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导师制: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新模式
2016-06-21潘彬肖永明
潘彬++肖永明
摘要: 本科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不但在个体一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会对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目前各高校导师制和学长制的研究与实践情况,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尝试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活导师制的本科学生入学适应教育模式。通过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进行问卷调查和网上调研,对比湖南大学八个自主招生专业2015级新生入学适应情况,我们发现,生活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本科学生的入学适应能力,基于其建立的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复合型本科生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生活导师制;本科学生;入学适应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3-0074-05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借鉴传统书院模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064)。
作者简介:潘彬(1987-),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分团委书记、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研究;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青年期是个体逐步从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个体一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进入大学学习,是青年期非常重要的转折。从生命全程发展观的视角来看,这一重要转折意味着个体与环境原有平衡关系的打破,个体将承受各种压力,从而出现焦虑的混乱状态。此时个体需要根据新环境提出的要求,积极地调整心理行为,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从而跟新的外部环境重新建立平衡关系。研究表明,与其他年级比较,大学一二年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期,且因精神病症导致休学和退学的情况也是以低年级学生为主[2]。因此个体能否适应这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不但直接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其成年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形式与困境
转折期是以个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体—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作为标志的。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离开了熟悉的同伴和师生关系,也离开了家庭的庇护,进入陌生的人际互动群体。这种群际关系上的重要变化要求大学生在新环境中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并获得具有关键意义的社会支持,从而更为有效地利用内外部资源,与环境达成新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进入大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是大学生达成适应的重要的环境条件[3]-[4],且社会支持水平会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呈正相关[5]-[6]。对于寻求心理咨询的新生进行的干预研究表明,向个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将有效地减低其身心负面症状[7]。类似的观点在研究者关于重要他人研究成果中也有论述:吴康宁认为重要他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会起到重要影响[8];马丽丽的研究表明与重要他人进行交往会改变个体情绪和生活的满意度[9]。我们认为,社会支持能帮助个体成功应对因转折而带来的压力,也有利于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在大学中能为高校本科生提供必要社会支撑的重要他人,将会对其尽快完成入学适应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高校面临生源结构复杂化和高校师资短缺带来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困境。原来完全依靠学生辅导员组织开展的包括入学教育、德育等在内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都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辅导员因工作难度和强度的增加,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育人工作;另一方面,鉴于辅导员大量处理日常事务而形成的“管理者”身份,无法与大多数学生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渠道,因而富有成效的高校本科生入学教育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长制的引入,基于这两种制度下的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也备受研究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的青睐。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以师生双向选择为前提,由品德与学术都非常优秀的老师担任本科学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培养制度。林嵘等人指出,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为新生选配责任心强且富有教学经验的指导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指导,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10]。从提供转折期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来看,导师制具有其他支持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导师们具有与转折期紧密相关的相对丰富的经验,又具备重要他人所强调的权威地位。
我国高校近些年所推行的学长制,已经完全不同于15世纪英国伊顿公学的学长制。其普遍的做法是,在高校本科生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辅助院系和班主任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旨在引导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帮助低年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阶段学习生活、尽早确立积极明确的奋斗目标、排除低年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存难题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寇富安则认为,学长制更有利于横向实现学生群体之间平等的“柔性管理”,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11]。
国内各高校在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无论单独采用导师制或者学长制,亦或是尝试“辅导员制—导师制—学长制”这一立体复合型管理模式,都无法更好地将导师制和学长制这两者的优势加以整合,存在以下不适症状:第一,因导师和本科学长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少,相对而言陪伴时间不足,会对师生之间能否建立有效沟通造成影响;第二,本科学长因其本身积累有限,在本科生中不易具有非常明显的“偶像”特质,而导师的成就又超出低年级本科生目标太多,因此这两者都不太符合重要他人的核心要求;第三,现行入学适应教育制度所作规定过于细致,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彼此相处的压力,容易出现消极、应付的情绪。为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吸收了原有导师制、学长制等管理模式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导师制”这一概念,并在历史学本科学生群体中试行了七年,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成效的高校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新模式。endprint
二、生活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1.生活导师制的内涵
在传统书院的人材培养方式中,导师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书院的导师包括老师及学长(导生),以导师、导生引领的教学活动贯穿日常教学始终。在课程之外与导师及导生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古代书院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古代书院倡导“克己治行”和“推己及物”等学生培养理念。目前高校实行的导师制起源于牛津大学,《中国百科大辞典》对导师制的定义是:“英国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14世纪开始采用。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一般每一名导师负责指导一名或数名学生。亦有专门负责学生生活、行为指导和咨询的导师”。
“生活”一词在《辞海》中的定义是:“人或生物的各种活动”,在此我们主要指大学生阶段的各项活动,即为大学生活。结合前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成果,以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把生活导师制定义为:生活导师制是高等学校聘请思想道德素质高、学习优秀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担任低年级本科生的指导老师,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大学生活对本科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培养制度。这一制度旨在为新生与生活导师搭建沟通的平台,由生活导师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新生适当的支持与引导,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生活导师制的实施举措与及其优势
无论是生活导师制的制度设计还是实践,我们都试图从书院传统教育理念和西方导师制、学长制的实践经验中吸取“养分”。岳麓书院生活导师制实行的是院内聘任制,聘期为一学年,聘任对象从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选拔,并于大一新生军训期间公布生活导师名单及个人简介;由新生大致以宿舍为单位自行组建小组,确定小组联络人,并协商确定本组所申请的生活导师,最终报由学院确定;要求生活导师每两周主动同本组学生交流一次,最低一个小时,形式不限;要求大一新生必须全部配备生活导师,大二及以上自愿申请;结合各小组本科生反馈及生活导师每月提交的小结,最终确定各生活导师的工作酬劳。基于生活导师制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融合了导师制和学长制两者的优势:
第一,我们所选聘的生活导师是在全院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素质高、在本专业有一定积累的博士研究生或者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非常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无论是学识还是人生阅历都非常丰富,足以成为本科新生学习的榜样。这就符合“榜样”和“偶像”这一重要他人的核心要求。
第二,相比导师制,同是学生身份的生活导师又具有学长制所特有的优势,因年龄相近、身份平等,更容易跟学生建立融洽的信任关系。《礼记·学记》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对于高校新生的教育,生活导师制有利于实现这种引导而非威逼,增强教育对象的能力而非简单抑制教育对象的行为,开导启发而非代替对方成长的科学的教育方式。这种制度更有利于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支持。
第三,生活导师因其时间相对自由,精力相对充沛,能够给予本科新生更多的陪伴和沟通。从过程上来看,无论是压力情境随时间延续的变化,还是个体发展与环境要求相适宜的个体行为与技能,都表明个体进入大学的适应过程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为此,生活导师所能提供的时间相对充沛的沟通和陪伴,将在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以研究生为主要群体的生活导师,大多具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且在心智和生活经验上都趋于成熟,这就很好地弥补了导师制和学长制的不足。
第四,生活导师制实行较为宽松的考核机制。岳麓书院践行“克己治行”的治学和育人理念,师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在这种颇具人文关怀的文化氛围中,我们没有对生活导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空间,由自己确定组内的交流形式和工作计划;考核形式也只是采取较为宽松的形式:每月提交交流小结(字数不限),并在年底组织所指导的本科生开展满意度调查。受益于这种制度,生活导师大多数会投入比之要求多得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自掏腰包提供聚餐或者采风等交流感情的机会,新生们也更能够跟生活导师轻松自在地交流。
三、生活导师制在本科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实施效果评估
为了考察生活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选取了历史、汉语言文学、英语、力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八个专业的2015级本科学生,对比分析实行了生活导师制的历史学专业学生与其他七个专业的学生在入学适应情况上的差别。之所以选取这七个专业与历史学专业进行对比,是基于:(1)这八个专业都属于相关门类中的基础学科,不属于应用型的学科;(2)这八个专业涵盖了湖南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的所有专业,各个班级都有自主招生和统考统招两类学生;(3)这八个专业是湖南大学专业认可度相对较低的专业,也是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4)湖南大学各院系均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和学长制,但只有岳麓书院实行了生活导师制。我们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53份,回收率为90.3%。从性别上看,样本中女性相对较多,比例为61.7%,男性样本比例为38.3%;从专业分布情况看,历史学样本共为36个,比例是14.2%,另外样本中英语专业占比最高为36.8%,化学专业的样本比例是17%,而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数学类,机械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样本比例均低于10%,样本个数均低于25个;从报考方式来看,样本中统考统招相对较多,比例为74.7%,其余25.3%的样本为自主招生。
调查选取的是通用的《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该量表由七个分量表构成:人际关系适应量表、学习适应量表、校园生活适应量表、择业适应量表、情绪适应量表、自我适应量表和满意度量表,其α系数为0.93。量表共60个项目,均采用自陈的形式作答,每个题目共5个选项,对应分值依次为1~5,所得分数越高表示适应情况越好。问卷综合采取了纸质问卷和网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统计处理采用SPSS 20.1。整体量表的信度系数值为0.949,七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位于0.7~0.95之间,最小为0.738,最大为0.949,表明本次调查涉及到的研究变量信度较高,样本回答基本准确可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