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探析
2016-06-21王明玲
王明玲
【摘要】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目的,是当前各级党校努力探索的目标。本文在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培训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增强培训实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党校 干部 教育培训 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0-02
一、着力构建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构建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政干部主动学习、职工群众自觉学习的全民学习格局,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惠共享。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培训:一是办好主体班次。办好主体班次是党校工作的主题,也是党校发挥作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每年重点办好科级干部轮训班、公务员轮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等主体班次。二是拓展社会培训。加强社会培训是党校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县级党校应坚持多部门联合办班,与人社、安监、环保、城建、财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及涉农部门联合,进一步拓展社会培训领域,重点办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班、再就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班、特种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班和旅游文化产业及景区景点服务礼仪培训班等。三是办好“流动党校”。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普惠共享的要求,在抓好校内主体班次集中培训的同时,坚持校外巡回授课制度,办好“流动党校”。根据不同年度的形势任务,确定不同的宣讲重点,深入开展以“理论宣传面对面,民生政策心连心”为主题的“走向基层”宣讲对谈活动,进一步扩大理论宣传工作的覆盖面、渗透力和影响力。四是延伸网络培训。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把拓展网络培训作为拓宽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举措。如,峄城区委党校借助枣庄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进一步扩大了县域内网络在线学习覆盖面。
二、着力构建开放、兼容、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新体系
提高培训质量是党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是创新培训理念,增强实效性。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多层次受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在坚持和完善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菜单式、研究式、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网络式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由“讲授型”向“研讨型”转变,由“单向型”向“双向型”转变,由“填鸭型”向“互动型”转变,由教师“平面型”讲授向现代网络媒体“立体型”讲授转变的“四个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认真组织开展学员论坛、现场考察和社会实践,切实增强教学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完善教学布局,增强时代性。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岗位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强化党校特色,坚持“党校姓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作为党校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阵地,把学员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实践者和忠实执行者。彰显时代特色,从“一个中心、七个方面”科学布局课程设置,即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执政水平,以掌握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和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为重点增强学员的法律意识,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为重点充实学员的必备知识,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强化学员的发展意识。突出地方特色,着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教学研究,帮助学员获得最紧缺的知识、最需要的信息,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本着科学研究无禁区,党校讲坛无杂音的原则,鼓励教师和学员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推行了 “四个四分之一”培训法,即“四分之一”时间集中授课,“四分之一”时间对谈问答,“四分之一”时间社会实践,“四分之一”时间研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着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新机制
强化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紧紧抓住教师授课、学员管理和后勤服务三个重点,从教态教风、理论测试、日常行为、考试考核、党性鉴定、后勤保障等环节入手,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强化各类培训的全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一是强化教师管理。健全完善了学习进修、实践锻炼、职称评聘、激励竞争、考核评价机制,全面推行教师授课准入制度,不合格的专题不得进入课堂。向教师下发《主体班次教学日志》,如实反映授课情况、班主任到位情况以及学员到位情况;向学员下发《主体班次教师授课情况学员评价意见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风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教学人员全年授课达不到3个新专题、20个学时(1小时为1个学时)以上的,年终不得评优,全年在主体班次授课情况综合评价中有3次以上“一般”或者“差”的,年终不得评优,全年未完成科研工作基本任务的,年终不得评优。二是强化学员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学籍管理、请销假、考试考核、成绩通报、党性鉴定等学员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党性实践活动,引导学员树立良好学风;充分发挥学员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的作用,引导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三是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坚持和落实教学质量评估、问卷反馈、集体备课、新课试讲、听课评课、教案交流等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健全绩效挂钩制度,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形成了“人人创先争优,个个主动奉献”的生动局面。四是强化后勤管理。按照“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量化各项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日常保障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