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职业高中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6-06-21吴建军
吴建军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对于作为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高中来说则更应当重视和强化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使学生能够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肯于创新、肯于奉献的品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本文就主要对职业高中教学德育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高中 德育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8-02
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职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加强的方面。课堂是德育的基础,因此,必须首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既能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又承担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责任,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高中德育课堂的社会功能。
一、职业高中德育课堂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落差
1.供需矛盾突出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渴望对这些热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期盼获得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希望掌握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教师仍偏重于理论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这些需求。
2.课堂教学表现为“无用”“无力”“无位”
“无用”,即不被学生接受,不能内化为学生素质;“无力”,即面对社会发展与学生思想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无位”,即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调查显示学生对德育课的喜爱程度排在各门功课之末。
3.内容与手段脱节
社会观念变化、知识更新、信息传播,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几乎是同步的,教育者往往不能预测这些变化,造成被动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教师对德育内容缺乏深层研究,没有持久、深入调查,仍使用以经验为主的低层次教学方法,影响了德育实效性的发挥。
以上问题导致德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弱化了德育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点和形成自觉道德行为的作用。
二、职业高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合理渗透
德育教育成功的示范效应属于“无字的教科书”,教师的教育态度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所学校恰似一件精致的乐器,能奏出轻松和谐的乐曲,每个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但要达到这个效果,务必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广大教师的人格来调音的。可见,“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对于铸就学生高尚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领导,应该让全校教师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素质:人文主义素养。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文主义素养主要来源于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素养,在秉承人文主义素养的前提下,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充分凸显“为人师表”的作用;学科文化素养。一般而言学科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将德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陶冶情操。诸如在平时合理渗透时事政教育、国情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其中,在时事政治教育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坚持正面引导原则,让正能量成为学生心中的“主流”。各科教师一定结合各学科特点,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认真落实、达成德育教育任务。教学教务处、政教处还要经常到教室听课,指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择不扣地有机渗透学科德育。教育素养。所谓教育素养就是指人生价值观在自身行为中的聚合,具备此种素质的教师必须锐意进取,大胆践行别具一格的趣味化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美妙境界,从而逐步形成活泼开朗、奋发向上的性格。
2.灵活教育机制,形成制度效应
应当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德育教育不能是单打独斗,应当讲求有关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这个关系链中,学校的领导应当成为责无旁贷的组织者,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应当发挥出主要责任人的作用,德育教师则需尽到具体的实施人的职责,在这个关系的构架中,每一方都不能有依赖性的想法,更不能有等靠推的做法,而是应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德育教育作为工作的主要方面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应当确保活动的丰富性。德育教育不能仅有大课教育式的思维,不能只依靠课堂这个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应当充分利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的方式,来实施德育教化的内容。比如说,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参观教育基地、到敬老院或福利院献爱心、到公共场所开展义务劳动的活动,使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来感悟道德的威力。再比如,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洗礼。应当确保载体的多样化。应当在坚持以往的板报、窗栏、校园广播的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巧借科技发展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成为开展德育教化的载体。
3.坚持以生为本原则,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随着职业高中教育改革浪潮的滚滚推进,德育教育革新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职业高中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活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诸如通过新生教育报告会、毕业生典型成功创业实例展示、学生技能大赛等系列途径,有效强化学生的创业信念和专业意识。我校顺应时代改革潮流,坚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积极营造德育教育氛围,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七一”“八一”和“十一”等系列庆祝活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出家庭美德周、尊师周、环境保护周和成人仪式等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情感上的净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相应成立营销、护理、广告等兴趣小组,不定期开展摄影、美术、声乐舞蹈等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之中;每学年适度举办“诗词创作和朗诵比赛”活动和“五月的鲜花”为主题的野外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通过卫生包干、值周劳动等校内服务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还组织学生走向街道、社区,组织学他们参观访问、调查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意志品质,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总之,为了使德育课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需要,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德育的针对性,重视德育的时代感,强调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德育的亲和力,让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感到德育课可亲、可信、可用,从而实现德育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英.在中学政治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3,(14).
[2]杨京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习月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