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力挺现代农业,农机智能化发展再续高潮
2016-06-21
国家力挺现代农业,农机智能化发展再续高潮
近日,“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国家关于各个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也陆续出台。与往年一样,今年的“两会”同样将农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强调。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肯定去年发展的同时,强调今年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农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特征,其发展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尽管近几年工程机械市场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是农业机械的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农业机械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甚至有一些企业在逐步拓展农机领域,欲在农机领域取得突破。今天小编整理了我国农机市场的分析形势以及企业对在农机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尽管农机行业已从前几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回落至8%左右的平稳运行;但在洪暹国看来,无论是从政策大势还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来看,我国农机工业依然处在“大发展”的时代!
“2015年1—11月份,农机行业242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74.43亿元,同比增长7.61%;相比2014年8.55%的增长率,增长速度是下降了,但总体来看,农机行业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采访一开始,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就不无感慨地说道。
他的感慨,似乎来源于多个方面。首先,相较于整个机械工业的运行状况来说,农机工业的表现可谓十分亮眼: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1—11月份,全国机械行业延续了去年的下行趋势,各项指标均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整个行业的利润增长率仅为1.18%;而农机工业却实现利润总额229.4亿元,同比增长9.52%,堪称整个行业寒冬期里的“一抹春色”。
另一方面,在整体表现不俗的情况下,农机行业本身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行业的运行亮点说明了这些变化:大马力、新型农业机械涨势良好;大型自走式植保机械、青饲机械、烘干机械等产品出现热销;农机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在加快运用。行业变革在酝酿中悄然发生着,这似乎让洪暹国感到了某种欣慰:“这些行业的运行亮点说明了我们的农业结构在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了我们农机工业的变化。”他说道。不过除了欣慰,他似乎更希望这些变革能够更快一点,尤其是在“攻高端”方面的变革。
众所周知,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么,这些差距体现在哪里呢?这恐怕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不过,一个小例子似乎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种差距。
洪暹国介绍说,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一种草莓采摘机械。“我们都知道草莓是很嫩的,所以机器必须得用合适的力度去采摘,不能产生破损;而且,成熟的与不成熟的草莓都长在一起,所以在采摘过程中,机器还得进行智能识别和判断;此外,采摘完成后,机器还会按照果实大小等特定的规格完成分装,在田间地头装成一盒一盒直接就可以出售了。你想想,这得需要多高的技术水平!换句话说,在草莓这么细分的领域国外都能达到这种水平,我们的差距得有多大!”他意味深长地说道。
而2014年底对广西甘蔗收获机械的那次调研经历,始终让洪暹国难以忘怀——一个日加工能力为8000吨的糖厂,每天都得需要1万个劳动力砍甘蔗才能维持其日常运转。劳动力缺乏、人工劳动效率的低下和劳动成本的增高使国产糖的成本比进口要高出一千多元,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糖业的安全;而类似的情况也在棉花等多个领域出现。统计数字显示,在机械化水平很高的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附加值和养活的人口数分别为我国的26倍和20倍;而由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生产低效率,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已超过了进口价格,这正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安全。
事实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不仅导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而且对农产品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日本大米品质好,所以他们能卖出高价钱;但其实我们东北的大米从质量上来说并不比他们差,只是我们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我们基本上都是自然晒干,烘干机的使用率还很低。”洪暹国说道,“大家都知道,大米的含水率对口感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通过自然晒干,含水量就无法得到控制;此外,自然晒干也会面临着空气中的污染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们大米产品的竞争力。”
而畜牧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洪暹国介绍说,在国外,青饲机、打包机、打捆机等产品的使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他们用这些机械把草收割、打包、密封起来,密封起来的草会有一个氨化过程,能够产生更多的蛋白质,牛羊吃了可以摄入更多的营养,奶、肉等等质量会更好;但是我们把草收割回来就那么干放着,这部分营养就没有了。”洪暹国说,语气中不无惋惜。
事实上,国外农机产品的开发已经向着提供系统化、综合化解决方案方向发展,产品全面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从整地准备、种植、管理、收获、到产品加工提供系列化机械与之对应;而在我国,过去只重视拖拉机、收割机等“几大件”产品的发展,诸多细分领域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被严重忽视。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日渐匮乏,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非常严峻。
在国内,许多人想到农机产品,可能都会觉得低端;尤其将农机产品与汽车进行对比时,更觉得农机“土气”。但洪暹国却不这么认为。“实际上,在国外,农机都是很高端的产品,许多国际知名的企业都以能为农机配套为荣;与汽车相比,农机产品在技术上要求更高、更难,因为汽车只是在行走,而农机却既要行走,又要在行走的过程中干活。这就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他介绍说,在国外,农机产品技术正向着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GPS导航、远程监控、卫星综合应用系统等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已在农机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美国农机巨头企业迪尔公司的某些种类产品可以自动记录已作业过的位置,并能找到原作业位置;无论是夜间、无论是风天、无论是丘陵坡地,都能保证作业质量;各种卫星资料可实时提供农产品质量、产量的预测数据;而应用由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智能系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可以根据地力变化实施变量播种。不仅仅是迪尔,凯斯纽荷兰、阿格科等多家企业均可提供类似的产品。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农机产品不仅品种覆盖面广,而且质量精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农业生产方式;而我国农机工业虽然在快速发展中,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基础共性技术薄弱、绿色制造水平低、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缺乏,3000多种农机装备需填补空白;我们行业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有2200多家,但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两个美国约翰迪尔公司”洪暹国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这一方面显示了我们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农机工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在过去的几年间,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中国于去年正式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紧跟时代步伐,抢占制高点。让洪暹国感到高兴的是,农机工业被正式纳入其中,作为十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能够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之中,对于农机工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虽然国家多年来对于农机工业的发展一直有着支持,但始终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支持,而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意味着这个行业将会有更加系统而全面的支持措施。”他不无兴奋地说道。
据悉,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委托下,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经过充分调研和准备,已初步形成了《农机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方案》。洪暹国透露,方案将以五年为契机(2016——2020),实施“公共平台建设、基础共性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等七大重点行动,以及“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金融资本扶持政策、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等六大保障措施,以此大力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制造的跨越与发展。“我们没有直接形成十年的规划,而是结合实际,先制定五年的行动方案;实施完这个方案后,再实行下一个五年行动方案,以此循序渐进、逐步推行。”洪暹国说道。
3月6日,泰安市2016年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和农机安全生产推广会在东平县文化产业园召开。省农机局副局长韩永平、市农机局局长于海涛、东平县县长王骞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
会后,与会领导参观了参展的各类农机具。与往年农机展销会不同的是,今年农机展销植保机械倍加引人注目,一些单旋翼、多旋翼无人直升机,电动航拍机等首次亮相,操控手各展其能、竞相争技。一些进口的先进农业机械更是引起关注,如德国阿玛松公司生产的撒肥、整地、播种等机械,围观咨询者络绎不绝。活动当天,共计千余人参加展销会。
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模式探索与实践
众所周知,粮食的规模化种植是提高我国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现机械化作业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最可行的手段,但如何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全程机械化确是个难题。近几年,新农村建设中的撤村并镇政策对规模化种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是,从中我们也看到,撤村并镇、建设新民居只考虑了农民生活质量,并没有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可操作性。俗话说“丑妻近地家中宝”,集中式的新民居改变了“近地”这个便利条件,种几亩地都要跑十几里地,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城镇化后,农民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存放也成了问题。因此,如果不通盘考虑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融合统一,实现新农村建设将无从谈起。
另外,在我国,农民靠种几亩地发不了财,大多年轻农民对种地不热心,对产量高低不感兴趣。但地又不舍得不要,不得不种。土地只是当作一种“心理保险”。土地成了农民的鸡肋。这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现代化农业将无法实现。
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
对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必要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研究,为此,河北省农科院开始在高产稳产、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探索一条适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路子。2011年,该院校在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康庄村进行了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五年的实践,项目基地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并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选择条件比较落后的康庄村建立高产稳产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目的是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种植规模小、种植效益低、农业政策不完善的现状,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模式研究和相关成套农业机械的研制,形成可持续发展、便于推广的高效、大面积种植模式。为各级政府制订新农村、新土地经营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首先,在基地建设期间,先后配置了各种农业机械20余套,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配置各类农机具的过程中,项目组利用河北农科院的科研优势,研发了各类适合用于当地地理条件的田间管理机械,桁架式淋灌技术便是其中亮点。由于河北省水利资源极度匮乏,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减少无效用水,实现节水灌溉是项目组研究的关键。采用桁架式淋灌技术可以实现节约灌溉用水20%以上。第二,对当地的土地进行了初步整合,使当地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创建了规模化种植协会,选择有一定社会经验、有组织能力的人进行项目实施。先后制定了包括人员、农机具、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奖励办法。利用规模化种植协会(合作社)组成农活农机服务队,农户缴纳一定服务费,全部农活由服务队完成。利用机械实现及时播种、植保、收获。达到粮食高产、稳产、节水、节电,省力、省时的目的。第三,进行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利用农科院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基地推行种子、化肥、农机的统一购买、粮食的统一销售、农机作业的统一服务。利用规模效益,通过推广农资、农机、作业服务三方面的“物-机-技”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农技服务模式,为当地农民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
经过几年的研究、试验,在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经实践应用,在不减少亩产的前提下,年均用工减少6个,亩节约用工成本500元左右,同时减少生产资料投入150元左右。
实践中遇到的阻碍
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取得了良好效应的同时,实践中也发现有一些难题严重阻碍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发展。
首先,土地集中难是挡在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道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土地集中连片是规模化种植和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农业政策的缺失和不系统,目前真正能实现土地集中成方连片耕种十分困难。以馆陶基地为例,规模化种植协会对33户农民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说服工作,最后在付出了600斤玉米、600斤小麦的超高年租金才得以实现。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土地整理,水渠、道路建设,需要占用部分农户的地,今后可能不能恢复种地,为此又进行了协商和补偿。一些农民由于种种原因,中间要求退地等等,造成极大的工作难题。目前的土地流转是短期的,土地流转政策不能解决农民对长期生活保障的担忧。造成了土地集中的困难,从而影响规模化种植,影响机械化的实现。
土地难以集中的另一个原因是土地租金高。据调查,2015年河北省平均土地租金在800元/亩左右。在邯郸、邢台等地的一些县,土地租金在1000-1200元之间。如此高的租金对于农户来讲,基本无利润可言,以致农民流转土地积极性不高。
再次,目前务农人员的素质偏低,对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目前在农村务农的人员主要是60岁以上的农民和妇女,对新技术和现代农业机械的认识和掌握有一定难度,这对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不利。
第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机井不能用、农忙无电、道路狭窄等问题,也使得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放缓了脚步。
几项工作需重视
通过对康庄村规模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我们认为要提高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理顺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关系。要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机械化,实现机械化必须要求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需要土地集中,土地集中需要土地流转。因此要制定可行的政策,让农民主动交出土地。使土地集中在种粮能手手中,必须考虑解决失地农民的待遇和保障。把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第二,严格建立种粮大户进出制度和金融扶持政策。培养新一代农民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让有能力的年轻人种地是必走之路,建立合格种粮大户的进入和退出制度十分必要。同时为资金不足农民提供金融贷款服务应尽快实施。第三,建立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之前,应制定高效农业的标准化种植模式。包括土地整理规划、基础建设、品种布局、机械配置等。同时考虑产品的后续加工、存储等增值服务。
雷沃阿波斯农装唱响新年热销大戏
岁序更新,金猴报喜。在山东潍坊雷沃重工大本营,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春节后迅速掀起一股热销高潮,顺利开启全年营销工作的大幕。
合作社元宵节来购机
2月22日,正值元宵佳节,来自江苏的17名客人不远千里来到雷沃重工参观考察,据了解,他们个个都是拥有2000多亩耕地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还有种粮大户,是规模化农业经营者的典型代表。
“雷沃烘干机我今天上午研究的差不多了,槽数多、材料好,水分测得准,买它准错不了!”一位合作社理事长签下订购协议后高兴地说。
在雷沃重工主导产品展示区,客户们围着雷沃粮食干燥机询长问短,通过工作人员的细致介绍与现场观摩,这17位农机大户当场就订购了18台雷沃谷神水稻机、12台雷沃粮食干燥机和2台雷沃大马力拖拉机。
春耕备播即将来临。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业务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开展市场销售与产品品质提升工作。据悉,为更好地让各地用户第一时间在家门口体验到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产品,各地经销商正在全面组织客户产品体验活动。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营销公司总经理刘庆国与参观用户交流时表示:“为你们及时提供最可靠、回报率最高的产品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请用户朋友们积极参加我们雷沃的体验活动,放心选购雷沃产品。”
提供惬意用户体验
“雷沃谷神GE70收割机我已经关注一段时间了,通过今天了解,感觉这个产品操作更省劲了,各个部件都强化了,整体感觉更壮了!”
连日来,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在江苏连云港、河北邯郸、河南驻马店等地举行了大型的客户体验活动。主动参会的属地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潜在客户络绎不绝,一大批诸如雷沃谷神GE70谷物联合收割机、雷沃欧豹大中马力拖拉机及雷沃农机具产品齐亮相,且优惠活动空前,货源非常充足。
在河北邯郸永盛农机有限公司,前来参加体验活动的新老用户对雷沃重工最新推出的雷沃谷神GE70谷物联合收割机异常关注。邯郸区域的跨区机手多、水平高,对收割机的性能要求同样是精益求精,新产品使用了哪些新技术,实施了哪些改进都是这些专业用户关注的焦点。
雷沃谷神GE70谷物联合收割机是目前市场上最具“魅力”的产品。据了解,该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清选干净、适应性广、一机多用,尤其在脱粒清选系统及卸粮总成等都进行了结构性升级与强化,大幅度提升了整机的可靠性及工作效率。去年年底以来,一车车雷沃谷神GE70收获机不断运往全国的小麦产区,成为很多高速路上的一景。
雷沃重工执行副总经理、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总经理王玉荣表示,除了向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公司将继续发挥雷沃在信息化服务方面的领先优势,不断给用户带来惬意的综合用户体验。
升级产品全面适配市场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农机市场,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2016年我们将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全新的中高端产品。”王玉荣告诉记者。
雷沃重工作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在国内收获机械、拖拉机等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通过自身不断的“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面对目前农机低端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中高端市场饱和度低、需求态势连年上升的现状,近年来,雷沃重工从未放松过对创新与技术的追逐,通过战略布局全球资源,整合国际高端人力、技术资源,“十二五”期间公司加快了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实现公司全球化战略过程中,公司的科技创新系统明确产品规划、加快核心技术和质量突破,不断提升设计质量和产品可靠性,最终实现公司产品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具备强大的创新资源,也正是因为创新,雷沃重工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并通过技术成果转化成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产品与服务,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提供土地整理、耕整、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和粮食烘干农业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的自主品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关于我国农机发展相关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表示,农机工程在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坚持农机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再上新水平,全面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王金富代表认为,农机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农机的发展,恐怕目前我国的粮食价格还要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时期,土地流转加速,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新型农业生产组织、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大量涌现,农机工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王金富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如何提升农业机械科技水平,如何做好农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缩小差距“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创新
王金富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机产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从行业看,农机行业大企业有待于做强,小企业有待于做专;从产品看,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
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方面,我国基本实现了主要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63%,但是仍然存在着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和许多环节的短板等问题。
在主要农业机械产品中,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品技术上还存在代差,特别是在大型化、精准复合作业、智能化等方面差距很大。
在全程机械化方面,尚有诸多短板。如在作业前端育苗以及种子处理方面能力不足;在粮食收获后处理环节,粮食损失、质量保证、统筹管理等方面还没有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生产过程中,土壤水源、生态保护、生物质再利用、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尚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在经济作物生产方面,目前我国全程机械化率水平还比较低,随着劳动力的不断减少,经济作物的生产面临困境,如甘蔗、棉花、土豆、蔬菜、牧草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急需突破和解决。
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王金富指出,结合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历史,农业机械技术和农机企业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深刻变革,我国“智慧农业”生产应当提上发展日程,有计划推进“互联网+现代农机”产业化。
科技创新提升农机供给侧能力和水平
王金富认为,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农业装备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农业装备制造的2025”和“农业生产的2025”,两者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面向“中国农业2025”,中国农机行业不再是单一的“卖产品、卖服务”,而是“提供解决方案”,即为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不同作物、不同规模、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现代农业生产解决方案。为此,中联重科适时提出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的业务战略,并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坚持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方面,中联重科目前可提供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从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成套装备和解决方案。
在粮食安全和粮食品质方面,中联重科一直坚持在粮食烘干和贮藏装备的研究和应用。截至目前,中联重科可以提供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先进适用的烘干机械,同时拓展到木耳、枸杞等经济作物烘干。同时,中联重科致力于用“互联网+高效烘干”,使作物烘干、储运、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打造“智慧粮仓”模式。
在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方面,中联重科已完成甘蔗、油菜等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下一步将重点拓展牧草、土豆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王金富指出,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3S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形成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时代将会到来。
王金富表示,中联重科“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公司农机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支持,大马力高端拖拉机、甘蔗收获机、节能环保与高效烘干机等高端农机产品自去年以来先后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竞争优势。
王金富提出,坚持农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是农业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农业大发展、大变革的形势下,农机行业必须站在为农业服务的角度,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主动与国家农业发展相融合,才能有效支持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