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职教体系建设和应用型本科转型变革的力作

2016-06-21胡建华

大学教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省外化价值观

胡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们更应当着眼于时代和现实要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辩证的思维与方法来思考、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黄进教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一书中分别从传统文化续接、历史发展脉络、中西差异对比、当前时事热点等角度深刻解释了这24个字的基本内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究竟要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发展成为怎样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要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好公民等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讨的。我们更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内省和外化,把基础的学科知识与现实的实践相结合,以此争取对内凝心聚力,走向人民大众内心;对外立场坚定,走向世界各国,期盼国富民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这本书是顺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发展新要求,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以讲故事、举实例、摆事实的方式来深刻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观念和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特征,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发展研究而制定的,它反映的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24字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及方向所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基于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了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发展变革。书中关于国富民强、共同富裕内涵的解析让我们正确地认识到实现完整中国梦的真正含义和方式,为我们国家的复兴和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具备非常丰富和全面的内含本质,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的观念指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此外,本书主要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及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能够对承载祖国希望和未来的青少年进行引导,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有抱负的“四有”青年,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具备较高的理想抱负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艰苦创业和开拓进取的高尚品质,勇于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的主要宗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这本书中,还包含了对世界发展中的各项理论智慧以及改变世界、创造美好世界的理论知识。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的困境和误区中走出来,从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谐、公正和法治中总结和深化,作者多次提及世界发展与中国自身发展的联系,提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内省”与“外化”相融相合的关系,即希望通过改变人们的主观世界,从而改变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论认知。其表现的形式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际问题,着眼理论的提升。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并经过中国发展的实际检验而将理论逐一升华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之上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在这一理论体系之中,我们更加明确要建设怎样的国家与社会,要培养怎样的公民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备了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这一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体来说,我们所追求与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坚持社会主义一元主导的理论思想,注重兼顾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具体利益,在彰显共性的同时又注重对个性的兼容并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就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兼修是对理论及实际的问题加以注重和提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吸收各领域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兼容并包精神的新理念。这种根植于历史、面对现实并着眼于未来的理论思考与提升,能够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得到全面持久的发展还必须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永续发展的基础,只有具有创新和包容的精神,才能从根本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际出发,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兼容现实多元主体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内外兼修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发展中着眼于多元化的发展观念,形成了统一的价值共识,即对于现实生活中不同主体间的好坏、是非都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之下,达成共识和一致的观点、态度与看法。对于价值共识来说,其实质就是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对于事物的认知上保持一致,从而在行动上形成一定的合力,然后做到心往一处想,团结一致地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与磨难,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24字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凝聚国人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动员人民大众,着眼于崇高的理想与愿景,着眼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着眼于社会的繁荣与昌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基于人民群众的力量,证实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理念是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趋势的正确理念。24字价值观不仅包含建设富强民主与文明和谐社会的国家层面的目标,还包含了社会和个人发展层面的目标,这也证实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国家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endprint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落到实处的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这本书的根本功用在于统一思想,引领和规范行为,以此注重将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组织中,转化为社会文明风尚,外化为个体自觉行动。虽然本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有一些初步的认知,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未真正将二者完美结合。“如何才能改变人民群众的思想、把理论转变为实践,把说教转化成行动,从而让客观世界发生改变”这一问题在此书中并未得到深入的提及和解答。因此,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落到实处需要做到消除误解,聚同化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如何经受得住各类考验,其前提是需要了解大众、了解世界。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面对国内外民族分裂和国家安全挑战中的众多问题,诸如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曾遭受过历史性挑战的虚无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人民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主张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在意对历史发展中遇到的各项问题进行总结,而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片断回顾,扰乱社会发展,扰乱大众思维,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世界是一件非常理所应当的事情。结合当前中国发展现状,我们知道,中国是有能力和条件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精神与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已经逐步发展强大起来,建立了人民群众生活富足安康、社会发展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我国不仅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而且,还不断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探索和回答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并对各项问题系统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发展战略,形成了开放融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造福人民群众的大善之举,更是让中国走向世界,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有效方法与理念支撑。当前,虽然我们极力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主流之中,仍旧会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思想与意识,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对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地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让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让内外兼修成为富国强民的重要共识和共同追求。

(作者系皖西学院思政部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省外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一三七”内省法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下学生肢体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及探索智能的培养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