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一奶奶”张少华:健康来自年轻的心态

2016-06-21凤凰

幸福·婚姻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评剧儿子母亲

凤凰

获奖的张少华

喜欢拍戏 不觉辛苦

张少华1937年出生在北京南城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由于家里孩子多,吃饭都成问题,因此生活很艰难,就是吃咸菜条、啃窝窝头,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小时候的贫苦生活,让张少华学会了节俭。

13岁那年,为减轻家庭负担,解决吃饭问题,张少华唱着《社会主义好》,考进了中国评剧院学员班,开始了漫长的学艺生涯。评剧院每月有16块钱的生活费,生活有了保障,张少华在这里生活得十分快乐,每天练习唱歌、表演、打斗,非常用功,从不怕苦。

张少华喜欢唱戏,在戏中,她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因此,不管主角还是配角,也不管演好人还是坏蛋,只要让她表演,她就高兴。

张少华在中国评剧院主要学的是青衣,后来赶上“文革”,因形象问题无法演出,她又开始演样板戏,都是些小角色。到了20世纪70年代,剧团开始演现代戏,她在著名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中,以彩旦的身份进行表演,在全国各地上演了几千场。1982年,这两出评剧拍成电影,张少华和赵丽蓉同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勤学苦练让张少华成了一名出色的评剧演员,她还曾与小白玉霜、新凤霞等著名评剧艺术家多次合作表演。

在影视圈里,张少华是出了名的“好老太太”,为人谦和,从不挑戏。她非常珍惜每一次拍戏的机会。每每接到剧组的邀请,只要时间排得开,张少华都会欣然接受,不仅不对角色挑挑拣拣,也从不提片酬,只努力把角色演好。很多人说她是傻瓜,她却觉得,只有把戏演好,才能对得起人家对她的邀请。在张少华接到的片约中,虽然大多都是配角,但她仍会认真地把每一句台词都背下来,把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琢磨透。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经常忘事,她就琢磨了一套背台词的方法:每当拿到剧本,熟悉了剧情和角色之后,她就一边念剧本,一边用大字抄写剧本。她说这样不仅能练大脑背台词,还能练眼神儿和手指手腕儿,好处多多。

张少华虽然年纪大了,但无论是接戏还是谈剧本,她都是自己亲自去,从不用助手。她喜欢演东家长、西家短的家庭戏。一次,有三个剧组同时找她拍戏,她就专门挑了一个小角色来演。每次拍戏的镜头都不多,有人说咋没看着你呢,她就说:“我那戏不出彩,一个镜头就晃过去了。”戏拍完了,她的工作就干完了,过后,她从不看自己演出的作品。

虽然已过古稀之年,可张少华仍有颗不服老的心。她喜欢别人叫她“大美妞”、“宇宙超级无敌小美女”。跟她合作过的演员李勤勤,干脆管她叫“二妹”,她管比自己小几十岁的李勤勤直接叫“二姐”。张少华饰演过各种类型的“妈妈”或“老妈子”形象,其中就有一类是身形动作特别干脆利索的角色,比如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演的那个武功不凡的老妈子。她能跑就跑,能跳就跳,闪、转、腾、挪,样样能做,除了难度极高的武打动作,她一般不用替身。她说自己动手打一通,也是锻炼身体。

张少华演了一个又一个的老太太,她的演技得到了人们的认可。2005年6月,张少华在电视剧《秘密》中扮演了戏份不多的“妈妈”一角,因为演技精湛,在第11届上海电视节颁奖典礼上,被评委们破例授予“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奖。张少华意外获奖,兴奋不已。在颁奖现场,她含着眼泪举起奖杯,说:“其实,我知道,这个奖是给所有给我机会的导演和一起演戏的朋友的。”

2009年,由张少华主演的电视剧《丑娘》掀起了收视狂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也让她的母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配角到主角,张少华也慢慢成了一个“老戏骨”。她塑造的角色,大都是形象朴实、言语犀利,历经苦难坎坷,却始终善良无私的母亲。后来,她终于真正成为一个主角,当上了《常回家看看》里七个儿子的母亲,成为家喻户晓的“母亲专业户”。

如今,张少华已在80多部影视作品中塑造过许多深入人心的小人物形象,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还有人戏称张少华是专门给各位明星演员当“妈”的,陈宝国、孙红雷、江珊、陈小艺等大明星都当过她的“儿女”。

家庭和乐 生活朴实

生活中,张少华对母亲格外孝顺,母亲也以她为荣。早年,演出有补助,每场给3角5分钱,发补助费时张少华就特别高兴,一遍一遍地数钱。有了钱,张少华就给母亲买好吃的,表孝心。母亲最喜欢吃五香花生米,她从上班开始,每月给母亲买半斤,后来增加到一斤,再后来,母亲吃没了五香花生米,张少华就去买,从没停止过。

张少华的母亲是她最忠实的粉丝,最爱看她演的戏。母亲眼睛近视,有1000多度,耳朵也聋,戴两台助听器。听说电视里有女儿的戏,她每天早早就准备好。由于近视得厉害,看不清屏幕,她就直勾勾地瞪着眼看电视,明明没有张少华的镜头,她也一边看一边说:“我女儿演戏真好看。”张少华就趴在母亲耳朵上大声问:“妈,您看到我演戏了?”她母亲就说:“看到了,你演戏真棒。”把张少华乐得不行。

后来,张少华遇到了丈夫张慧宝。张慧宝觉得张少华不仅戏唱得好,人也活泼机灵,就悄悄喜欢上了她。但张慧宝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总找不到机会向张少华表白。

有一次,张慧宝听说张少华病了,烧得厉害,就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地帮着找医生。张少华住院的那些天,张慧宝一直守护在她床前。三天后,张少华病情好转,张慧宝比谁都高兴,看她胃口不好,就张罗着要给她买水果吃。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张慧宝跑了好几个地方,才买来几斤苹果。看着一脸汗水的张慧宝,张少华心里很感动。从那以后,两颗年轻的心就慢慢靠拢了。

结婚后,忙于演出的张少华和丈夫聚少离多。儿子刚满月,她就把孩子送到了母亲那里,然后就随团演出去了。张慧宝是在中国评剧院唱评剧的,也演过影视剧,后来看张少华太忙,就主动照顾家里了。张少华主外,张慧宝主内,张少华挣了钱往家里一扔就不管了,她不愿管钱,嫌麻烦。张慧宝每天洗衣做饭,干家务活,一应事务全听妻子指挥,两人合作得很快乐。

现在,张少华有孝顺的儿子和儿媳,她感到非常满足。张少华的儿子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现在在建筑出版社当编辑。儿子像爸爸,也很有文艺天赋,但张少华没让儿子从事文艺这个行业。儿子很孝顺,每次回家,都要为母亲洗脚、剪指甲、梳头。儿子还经常给她买东西。有一次,张少华抱怨手机太旧,存不了几条短信。儿子听了,马上去商场给母亲买了一部新手机,并手把手地教她如何使用。张少华经常对外人说,儿子孝顺,她很知足。儿子孝顺,儿媳妇也很懂事,在家有空就干家务。张少华把儿媳当闺女一样对待,她说:“婆婆疼儿媳妇,这也是帮助儿子维护家庭和谐呢。”

不拍戏时,张少华会到附近的菜市场去买菜,市场里的人几乎都认识她,大家就争着和她说话,她也会很热情地跟人家拉家常。遇到有人说想和她合影的,她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可一旦有人说要请她签名时,她就会不好意思起来。

虽然拍戏也挣了不少钱,但张少华生活非常简朴,对穿戴也不讲究,在地摊买一条28元的裤子她就能穿很长时间,夏天穿的大背心、衬衫等都是儿子不穿的旧衣裳。平时在家里,她都光着脚板,如果有人来,就赶紧穿上袜子。

如今,张少华仍住在北京天桥街的一间小房子里,这还是中国评剧院在1982年分给她的房子。有自己的住处,张少华感到非常满足。她的座驾是一辆电动三轮车,她管这辆车叫“宝驴”。每次演完戏回家,老伴儿张慧宝都会拉着她在北京大街小巷乱跑。她坐着“宝驴”四处兜风,觉得舒坦又自在。

张少华很喜欢新鲜事物,接受新事物也比较快。微博兴起时,张少华也开通了实名微博。开始她不会发帖,就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让人帮忙发。第一次发微博,她上传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每日文娱播报编导小张和摄影来家串门,考我每人6元6角6分怎么做菜。这难不住我:第一做家常豆腐2元5角一块,加上佐料不到5元,蒜黄2元加两个鸡蛋一个菜;肉末雪里蕻炒豆加一盆鸡蛋菠菜汤,就着米饭、烧饼5个人一起吃。他们两个加上老头、孙女和我,不到20元钱,平均每人不到6元6角6分啦。”

张少华与导演娄乃鸣

张少华和主持人春妮

心态年轻 幽默感恩

张少华的幽默是公认的,即使在生病期间,她也不忘跟大家幽默一回。一次,她得了肺炎住进医院,问医生给自己用的什么药,医生说药是从美国进口的,张少华就开玩笑地说:“连美国人都知道我有病啊,还专门给我送药?”

还有一次,张少华到外地拍戏,张慧宝提出要到机场送她,两人坐出租车往机场赶,司机认出了张少华,就问她车后座上的张慧宝是她什么人,张少华说:“他是俺家的大少爷!”司机随口就说:“长得真像你!”张少华听了,大笑不止。

张少华特别喜欢与年轻人待在一起,她觉得自己也能感染到年轻人身上的阳光朝气。她还跟年轻人学了很多东西,时不时会冒出几句时下的流行语,比如“PK”、“你雷到我了”、“给力”等等。张少华还特别喜欢别人叫她“大美妞”、“张小妹”。在她看来,健康来自年轻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永葆年轻,这样才能老有所乐。她认为,心态好身体才好,她喜欢每天都欢欢乐乐的。她经常说:“人这一辈子,就活那么几十年,我马上80岁了,很快乐,也很知足。”

2015年,张少华领衔主演的情感剧《背着奶奶进城》成了大热门。尽管拍戏时已经78岁高龄,她还是认真记下了每一句台词。不仅如此,她还参与了修改台词、剧情再创作等。她说某些地方情节不接地气,想改,就直接问导演。导演满口答应,于是她大笔一挥,改了好几个剧情段落。有的地方她觉得实在不行,就干脆自己重写一段。

张少华说:“人活着就得找乐儿,你快乐,也能让大家都快乐。”她说生活就是多看阳光一面,少看阴暗一面,多看别人长处,少看人家短处。人要懂得欣赏别人,要学会赞美别人,这样,你看见别人快乐,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快乐。

从评剧演员到影视演员,张少华一向独往独来,是大牌中唯一没有经纪人和助理的影视明星,谁找她拍戏都是直接跟她说。她也从没把自己当明星,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小老太太。

张少华认为,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她自己,既是父母的女儿,又是丈夫的妻子,还是儿子的母亲。但不管是什么角色,最要紧的,是要做一个好人、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激这个社会的美好,也感激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样,既能自己快乐,又能给别人快乐。

(本文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成小晟 happycxc303@163.com

猜你喜欢

评剧儿子母亲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