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拳的故乡佛山顺德马东村

2016-06-21姚德荣

旅游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村叶问永春

姚德荣

电影《叶问》的问世,让永春拳名声大起。民间掀起了永春寻根之热。佛山顺德的杏坛马东村是永春拳之乡,叶问的师傅一代永春拳大师陈华顺就诞生在古村之中。陈华顺16岁离家去谋生,在师傅梁赞这里学成永春武艺名震江湖,与黄飞鸿齐名。后设馆授徒,收下叶问等高徒,叶问青出于蓝,使永春拳更加发扬光大。从民国(1912-1949年)年间至今,永春拳一直在顺德杏坛马东村代代相承。自陈华顺回到马东设馆授徒,永春拳所传承的徒弟已经发展到第九代,所以永春拳在马东已有百多年的历史。马东村大部分村民大都自幼习练永春拳,形成马东人文特色。2013年11月3日,顺德永春拳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顺德马东也开始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马东寻“春”

清明前后,应马东村书记徐兆祥之邀,我和顺德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吴光琛老师前往马东村体验一代武术大师的故乡。车下高速,转入一乡村公路,两旁是茂密的榕树,鹅黄的绿叶在空中撑起绿色的长廊,其间木棉花次第开放,燃燃如火,与碧绿的春叶形成生机盎然的岭南春色,引导我们进入永春拳的故乡。

过一小桥便见一村落,屋舍田园,青山伴水,绿树成荫,地势平坦而开阔。有一堵古色古香的墙赫然在目,上书:“永春文化长廊”,刚劲的字体与永春拳一样有着威猛的张力。

马东村的徐兆祥书记带着我们进入一文化广场,两个巨大的石头雕成的木人桩矗立在广场中央,每一个巨型木人桩有十几米高,直径有几米,上面的分桩依次向下排列,木人桩上刻有一巨型金色对联,左联是:永派奉禅宗少林武术千秋颂,下联是:春拳扬国粹正统神功万里传。字体为魏碑之体刚劲雄伟,这对巨型木人桩是中国上最高的木人桩,威猛之气随着这巨型木桩直冲霄汉,这悠悠的田园村落由于有了这两个木人桩而猛然生起一股浩然正气。

广场的左边的有一座山叫马宁山,叶问的师傅陈华顺就葬在这座山上。山虽然不高,在一马平川的马东村显得格外突兀,仿佛一个巨人站在我们前面,与眼前的巨型木人桩遥相呼应,构建一个强大的武术文化气场。徐书记说,他们计划在山上设置108个木人桩群,木人桩群将利用山体斜坡依山分9层建造,每层以3、6、9……21个木桩递增,共计108个木人桩,9层代表永春拳陈华顺一支在杏坛已传承至第九代。

我们于是对这座外表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山充满了敬仰,一带永春拳大师长眠在这座山上使这座青山增添了一个浩浩的武术之魂,这座山也由于有了一个武魂而在中华大地及中华武术的历史上留下不凡的位置。

永春的传人

巨型木人桩下走来一位老者,在稍微活动一下筋骨之后,便打起了永春拳。老者身材不高,结实敦厚,面宽鼻圆,颇有武者风范,只见他一招一式,娴熟灵动,刚劲有力,拳脚舞动之时,在四周形成一股威猛的气场,一看就知道是永春拳高手。

徐书记给我们介绍,此人是他的岳父谭焕标,是本地赫赫有名的永春拳第四代传人,今年72岁,目前担任陈华顺永春拳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谭焕标自幼居住在马东村,17岁正式拜顺德永春拳第三代传人陈家廉为师,学习永春拳全艺,得到陈家廉的赞许与栽培。经过数十年刻苦训练、勤奋钻研技艺,现在成为一代永春拳武术教练。其永春拳手法独特,擅长以连环扣打锁子手、两移照镜手、大反擒拿手法、以形打形、克敌制胜。40多年来,谭焕标一直授徒传艺。徒弟遍布美国、英国、澳洲、日本、加拿大、香港、广州、肇庆、深圳、广西等地。谭焕标的徒弟罗德志在2010年的一场全国永春拳大赛中获得金奖。

巨型木人桩的左边是一个水上码头,水边有大理石长廊,上面设有十六个大理石拳头,一只只攥紧的拳头对着天空,仿佛要向外一起打出去,显示出无比的威力。徐书记介绍说,永春拳的套路在马东村保留得极为完整,永春拳拳法目前在香港和广州等地都仅仅剩余两套半还在流传,但马东村保留了永春拳最原始的12套拳法、3套刀法、6套棍法。这12只拳头正是代表永春12套拳法。

造访大师的祖祠

我们在马东古村中游走,青藤灰瓦,小桥流水,马东村显现出一派温馨的乡村韵味,只是这温馨背后,隐隐有一种浩然正气在流淌,这似乎是马东的魂,抑或是永春的魂。

一会儿来到陈华顺故居前。陈华顺的故居原址早已不在,现有的故居是后人建的。而故居旁边的陈氏宗祠反而成为了永春文化的载体,被开辟成顺德永春拳文化展览馆。陈氏宗祠建于北宋年间,建筑规模宏大,为三进祠堂,镬耳高耸,青砖灰瓦,雕栏画栋,非常气派。

门前灯笼高挂,对联耀目,跨过门庭,一股永春武术气息扑面而来,一厅的露天处左右两边的白墙上画有永春拳的招式,男女各一套,栩栩如生,左右两边陈列各种永春武术兵器。走过前厅,进入第二庭,这里是永春文化的主要展览地。两边墙上贴满了永春拳的历史和历代名人的资料图片与文字介绍,其中一张图画出了永春拳的传承历史。

据墙上资料介绍,清乾隆末年(1795年),福建九莲山少林寺被烧毁,寺内方丈至善禅师携两徒出走。后来,至善得知仅有永春殿后座一角未完全烧毁。为纪念永春殿,至善将自己独特的拳术命名为“永春拳”,全称是“少林永春”。后为躲避清廷通缉,至善来到佛山的“乐荣华”红船戏班当伙夫。之后他将永春拳传授给惠州人苏三娘,三娘将武功传给陆锦,陆锦又传给唱大花面的黄华宝和唱二花面的梁二娣。黄华宝、梁二娣又将永春拳传授给梁赞。这就是佛山有名的赞先生,后来,梁赞又将永春拳传授给弟子陈华顺,在当时,陈华顺甚至与黄飞鸿齐名,武功与黄飞鸿伯仲之间。

我问徐书记:为何有永春和咏春两个名字,这是不是一种武术?徐书记说,本来就是一家。嘉庆(1796-1821年)年间,永春拳为逃避官府围剿,有一段时间曾称作“詠春拳”(后“詠”字简化为“咏”字)。至道光末年(1850年),黄华宝、梁二娣两师兄弟恢复“永春拳”叫法。

陈华顺学成后,先在佛山莲花地大街陶瓷店内教授永春拳术,传人有儿子陈汝棉、叶问等,后回家乡顺德杏坛东马宁(现在的马东村)设馆授徒。按照祖训,东马宁的永春弟子恢复“永春拳”的名字。在20世纪20年代,其子陈汝棉在佛山昇平路西便巷开武馆时,叶问等师弟送上牌匾作贺礼,牌匾也赫然写着“永春拳国术社”。叶问自幼投师陈华顺门下习艺,20世纪40年代末移居香港以传永(咏)春拳为业,培养出黄淳樑、张卓庆、李小龙等一批永(咏)春拳名手。

从民国(1912-1949年)年间至今,永春拳一直在顺德杏坛东马宁代代相承,经历了第二代陈华顺、第三代陈汝棉等人,第四代陈家廉、第五代陈国基等人,现在已经传至第九代。在传承过程中,东马宁弟子谨守“永春拳”一名,其他地区的永春弟子则沿用咏春拳的叫法。只是名称不同,其实传承都是一家。

壮阔波涛的永春豪气

从陈氏宗祠出来,我们在村中徜徉,远处有一古桥如虹,名曰“镇龙桥”,下有一水如镜,旁边岭南民居青砖灰瓦古色古香,两岸绿树如茵,尤其是水旁的木棉花如火如荼,一派盎然的春意在碧波中流淌,构成典型的岭南水乡情韵。

我说,这小桥流水古宅春眠的意境的确引人如胜,但这似乎是文人雅士的境界,好像和天下闻名的永春武术的豪侠之气有点不相融。

徐书记笑而不语。过会儿,说,那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去感受一下永春的英雄豪气吧。穿古巷,走石桥,绕过一湾,眼前豁然开朗,显现一条大江,江面浩淼,岸边芦苇飞荡,绿树如云,好一片雄阔之气。

此时,江面起雾,迷蒙之间,隐隐约约见一岛清雅湿润,优雅如一抹水墨,渔帆点点,孤舟远去,意境开阔,极富诗情画意。想不到马东村还有一条如此壮阔的大江。我们来到一个古老的码头,徐书记说,马东村原名叫东马宁村,因为水路宽阔通畅,一直是广东地区重要的对外通道,旧时马东村商贸非常繁荣。当年这座码头承担了大量的货物中转与集散。

站在码头的石板台阶上我想象着当年这里的船来帆往,一片繁华的胜景。想象着当年陈华顺在充满诗意的月光之夜从这里乘船出去学艺谋生,成为一代永春拳大师之后,又在日出之时,从江上扬帆回乡,开馆授徒,才有了徒弟叶问名震华夏,才有了李小龙闻名世界,将永春武术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武术的瑰宝。

徐书记指着江对面说:对面就是一带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故乡均安镇,李小龙是叶问的徒弟,他所创立的截拳道正是从永春拳里演化而来的。看来这条江是孕育英雄的地方,我终于明白为何徐支书要将我们带到此处,因为那是永春文化的摇篮,一代武术大师的浩然之气日夜不停在这里流淌。

面对江水,我不胜感慨这时光的沧桑。滚滚的江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这江上风景依旧在,夕阳依旧红。只是这英雄侠客,如天上的白云,一去不返,如今又在何方?

同行的吴光琛老师凭栏眺望江山烟波,若有所思。吴老师是著名的企业管理专家,是优势导向管理法的创始人,出版了多部企业管理专集,同时他也是著名的诗人,出版过多本诗集。我见吴老师面对江水,神态如此专注,定然是搅动了诗情。远处江面朦胧,近处绿树,枝影娑婆,点缀一艘渔船,画面雄阔而简约,好一幅水墨山水,我于是按动快门,将这一幅才子江山的画面收入镜头之中。

门刚闭,吴老师的诗篇《马东抒怀》便随着这江上的波涛涓涓而出。以此作为此文的结尾吧:“那一页写满传奇的永春文化,穿过着这一江烟雨,飘洋过海。从此,四大洋掀起了中华永春的波澜。一座800年的祖祠,跨过这一江的波涛,从北宋的目光来到今朝,传承一个家族的荣耀。我的眼睛被这一江的风景迷住,随着浩浩汤汤的江水,追寻一代永春的英豪。回头看看古巷中的小桥流水,柔软中孕育着大江东去的波涛。那古老的镬耳山墙是如此的流畅,将我深沉的思绪凝聚成一片雄壮的风帆,随着这江上的波浪漂向迷濛的远方,烟波浩渺之处,是我那梦里的故乡。”

猜你喜欢

东村叶问永春
我心中的叶问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叶问4》杀青
学校永春文化特色创建的策略
理发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立夏
水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
两个山村的故事
甄子丹新片《叶问2》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