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灰霾和环境气象条件的分析

2016-06-21刘谦郭媚媚陈国贞麦冠华周义昌翁佳烽李文辉

广东气象 2016年3期
关键词:灰霾肇庆

刘谦,郭媚媚,陈国贞,麦冠华,周义昌,翁佳烽,李文辉

(1.肇庆市气象局,广东肇庆 526060;2.高要区气象局,广东高要 526100)



肇庆灰霾和环境气象条件的分析

刘谦1,郭媚媚1,陈国贞1,麦冠华2,周义昌1,翁佳烽1,李文辉1

(1.肇庆市气象局,广东肇庆 526060;2.高要区气象局,广东高要 526100)

摘 要:利用1854-2013年肇庆市高要测站灰霾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灰霾的气候变化特征,使用M - K法和累积距平曲线分析了灰霾日数的趋势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肇庆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显著的增加趋势;12和4月灰霾最多,7和8月最少;高要、四会、广宁的灰霾总体比其他台站要严重,封开处于全市最低水平;M - K检验和累积距平曲线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灰霾日数显著增加,灰霾天气发展趋势历经了3个阶段,第3阶段从2003年开始,与2002年是气候突变年的结论相吻合;肇庆2012—2013年逐月灰霾日数与平均能见度、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与PM2.5质量浓度相同;冬春季节肇庆地面常为冷高压脊控制,风速较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关键词:应用气象;灰霾;肇庆

稿日期:2015 -08 -06

刘谦,郭媚媚,陈国贞,等.肇庆灰霾和环境气象条件的分析[J].广东气象,2016,38(3):41 -44.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1]。我国部分地区也将对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霾称为灰霾。灰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形成灰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引发呼吸道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妨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2 -3]。因此,对灰霾天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 -7]。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珠三角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和典型天气背景[8 -10]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如范绍佳等[11]建立了反映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一般机理的大气边界层概念模型,解释了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近年来,肇庆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迅速发展,灰霾天气出现有上升的趋势,因此研究肇庆灰霾天气很有必要。

1 资料和方法

本研究选取肇庆市各气象观测台站1854—2013年灰霾日数、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地面资料和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的肇庆2012—2013年PM2.5质量浓度、AQI资料。一天当中任何时候能见度(人工观测)<10 km,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相对湿度<80%时,判识为霾,计1个霾日。相对湿度80%~85%时,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描述或大气成分指标进一步判识。

2 灰霾的气候特征

2.1年变化

高要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2.2 d/年,并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图1)。

图1 1954-2013年高要年灰霾日数

1854—1885年,灰霾日数很少,年平均仅2.8 d。20世纪80年代开始,灰霾日数从早期1883年以前的不到10 d猛增至到最近10年(2004—2013年)的108.8 d,增加达8倍多。

2.2月和季节变化

统计1854—2013年肇庆市的逐月灰霾日数,可知高要站12月份的灰霾日最多,达到16.2 d,其次是4月15.5 d,2月14.3 d,最少的月份为7和8月,分别是3.2和5.7 d。冬季12—2月出现灰霾最多,占全年的32.8%;春季3—5月略少,为30.8%;夏季6—8月最少,只占11.7%。

2.3空间分布

由图2可见,2007—2012年高要、四会、广宁的灰霾总体比其他台站要严重。

图2 2007-2012年肇庆各站逐年灰霾日数

德庆的灰霾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7年高达187 d降到了2011年全市最低的水平48 d。广宁除了2007年灰霾日数比德庆少、2012年比四会、高要少外,其余年份都处于全市最高的水平,在156~165 d之间。位于肇庆东部的广宁灰霾情况比其他台站严重的原因是双转移工业、厂房建的比较多。封开地处肇庆西部,灰霾日数一直位于全市最低水平。

2.4趋势和突变分析

Mann - Kendall(M - K)法秩次相关检验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其优点是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水文、气象等非正态分布的数据[12]。采用M - K检验法,对高要1854—2013年逐年灰霾日数序列进行突变检验,绘出UF和UB曲线图,并给出临界值为U0.05=±1.86(图略)。由图可见,1854—1855、1857—1876、1882—1885年UF值<0,灰霾日数呈下降趋势;而在1855—1856、1877—1881、1886—2013年UF值>0,灰霾日数呈上升趋势。其中1858—1865年UF值低于信度线下边界,显著减少。1882—2013年UF值高于信度线上边界,显著增加。UF和UB曲线在1887年存在明显交点,但交点在临界线外。

当交点出现在临界线外,用累积距平曲线判断变化趋势,确定突变点(图3)。当累积距平曲线呈上升趋势,表示距平值增加,即上升趋势,否则为下降趋势。当累积距平绝对值达最大时,则所对应年份是转折年份。若转折年份前后两阶段要素的信噪比>1时,可认为该要素在这个年份存在气候突变,否则突变不显著,只能作为气候转折年份[13]。由累积距平曲线可见,灰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维持负距平,2000年以后显著增加。累积距平曲线的绝对值最大值在2002年前后。这次转折是灰霾日数从偏少期转为偏多期,至今仍在持续。计算转折年份的信噪比为2.35,可以认为2002年是气候突变年。

图3 1954-2013年高要灰霾日数距平累加时间变化曲线

吴兑等[14]、夏冬等[15]曾分析过广州、东莞近50年灰霾的变化趋势,认为广州、东莞灰霾天气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肇庆、广州、东莞同处珠江三角洲,且肇庆与广州相邻,灰霾的发展趋势与广州、东莞相似,也历经了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1880年代初—1880年代后期,高要撤县设市,工业化进程加快,粉尘排放增多,灰霾日数出现小幅上升,但年平均不到5 d;第2阶段为1880年代初—2002年,肇庆经济发展起步,但总体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灰霾日数年平均已增至接近20 d;第3阶段为2003年至今,在珠三角经济圈的带动下,肇庆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重,承接了一批从珠三角转移的陶瓷企业,粉尘排放大量增加,灰霾日数急剧增加,年平均高达102 d。第3阶段从2003年开始,与2002年是气候突变年的结论相吻合。

3 灰霾的气象条件分析

统计可知,2012—2013年肇庆灰霾日数总体呈现为春季(3—5月)>冬季(12—2月)>秋季(8—11月)>夏季(6—8月)的特征。图4显示,肇庆逐月灰霾日数与月平均能见度、风速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和-0.4,与PM2.5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春季风速为4季中的最小值1.6 m/ s,PM2.5质量浓度最大,达55 μg/ m3;冬季雨量最少,为182.7 mm,相对湿度73%,仅次于秋季;夏季雨量最多,为727.4 mm,风速最大,为1.8 m/ s,PM2.5质量浓度最小,为24 μg/ m3。

吴祖常等[16]认为多数内陆地区的大气混合层高度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分析清远观测站(距离肇庆约100 km)2012—2013年每天08:00和20:00的t - logp图资料,发现冬季大气中低层存在逆温层的概率高达85.3%(345/362)。逆温层主要集中在850~1 000 hPa。夏季逆温层出现概率最低,仅为25.3%。可见,冬春2季混合层高度较低、大气层结较稳定、风速偏小、空气干燥、上空存在逆温层,与大气颗粒物难以扩散稀释有关。而夏季雨水丰沛,而且地表温度高、对流旺盛,大气层结常处于强烈的不稳定状态。因此,夏季灰霾出现最少。

图4 2012—2013年高要逐月灰霾日数、PM2.5质量浓度及各气象要素的分布

4 个例分析

在冬季,首要污染物绝大多数是PM2.5,可以用AQI指数代表灰霾的严重程度。2013年12月上半月肇庆持续出现明显的雾霾天气(图5)。

图5 2013年12月1—17日肇庆AQI变化

从图中可见,12月4—14日,高要和肇庆城区持续出现11 d的中度灰霾天气,能见度3~5 km,其中12月14日出现重度灰霾天气,20:00高要观测站测得最低能见度830 m。该时段是肇庆2013年冬季最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时期之一(图5)。4日AQI值达到124,属于轻度污染,8日达到了中度污染,11日达到峰值216,属5级重度污染,直至15日才下降到轻度污染限值100以下,区域空气污染结束。

该次空气重污染时期的天气形势属于高压底部型(图略)。冷高压中心位于内蒙古地区,冷空气影响广东并南移出海,华南地区等压线较为平直均匀,肇庆位于高压底部,地面气压场较弱,主要受弱的东北偏北风影响,风速较小,在1~2 m/ s(图6),垂直方向上逆温厚度较大(图略),强度较强,不容易被破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局地的下沉气流导致的污染物向低层输送并大量累积,造成空气污染。

图6 重空气污染时期的气象要素变化

5 结论

1)肇庆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2000年以后迅速增长。

2)肇庆12和4月灰霾最多,7和8月最少。高要、四会、广宁的灰霾总体比其他台站要严重,封开处于全市最低水平。

3)M - K检验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灰霾日数显著增加;累积距平曲线显示,2000年以后灰霾日数显著增加,2002年是气候突变年。肇庆灰霾天气发展趋势历经了3个阶段,第3阶段从2003年开始,与2002年是气候突变年的结论相吻合。

4)肇庆2012—2013年逐月灰霾日数与月平均能见度、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与PM2.5质量浓度相同。

5)冬春季节肇庆市地面常为冷高压脊控制,风速较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霾(灰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 T113 -2010)[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2]吴兑.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J].气象,2005,31(4):3 -7.

[3]张欣,杜丽.灰霾的成因和危害[J].世界环境,2010 (5):83 -84.

[4]肖伟军,汪瑛,高亭亭,等.“亚运演练”期间广州市一次持续灰霾天气过程分析[J].广东气象,2010,32 (4):6 -8.

[5]何伟芬,汤莉莉,郑仕友.肇庆市2006—2010年灰霾及典型过程统计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12,34(SⅡ):35 -36.

[6]罗晓玲,宋丽莉,潘蔚娟.新旧观测标准统计的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对比[J].广东气象,2008,30(1):17 -18.

[7]王博,辜智慧.深圳市霾分布特征与城市经济指标关系[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1):40 -44.

[8]李丽云.广州番禺区灰霾天气的特征及因子诊断[J].广东气象,2013,35(4):43 -46.

[8]孙向明,彭勇刚.深圳市近年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变化分析[J].广东气象,2003,25(3):1 -6.

[10]陈慧娴.近10年佛山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J].广东气象,2011,33(1):32 -34.

[11]范绍佳,王安宇,樊琦,等.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特征及其概念模型[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 (1):4 -6.

[12]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3 -71.

[13]买买提·阿布都拉,玉苏甫·阿布都拉,刘海涛,等.和田市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J].气象,2006,32(8):82 -86.

[14]吴兑,邓雪娇,毕雪岩,等.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1):1 -6.

[15]夏冬,吴志权,谭浩波.东莞1857—2011年降水和灰霾的长期变化趋势[J].热带气象学报,2013,28 (3):517 -523.

[16]吴祖常,董保群.我国陆域大气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J].科技通报,1888,14(3):158 -163.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868/ j.issn.1007 -6180.2016.03.010

基金项目: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局气象科技项目《肇庆市环境气象条件分析》(201303)

作者简介:刘谦(1868年生),男,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气象业务管理、预报服务工作。E - mail:13802361470@138.com

猜你喜欢

灰霾肇庆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广州市从化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合肥市灰霾时间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做公益不分大小,坚持下去就对了——专访肇庆爱视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小慧
秸秆露天燃烧对北方灰霾天气的影响分析
重庆市区灰霾天气变化及特征分析
灰霾天气的形成与灰霾监测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