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哲学思维下的音乐美学
2016-06-21王冰
王冰
近年来,“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两个术语,在学术界各类研讨会上被频繁提及,如“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内涵异同”、“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关联及互动”、“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及相关学科建设”等。关于“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的研究可归纳为三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两者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第二类观点认为音乐美学应该隶属于音乐哲学;第三种观点认为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两种完全相同的学科,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其实,无论是哲学家研究与音乐有关的现象,还是音乐家思考有关哲学的问题,只要这种研究和思考是以对哲学和音乐的深刻理解为基础,再将音乐和哲学理性联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音乐美学。陈静先生的《音乐哲学的美学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一书,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
《音乐哲学的美学问题研究》共有九章:第一章是全书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哲学的起源到基本哲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从西方和中国两个方面对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书中提到,美学并不是人类思想的普遍现象,而是西方历史的产物,作者对应西方历史的五个阶段,探讨了西方美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古希腊美学、中世纪美学、近代美学、现代美学、后现代美学。第二章主要论述了音乐哲学的相关历史问题,比如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在音乐哲学中,有一个古老并不断重申的原则,认为音乐和人类情感之间存在一种特殊联系,这种联系程度甚至被认为超过任何一种艺术。第三章以音乐作品《黑暗中的中央公园》为例分析了影响音乐理解的主要因素,接受者的一切与音乐有关的外在因素都会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影响。第四章主要从音乐作品的存在、本体论地位、审美、创作假设四个方面介绍了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论,作者赞成杰罗德·列文森的观点即音乐作品独立于其演奏和乐谱而存在。第五章是从音乐的表现特性与特定的情感指向、音乐的形式主义与情感两个方面论述音乐与情感的关联问题,分析情感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第六章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音乐哲学,并通过阿多诺的《新音乐的哲学》阐述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音乐对社会的反作用。第七章主要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哲学思想为切入点论述古希腊本体论哲学思维逻辑对音乐美学的影响。第八章主要以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音乐创作为例子,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音乐创作的影响。第九章阐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介绍先秦儒家的“对立统一”思想对音乐美学的影响以及《乐记》中的音乐哲学思想。
该书的最大特色是从中西两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论述,分析音乐哲学中的美学观:
1. 黑格尔音乐哲学中的美学理论:黑格尔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学》一书中。首先,他认为音乐像其它艺术一样具有主体性,“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一种主观体验;其次,他认为音乐应该是表达一定的情感的,没有包含情感的音乐是不完整的,就像他在《美学》中写道的“依靠分析力来思考音乐,那是愚蠢的而且也是办不到的。音乐对心灵发生的威力,是在情感未经开放的活动深处产生的,是心灵处于运动状态的表达”。最后,在他看来,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与宗教是有关系的,宗教为音乐提供创作的源泉,音乐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宗教的发展。黑格尔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述虽然是建立在其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但是他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述对西方乃至世界音乐美学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乐记》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述:和黑格尔一样,《乐记》也认为音乐是人们情感的外在表达,但是这种情感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关联的,也就是说音乐来源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生活。《乐记》认为好的音乐应该让人们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和人民生活的状态,并且能够对人民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承担起“移风易俗”的责任。
概言之,音乐哲学可以为音乐美学的良好发展提供哲学基础,音乐美学又能体现出一种哲学的美,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可以在音乐这个本体上和谐健康地发展。
总之,《音乐哲学的美学问题研究》是一部在音乐哲学的视角下研究美学问题的学术专著。该书语言严谨,内容翔实,从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中国、西方各个方面介绍了音乐哲学对音乐美学的影响,既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教学参考,又可以为专业研究提供研究资料,是一本具有较高理论层次的学术作品。
(作者系通化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