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6-06-21刘亚丽顾海英印海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超重血脂异常肥胖症

董 涛,刘亚丽,顾海英,陆 强,印海娟

·调查研究·

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董 涛,刘亚丽,顾海英,陆 强,印海娟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共5 198人。询问受试者性别、年龄;记录受试者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被调查者超重率为34.89%(1 814/5 198)、肥胖率为15.79%(821/5 198);其中男性超重率为45.12%(1 069/2 369)、肥胖率为25.83%(612/2 369),均高于女性的26.33%(745/2 829)、7.39%(209/2 829)(P<0.05);各年龄段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5)。被调查者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分别为41.65%(2 165/5 198)、24.53%(1 275/5 198)、12.54%(652/5 198)、12.47%(648/5 198);男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分别为43.27%(1 025/2 369)、36.85%(873/2 369)、20.18%(478/2 369)、15.03%(356/2 369),分别高于女性的40.30%(1 140/2 829)、14.21%(402/2 829)、6.15%(174/2 829)、10.32%(292/2 829)(P<0.05)。22~40岁男性高TC发生率高于女性,41~60岁男性高TC发生率低于女性,各年龄段男性高TG、低H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除51~60岁外其他年龄段男性高L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且男性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女性。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血脂异常;秦皇岛;机关工作人员;数据收集

董涛,刘亚丽,顾海英,等.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4):74-76.[www.syxnf.net]

Dong T,Liu YL,Gu HY,et al.Investigation o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and dyslipidemia of governmental staff in Qinhuangdao[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6,24(4):74-7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发生率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体质指数(BMI)是评估超重、肥胖的常用指标,据统计在美国肥胖(BMI>30 kg/m2)者占1/3,超重(BMI为25~30 kg/m2)者占1/3。临床研究显示,肥胖和高脂血症均是脂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其中60%~70%的肥胖者会出现脂代谢异常[1],且二者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了了解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血脂异常情况,本研究对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共5 198人,其中男2 369人,女2 829人;年龄22~60岁。均排除调脂治疗者,中、重度乳糜血者。

1.2调查内容及方法询问被调查者性别、年龄;记录被调查者身高(精确至0.01 m)、体质量(精确至0.1 kg),并计算BMI,BMI=体质量(kg)/身高(m)2,体质量与身高由专业护理人员在电子身高体重秤上测量,测量仪器为盛苑HGM-800型;被调查者禁食12 h后清晨采集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试剂盒均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诊断标准

1.3.1BMI分类按照2002年“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2]分为4类,分别为肥胖(BMI≥28 kg/m2)、超重(BMI为24.0~27.9 kg/m2)、体质量正常(BMI为18.5~23.9 kg/m2)、体质量过低(BMI<18.5 kg/m2)。

1.3.2血脂异常依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公布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凡血清TC、TG、HDL-C、LDL-C水平超出参考范围即视为血脂异常,其中TC>5.20 mmol/L为高TC、TG≥1.71 mmol/L为高TG、HDL-C<1.04 mmol/L为低HDL-C、LDL-C≥4.14 mmol/L为高LDL-C。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重、肥胖发生情况被调查者超重率为34.89%(1 814/5 198)、肥胖率为15.79%(821/5 198);其中男性超重率为45.12%(1 069/2 369)、肥胖率为25.83%(612/2 369),均高于女性的26.33%(745/2 829)、7.39%(209/2 829)(χ2值分别为200.367、356.191,P<0.05)。各年龄段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男、女被调查者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n(%)〕

Table 1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with different age-groups

年龄(岁)男性例数 超重 肥胖 女性例数 超重 肥胖 22~30360124(34.4)a83(23.1)b712135(19.0)33(4.6)31~40623242(38.8)c207(33.2)d798198(24.8)65(8.1)41~50815407(49.9)e197(24.2)f965282(29.2)75(7.8)51~60571296(51.8)g125(21.9)h354130(36.7)36(10.2)

注:与同年龄段女性比较,aχ2=31.285,aP=0.000;bχ2=84.076,bP=0.000;cχ2=32.227,cP=0.000;dχ2=142.195,dP=0.000;eχ2=84.102,eP=0.000;fχ2=95.109,fP=0.000;gχ2=20.097,gP=0.000;hχ2=20.886,hP=0.000

2.2血脂异常发生情况被调查者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分别为41.65%(2 165/5 198)、24.53%(1 275/5 198)、12.54%(652/5 198)、12.47%(648/5 198);男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分别为43.27%(1 025/2 369)、36.85%(873/2 369)、20.18%(478/2 369)、15.03%(356/2 369);女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分别为40.30%(1 140/2 829)、14.21%(402/2 829)、6.15%(174/2 829)、10.32%(292/2 829)。男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254、357.024、231.243、83.403,P<0.05)。22~40岁男性高TC发生率高于女性,41~60岁男性高TC发生率低于女性,各年龄段男性高TG、低H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除51~60岁外其他年龄段男性高L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肥胖、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临床表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超重、肥胖者易伴发血脂异常,且超重、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可使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减少,导致TG、LDL-C清除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血脂异常变化[5]。超重、肥胖如得不到不及时控制将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6]。

本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机关单位男性工作人员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5.12%、25.83%,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为26.33%和7.39%,均高于田新村等[7]的研究结果(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3.42%和2.58%,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7.14%和1.24%)。各年龄段男性超重、肥胖发生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可能与女性比较注意形象、有较强的体质量控制意识有关。但本调查结果亦显示,51~60岁女性超重率明显增高,可能是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日渐衰退而引起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所致[8]。因此,针对秦皇岛市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应注重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是男性工作人员,以降低超重、肥胖发生率。

李剑虹等[9]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仅为10.93%、血脂异常治疗率为6.84%、控制率为3.53%,仍处于较低水平。本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高TC发生率;男性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各年龄段男性高TG、低HDL-C发生率均高于女性,22~40岁男性高TC发生率高于女性。分析原因可能与机关单位男性工作人员在22~40岁时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交际应酬多(饮酒)、生活不规律有关;而41~60岁男性高TC发生率低于女性,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对TC代谢的影响有关。男性低HDL-C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在41~50岁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男性低HDL-C发生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有关;22~50岁男性高LDL-C发生率高于女性,41~50岁时男性高LDL-C发生率出现高峰,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0]。

表2 不同年龄段男、女被调查者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n(%)〕

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同年龄段女性比较,aχ2=16.155,aP=0.000;bχ2=53.397,bP=0.000;cχ2=47.939,cP=0.000;dχ2=16.345,dP=0.000;eχ2=43.128,eP=0.000;fχ2=137.067,fP=0.000;gχ2=93.483,gP=0.000;hχ2=21.214,hP=0.000;iχ2=45.786,iP=0.000;jχ2=171.800,jP=0.000;kχ2=91.698,kP=0.000;lχ2=42.461,lP=0.000;mχ2=8.098,mP=0.004;nχ2=2.850,nP=0.091;oχ2=6.517,oP=0.011;pχ2=0.001,pP=0.979

机关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及膳食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超重、肥胖及血脂异常[11]的重要原因。本调查结果提示,秦皇岛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且男性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女性。提示临床应充分利用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平台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立足于对不良生活方式的早期干预,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心态及加强锻炼而达到促进机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3]Anderson AL,Harris TB,Tylavsky FA,et al.Dietary patterns and survival of older adults[J].J Am Diet Assoc,2011,111(1):84-91.

[4]Wang LN,Yu Q,Xiong Y,et al.Lipoprotein Lipas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J].Eur J Pediatr,2011,170(10):1309-13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6]李金娟,刘力松,庞蓓蕾,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围、腰臂比与腹型肥胖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4,13(2):127-132.

[7]田新村,刘敏,刘观斌,等.14520例健康体检者体重指数与高血脂相关性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1):1215-1217.

[8]梁迎接,刘丽丹.成人肥胖症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82-84.

[9]李剑虹,王丽敏,米生权,等.2010年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知晓率和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8):687-691.

[10]康维明,张杰石,王珉珊,等.北京地区成年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4):238-242.

[11]高妍,李立彬,尹爱蕊,等.某医院在职职工血脂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1):1878-1881.

(本文编辑:谢武英)

【中图分类号】R 1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6.04.020

(收稿日期:2016-01-16;修回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超重血脂异常肥胖症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社区老年人血脂异常体重指数及不良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
社区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干预模式
以学校为基础儿童超重肥胖干预研究进展
脂肪分解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超重和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老年血脂异常112例血脂达标情况分析
北京八角社区成人血脂异常的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导致肥胖症新基因
罗非鱼肥胖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