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嗣成《录鬼簿》的突出贡献
2016-06-21李凯丽
李凯丽
摘要:钟嗣成,是剧作家、诗人。同时也是有突出贡献的戏曲理论家。字数不过一万的《录鬼簿》中涵盖了元代杂剧作家的生平、创作活动、交游以及作品等方面的资料,并且在吊词中表达自己了对元代杂剧作家及剧目的独到见解。《录鬼簿》对于戏剧的贡献使现今学者更加了解剧目和剧作家的相关材料。
关键词:钟嗣成;《录鬼簿》;贡献
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于存在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和在这些伟大实践基础上,生成的理论。正是戏曲的兴盛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进步。二者的关系类似于哲学中的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形成之后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录鬼簿》便是在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形成的一部戏曲理论著作。
一、为何创作《录鬼簿》
《录鬼簿》第一次把元代杂剧作家与“圣贤忠孝”并列,称他们是“得以传远”的“不死之鬼”。目的就是为身份卑微的戏曲家树立牌坊,扬名后世。在《录鬼簿·序》中作了明确说明,
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逺,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余有得罪於圣门者,吾党且噉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作者在《录鬼簿·序》里提到“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的道理。他列举出世间有两种人属于“未死者亦鬼”:一是类似于铸死鬼,他们酒囊饭袋,醉生梦死,像无知无觉的泥土一样的人;二是类似于胡涂鬼,他们也多少知书明理,嘴里扮得不错,但是,对于做学问之道,却自暴自弃,死了以后也是“漠然无闻”,这类人,却更加不如那号无知无觉的呢!他们都是活着之鬼。当然,作者肯定:“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如圣哲贤明的君臣、忠孝双全的儒生,这些人的“小善大功,著在方册”,“及乎千万劫无穷已”。这些人就是“虽鬼而不鬼者也”,既是“不死之鬼”。正是在这个观念下,作者“缅怀故人”看到了还有不闻于世的不死之鬼——已死或未死的戏曲作家和散曲作家。他们虽然 “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但在作者心中他们“高才博识”,为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湮没无闻”,与“圣贤忠孝”同样“得以传远”,钟嗣成作《录鬼簿》。以“鬼”命名,有骂世之意。
钟嗣成撰写《录鬼簿》更为直接的原因是,而立之年的他试图挤身仕途参加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加之封建统治者给知识分子的百般歧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胸怀大志的钟嗣成不甘心忍受凌辱,撰写了《录鬼簿》。
二、钟嗣成《录鬼簿》对戏曲史的贡献
在元代,人们就以“古怪新奇”赞扬《录鬼簿》的创新,以“德业辉光”称颂作者的巨大贡献。为了更好地认识钟嗣成《录鬼簿》的战绩,本文对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录鬼簿》是大规模地记载元代杂剧作家作品名目的最早的一部著作,它保存了丰富的元代杂剧史料和金、元文学史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学艺术遗产。”收录了自1271年蒙古国建“大元”起至至正五年,七十年间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其中散曲作家七十二人,著录剧目的杂剧作家八十人。收录作品名目四百五十二种,占现存五百种可考元人杂剧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体按照时间先后为序,尽量为每一位戏曲作家撰写小传,了解多的给他们写一首[凌波仙]作为凭吊。这的确是我国古代戏剧的宝贵材料。
(一)肯定戏曲家的崇高地位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极是看不起关汉卿这些文人的,说他是“可上可下之才”,但和他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里的剧作家钟嗣成所著《录鬼簿》中,就将他列到杂剧作者的首位。与“快然”、“漠然”之鬼的对比,与兼济天下者和独善其身者的对比,与圣明贤能的君臣的对比中,对元代戏剧家有高度的评价,论证戏曲家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在所记的几十个杂剧作家中,对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教坊色长”,“教坊勾管,乃至勾栏艺人, 和“名公才人”并提。如张国宝(一作张国宾)、李郎(一作花李郎)、红字李二等等。
(二)一部目录学著作
此外,钟嗣成花费十年写的《录鬼簿》主观为了使作品作家名传后世,客观上却开启了目录学的先锋。戏曲目录是研究戏曲史的基础。今天我们能够得知元杂剧作家作品的相关信息,感谢钟嗣成。
钟嗣成以作家和剧目为焦点,有意识无意识将两者结合,终结了有史以来有作家无剧目或者有作品无作家的怪象,是戏剧目录学的先河。把作家归纳为七类并在其后加以评论, “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如董解元、王和卿等:“方今名公”如郝新庵、萨天锡。“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如关汉卿。“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以凌波仙曲吊之” ,郑德辉、金志甫等人。“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如王思顺。“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如黄公望。“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如高可通等。有助于后人了解戏剧史真相。
令人称道的是,这位戏剧批评家有着强烈的批评意识。在钟氏心里,关汉卿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把关汉卿列举“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首,对他的推崇甚至显露在高文秀“都下人号小汉卿”,杨显之“与汉卿莫逆交”,沈和“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身上,可见关汉卿在钟氏心中的地位。影响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对关汉卿 “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的言论。
现今,对于《录鬼簿》的研究已渐趋向冷落。未来的研究方向可指向:钟嗣成的士人心态,或者《录鬼簿》中的作家群、戏剧类型研究。
【参考文献】
[1][元]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02.
[2]李春祥.“古怪新奇”、“德业辉光”—评钟嗣成<录鬼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04):75.
[3]李春祥.钟嗣成〈录鬼簿〉对戏曲史的贡献[J].河北学刊,1985(06).
[4]俞为民.〈录鬼簿〉的成书与曲学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2011(09).
[5]周汝英.论〈录鬼簿〉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6]徐朔方.评〈录鬼簿〉的得与失[J].文学遗产,2011(01).
[7]丁卫国.钟嗣成与〈录鬼簿〉[J].图书馆学刊,2013(11).
[8]陆林.叛逆和创新-钟嗣成〈录鬼簿〉剧学思想综论[J].艺术百家,1998(03).
[9]李兵.李春祥先生的元曲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