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6-06-21饶玉芳

考试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措施分析初中体育存在问题

饶玉芳

摘 要: 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增强,本文重点对教学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存在问题 措施分析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扩大。初中体育教学应该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

二、初中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初中学生的体育能力得不到提高,身体素质得不到提升,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情况的发展,而且影响初中体育老师的教学进度。为此,及时地发现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对实施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1.体育教学内容较为空洞。

当今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较空洞,只是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动起来,没有开展一些体育训练活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体育游戏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并没有进行适当的体育技能教学,使初中生的体育课堂枯燥乏味,体育技能无法得到提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在当今的初中体育课堂中,大多数体育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硬性灌输,强调以老师为中心,不能切实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育训练时,将学生盲目分组,不能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学生的体育训练失去意义,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3.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被占用。

当今大多数的初中院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的体育课被占用,甚至取消学生的体育课,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这种做法给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学生不能劳逸结合,逐渐成为学习的机器,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给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增强初中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保证小组分配的科学合理,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相处情况,尽量让好友分到一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配合也比较默契;其次,教师要将后进生尽量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后进生在小组骨干的带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一定要具体,最好做到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干。例如在教学“体操”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安全管理员、技术指导员、记录员和观察员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分工都非常明确。在小组合作练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发挥自身的职能与职责,帮助小组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其中,技术指导员和观察员应该有一定的体育基础,所以应该由体育骨干担任,为此,教师在每个小组中应尽量安排一两名体育骨干。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风险成为体育教师随时应加以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真正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人应该了解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还要注意保护他人。例如,在篮球、足球等竞赛活动中难免会有身体接触,有的学生不能掌握碰撞的力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严格遵守比赛规则,避免因不规范的运动行为给自己或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以此增强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引起学生对安全行为的高度重视。

3.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应努力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获得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布置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使体育运动面向家庭、走向社会。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例如,某生身体素质较差,为了提高身心素质,学生可以制订如下计划:每天做“4×50米”的加速跑、10个蛙跳。这一计划不但符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可以使他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肺呼吸功能,切实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因此,拓展体育锻炼空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4.教学评价多元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意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加训练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训练800米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正式考核之前进行一次测试,将学生的跑步成绩记录下来,然后正式考核时将这次的成绩和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赞赏。又如在教学铅球的时候,可以从投球的姿势、动作、距离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允许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点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通过有效措施大大增强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再菊.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36.

[2]刘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5(10):15.

猜你喜欢

措施分析初中体育存在问题
对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探讨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农村信用社坚守合规强化内控的具体措施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