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问题“点燃”语文高效课堂

2016-06-21郭守娟

考试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点燃奥楚口技

郭守娟

著名的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的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和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在注重学生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问题特有的“路标”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课堂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一、明确思考方向

要使课堂提问尽量有效,首先就要做到问题的指向一定要明确、提问针对性要强,保证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思考回答;不能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提问的语言一定要准确、简洁、清晰,避免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比如在教《变色龙》这篇小说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开始,对巡警只称“叶尔德林”,当巡警说:“曾在将军家院里看见过这样一条狗”后,便改口称其为“叶尔德林老弟”,称呼的前后变化与什么有关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能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而且能使学生理解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已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学生在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后,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勇于思考。

二、激发求知欲望

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因此,课堂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学习价值,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比如在《口技》一文的教学中,我曾在课堂总结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一脸茫然,显然他们被这个问题难住。当我看到这样的情况,立即改变提问,依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中哪几节写了口技表演内容?(二至四节)(2)这几节除了写口技表演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听众的反应)(3)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呢?(口技表演内容)其中又写到听众的反应,这又起了什么作用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只要巧妙地设疑、及时地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便能举一反三,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点燃思维火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究带来的乐趣。教师如果做到简洁、恰当而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地导入问题,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小说《变色龙》时,一位教师精心地设计四个台阶式的问题,以层层推进和激发学生的思维。首先他提出: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呢?学生很快回答:“善变。”接着他提出: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有哪些明显的特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一变得快,比如瞬息间他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二变得蠢,变的理由愚蠢、荒谬。然后提出:奥楚蔑洛夫虽然“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是什么?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回答:奴才本质。那么,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成为“变色龙”呢?学生稍加思考后回答,是将军的权势使得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这时老师再加以点拨,便可水到渠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作者讽刺的锋芒不仅指向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且指向造成这种病态的根源,即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

四、引导更多思考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师生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引导学生乐于、善于思考,促进学生开拓思维的发展关键。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首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的设置要“巧”一些,“放”一些,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从多个角度思维,想出更可能多、新、奇的答案。例如《背影》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体验的限制,很难从中感受到父亲那浓浓的爱子之情。教学时如果首先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插图,然后阅读这段文字,接着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想象“父亲的体形、衣着、爬上月台的动作”,那么当这些画面一一在学生脑海中闪现后,学生的神态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然后提问:父亲的衣着和我的衣着有哪些不同?父亲买橘不容易,为什么他要亲自去?因为此前学生已经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所以讨论的时候就非常激烈,教学效果自然就比较好。

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是引起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设得巧妙,不仅能起到“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火花,挖掘学生巨大的创造潜能。

猜你喜欢

点燃奥楚口技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擅长口技的猎人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浅谈口技表演的技巧与训练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变色龙》教学设计
从“一”字入手读《口技》
基辅骚乱再次“点燃”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