壤整活。每亩开沟深施总养分含量为45%的优质三元复合肥50~75千克,尿素10千克做底肥。如果是有机栽培,底肥最好用养殖场甩干的鸡粪、羊粪或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生物有机复合肥,亩用量100~200千克。
2. 轮作换茬
由于高粱产量高,种植后土壤养分消耗大,所以前茬以浅根系的豆科作物(大豆,蚕、豌豆)为好,其次是麦茬、油菜茬或玉米茬,而且应当坚持轮作换茬,以防多年连作导致病虫增加、地力衰退。如果种植有机高粱,山区可在秋冬季种植一茬越冬绿肥,春季提前7~10天用微耕机将其打碎,翻压入土做底肥使用。
三、适时播种,精心培育壮苗
1. 适时播种
高粱适宜播种时间,以当地春季土壤温度回升至12℃时为宜。如果采取保温育苗,可将播种时间适当提早7~10天。在鄂西北山区,低山宜在3月上中旬播种,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宜推迟至4月上中旬。
2. 培育壮苗
红糯小矮高粱种子偏小,顶土力弱,采取育苗移栽,不仅能节省种子、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保证苗早、苗全、苗齐、苗壮,是提高产量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方便移栽、提高成活率,最好采取塑料穴盘育苗。冬季备好营养土,堆沤腐熟后春季过筛使用。高粱种子播前晒种,并用种衣剂拌种以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减少病虫危害。每穴播种高粱种子2~3粒,播后盖种并浇足水分,盖膜保温保湿,促其早出苗、早齐苗。苗出齐后适时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随着气温升高,逐步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同时注意浇水,防止穴盘内营养土过干影响生长。苗栽植前5~7天,将覆盖的农膜全部揭除炼苗,使其充分适应露地环境后移栽。
四、合理密植,确保群体数量
1. 合理密植
红糯小矮高粱株矮耐肥,抗倒力强,可适当密植以提高产量。如果采取净作(俗称“一块板”种植),亩留苗密度以8000~10 000株为宜;如果采取套种(预留行栽培),亩留苗密度以4000~5000株为宜。
2. 确保群体数量
①种子直播。亩用种量1千克左右,播后盖土要浅,以保证出苗。齐苗后结合中耕除草拔除弱苗,5~6叶时定苗。
②育苗移栽。亩用种量只需0.3~0.4千克,移栽苗龄最好控制在30天左右(4~5叶期),注意抢墒移栽,栽后浇定根水,确保“一栽全苗”。
③地膜覆盖栽培。须提前开沟深施底肥,起垄抢墒覆膜。盖膜2~3天后,待膜内土温升高、土壤松软时,再在膜面打孔栽苗,随后浇定根水,用细土将孔口封严,防止跑温跑墒、高温烧苗。
五、加强管理,创造高产环境
高粱虽易种易管,但要获得高产,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 及时追肥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直播田齐苗后(或移栽苗返青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亩追尿素5千克左右提苗,有机栽培可用1000千克稀释的沼液或粪水代替;高粱抽穗封垄前7~10天,重施一次拔节孕穗肥,视苗情长势亩追总养分含量为45%的高效复合肥15~2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30千克,随后中耕培土,确保后期养分供应充足,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2. 中耕除草
高粱种子顶土力弱,出苗慢,前期生长势弱,特别容易出现草荒,因此要加强中耕除草。一般在直播高粱齐苗或移栽苗返青成活后中耕除草一次,高粱封垄前再中耕除草培土一次,保持土壤疏松、地无杂草,进而促进高粱根系生长发育,培养强大根群,增强吸收水肥与抗倒伏能力。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可采用化学除草。苗前除草,亩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110~150毫升+38%莠去津悬浮剂150~200毫升,对水30千克,对地表均匀喷施,可实现禾阔双除。苗后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莠去津、溴苯腈、唑嘧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若田间香附子等莎草科多年生杂草大量发生,可在高粱苗4~5叶期,亩用75%氯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6克,或72%2,4-滴丁酯乳油40~50毫升、40%莠去津胶悬剂200~25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洒于杂草茎叶表面。由于高粱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因此施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的品种、时间、浓度和方法,初次使用最好先做小面积试验,防止盲目使用造成药害。
3. 注意抗旱
高粱耐旱性强,但鄂西北山区旱灾发生频繁,严重持续干旱会影响高粱产量。尤其是苗期遇旱,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证苗全、匀、齐、壮,增强抗逆能力。中后期若遇持续干旱,有条件的也要设法浇水抗旱。
六、严防病虫,谨防药害
观察发现,红糯小矮高粱易遭病虫危害。同时高粱对有机磷类农药非常敏感,施药不当很容易造成高粱叶片发红甚至枯死,因此种植高粱,不仅要注意防治病虫,还要注意防止药害。
1. 病害
高粱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紫斑病和锈病等。
①黑穗病。在鄂西北山区,以黑穗病发生危害最为严重。其防治措施:一是坚持轮作换茬。二是播种前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药1~2克;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药3~5克。三是适时播种,防止播种过早、温度过低,导致出苗太慢,病菌侵染机会增多。四是发现病穗,抢在灰包破裂前及时拔除集中烧毁。
②炭疽病等。可抢在发病初期,喷施0.5%大黄素甲醚水剂500~6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水剂300~400倍液进行防治。
2. 虫害
高粱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黏虫、玉米螟、粟穗螟等地上害虫。
①地下害虫,除使用种衣剂拌种外,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倍液拌种,每千克种子用药量2克。拌种后需闷3~4小时,阴干后播种。苗期发现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②地上害虫。防治高粱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10%烟碱水剂1000倍液、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高粱黏虫、玉米螟、粟穗螟等,须抢在卵孵化盛期或幼虫2龄以前,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防治。如果是有机栽培,可在幼虫三龄前用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BT)制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由于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类农药特别敏感,不仅地块内不能使用,对挥发性强的有机磷类农药,在地块以外50米区域内都要控制施用。
七、适时收获,防止雀鸟为害
山区雀鸟多,红糯小矮高粱成熟较早,应适时收获以防雀鸟为害。适宜收获时期,以蜡熟末期为佳。其典型特征是:穗基部茎秆变黄,植株下部的4~6叶枯死,高粱穗已有九成转色,籽粒用手捏完全无浆。此时收获营养物质已停止积累,千粒重与淀粉含量最高。收获过迟,雀鸟为害损失大,反而会造成减产。
如果是低山河谷地带,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早熟栽培措施蓄留“再生高粱”,更须及早收获头季高粱。为促前茬高粱尽快“再生”,须在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左右追施“促芽肥”,一般亩追尿素1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25千克,遇旱最好亩追稀粪水或沼液1000千克。收获时将头季高粱秆距离地面5厘米左右(近地面留两个节)用利刃割下,秸秆先覆盖在留桩上,待高粱新芽长至5~7厘米时,再将秸秆揭开铺在行间。头季高粱收获后及时中耕除草施肥,促地下根系发育生长。高粱萌发出再生新芽(蘖)后要注意适时除蘖,一般除上留下、除弱留强、除密留稀,每株留蘖2个为宜。只要管理得当,再生高粱亩产可达200千克以上。
收获的高粱,要及时脱粒晾晒,待其含水量降至13%以下方可入库,以防止储藏期发生霉变。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