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与对策
2016-06-21闵丽华彭玉娇万绍平周玲玉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007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00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0072
易 隽,闵丽华,彭玉娇,万绍平,张 杰,周玲玉(.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0072;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00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0072)
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与对策
易 隽1,闵丽华1,彭玉娇1,万绍平1,张 杰2,周玲玉3
(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51;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四川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326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省三家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总分(70.77±7.32)分;得分排列后5名的是艾滋病治疗药物、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国家政策及医院规章制度、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不同科室、岗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既往是否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川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医院管理者及院感部门应加强艾滋病应对能力薄弱板块的培训,加大宣传,建立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职业防护机制,以全面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
艾滋病;应对能力;影响因素;医务人员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疫情的增长,医疗机构发现和诊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PLHA)越来越多。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科室都会接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同时也增加了艾滋病院内感染的风险,甚至可能产生致命后果,严重危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1,2];应对能力作为个体自我调节的一种能力,能够帮助个体缓解或调节应激环境对个体压力的作用[3];医务人员作为临床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服务对象可能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本研究调查了我省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并提出有效策略,为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对四川省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具有所在医院执业资格的医生、护士、检验人员。由问卷调查前研究者培训合格的2名调查员协助下发和回收问卷,质控员在问卷回收时负责逐项审核,避免漏项。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8.79%。
1.2 方法 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①A1~A4调查资料;②B1~B9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③C1~C8医务人员培训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诊疗态度;④D1~D26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得分越高表明调查对象艾滋病应对能力越强。在前期的预调研中该问卷Cronbach’s α=0.84,抽取100例进行重测检验,得到Pearson相关系数为0.87。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l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用频数、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差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培训情况 本研究被调查对象共326人,其中男74人(22.7%),女252人(77.3%);汉族315人(96.6%),少数民族11人(3.4%);年龄(31.96±6.98)岁,工作年限(9.17±8.04)年;医生100人(30.7%),护士210人(64.4%),检验人员16人(4.9%);初级179人(54.9%),中级120人(36.8%),副高21人(6.4%),正高2人(0.6%)。内科106人(32.5%),外科82人(25.2%),妇产科39人(12.0%),急诊科41人(12.6%),检验科16人(4.9%),感染科8人(2.5%),手术室(含ICU)34人(10.4%)。
2.2 医务人员培训情况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诊疗态度 是否参加相关培训对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应对能力影响较大,未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和不清楚是否参加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应对能力明显低于参加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是否愿意为艾滋病患者诊疗与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有关,无艾滋病诊疗意愿的医务人员和不清楚是否愿意为艾滋病患者诊疗的医务人员应对能力明显低于有诊疗意愿的医务人员。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培训情况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诊疗态度(n=326)
2.3 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得分情况 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102人(31.3%)艾滋病应对能力较强,216人(66.3%)艾滋病应对能力中等,8人(2.5%)艾滋病应对能力较差,艾滋病应对能力掌握知识较差的是:艾滋病治疗药物、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国家政策及医院规章制度、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艾滋病应对能力掌握知识较好的是:职业暴露源及暴露途径、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艾滋病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得分情况(n=326)
2.4 各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 不同科室、岗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既往是否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有差异;既往接受艾滋病相关培训者应对能力得分高于未接受过培训。见表3。
表3 各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现状评分(分)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研究显示大部分临床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70.77±7.32)分,占66.3%,大多数临床医务人员基本掌握了艾滋病相关知识,仅有2.5%的被调查者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高水平者比例31.3%。艾滋病应对能力掌握知识较差的部分排名前五的是:艾滋病治疗药物、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国家政策及医院规章制度、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艾滋病应对能力掌握知识较好的部分排名前三的是:职业暴露源及暴露途径、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艾滋病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说明临床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4,5]。分析其原因:①与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主动性有关。医务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更多接触到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接触更多,而对于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用药、随访、国家政策接触较少,加之缺乏主动学习,因而成为艾滋病应对能力的薄弱环节;②大多数临床工作者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但其对于艾滋病的风险意识并不强,未形成标准预防的意识和养成查阅输血全套报告的习惯。
3.2 不同组别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评分有差异 由表3可知,科室、岗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既往是否接受培训对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科室方面分析,感染科及检验科得分高于内、外、妇产科及手术室;从岗位方面分析,检验科人员应对能力得分较医生护士高,与李妍[6]等研究一致,可能与工作内容不同有关,检验科人员分析患者血液、体液,第一时间取得报告结果,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风险意识更强;感染科医务人员面对的都是有传染性的患者,因而标准预防落实到位,艾滋病应对能力更强。
3.3 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的对策
3.3.1 持续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的全面系统培训 表1及表3显示,既往接受艾滋病相关培训者应对能力得分高于未接受过培训(t=5.015,P= 0.007),有 84.4%的医务人员接受过相关培训,且 94.5%医务人员认为仍有必要接受培训,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培训需求很强烈,这与胡显玲等[7]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8,9],就诊患者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呈快速增长势头,就医首诊可能在任何一个科室,各个科室均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10],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的提高,持续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刻不容缓,卫生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医疗资源投入。
3.3.2 应针对薄弱板块强化和重点环节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尤为重要,医院管理者应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根据各临床医务人员应对能力状况,实施扩大化、经常化培训方式;对于临床掌握较差的知识板块如艾滋病治疗药物、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随访时间;艾滋病病毒灭活处理、国家政策、艾滋病实验室诊断指标等内容重点培训;对于艾滋病应对能力掌握知识较好的部分应加强巩固。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临床诊疗中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环节进行培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全美国所有医院将持续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也值得我们借鉴。有研究[11,12]表明,分层培训、情景模拟培训、职业情感培训等方式不仅提高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更能提高医务人员的相关技能,从而综合提高了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科室、岗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既往是否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有差异;目前应继续加强标准预防意识宣传,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应对能力;实施艾滋病培训方案时应分专业、分层次进行培训,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制度,以保证培训的效果。
[1] 田瑞华,王金凤,王瑞莲,等.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39-441.
[2] 张开利,王霞,夏明燕,等.乡镇医院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64-66.
[3] 杨静.大学生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与实测[D].西南师范大学,2005.
[4] 吴美丹.临床护士艾滋病认知状况与干预效果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9.
[5] 王红红,姚菊琴,何国平,等.艾滋病高流行区部分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护理意愿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39-41.
[6] 李妍.柳州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认知现状调查[D].广西医科大学,2014.
[7] 胡显玲,夏晓清,徐小芹.临床护士艾滋病防护知识、行为调查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03-1405.
[8] 张勇,杨志敏,张强,等.云南省5年HIV 职业暴露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26(7):660-662.
[9] 喻航,申文荣,黄俊,等.2007-2011年四川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2):136-138.
[10]Traynor K.Revised 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HIV exposure include simpler regimens[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13,70(2):1642-1646.
[11]冯婷婷,Maricia A,刘艳群,等.模拟教学和传统讲课在灾难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4):72-74.
[12]任伶俐,何开莲,李泉清,等.临床护理人员对我国现有护理队伍分工模式认可度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23-26.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V/AIDS coping ability in medical staff
YIJun1,MINLi-hua1,PENGYu-jiao1,WANShao-ping1,ZHANGJie2,ZHOULin-yu3
(1.SichuanProvincial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engdu610072,China;2.ChengduSixthPeople’sHospital,Chengdu610051,China;3.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uUniversityofTCM,Chengdu610072,China)
MINLi-hu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response ability to HIV/AIDS in medical personnel of the first-class hospitals in Sichuan province,and to sugges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occupation safety protec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6,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the response ability to AIDS in 326 medical staff from three first-class hospitals in Sichuan province.Th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nd AIDS cop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AIDS coping ability in medical staff of these hospitals was (70.77±7.32).The last five scores were AIDS drugs,prophylaxis drugs and follow-up after occupational exposure,AIDS virus inactivated,national policy and hospit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laboratory diagnostic index of AIDS.The difference in AIDS coping ability among departments,positions,gender,age,educational level,work experience,job title,and whether accepted training in the pas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The AIDS coping ability in medical staff in the three hospitals is at the medium level.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hospital sense depart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t weak points of AIDS response ability,increase the publicity and establish the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medical staff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ir AIDS coping ability.
AIDS;Coping 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s;Medical personnel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CAIDSRP-2015026)
闵丽华
R512.91
A
1672-6170(2016)06-0112-04
2016-06-13;
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