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38例临床观察

2016-06-21朱锦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8期

朱锦明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骨科,广东 肇庆 526100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38例临床观察

朱锦明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骨科,广东肇庆526100

【摘要】目的:观察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75例,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EPFN治疗,观察组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术后大腿疼痛病例均明显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PFNA、EPFN均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PFNA操作更为简便、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PFNA;EPFN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股骨干峡部到远端5cm间的骨折。股骨转子下应力集中,如果骨折位于此处,治疗相对困难,若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不合适则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相关并发症。对于内固定治疗的选择,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为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股骨近端膨胀髓内钉(Expandable Proximal Femoral Nail,EPFN)、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等,本文旨在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基于本院的实际情况,探讨PFNA、EPFN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75例,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2.1±4.5)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3d,平均(5.1±1.4)d;低能量损伤9例,高能量损伤2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1.8±5.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2d,平均(5.3±1.2)d;低能量损伤10例,高能量损伤28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经X线片、CT等确诊为股骨转子下骨折者;②均为闭合性骨折者;③首次确诊为股骨转子下骨折者;④精神正常;⑤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1.3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②开放性骨折者;③精神、智力、听力等异常者;④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⑤因故退出本次研究者;⑥治疗依从性低,不配合相关研究;⑦临床资料丢失者。

1.4方法对照组行EPFN治疗:全麻,在C臂X线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确认复位满意后,在病人大粗隆近端大约3cm位置行纵形切开,往股骨髓腔方向开口并插入导针,于瞄准器上装入主钉,扩大股骨近端后从大粗隆内开口位置插入股骨髓腔;确定深度,空心钻头沿着导针钻孔后小心取出导针、钻头,选择合适栓钉,放入栓钉;接通压力泵,在栓钉头部、栓钉尾部注入生理盐水,主钉瞄准器和套管连接并插入栓钉滑动限制螺丝刀,将栓钉滑动限制器锁紧,再拆除瞄准器、压力泵,将尾端密封帽上紧,冲洗伤口。

观察组行PFNA治疗:全麻,在C臂X线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确认复位满意后,沿着股骨干方向从大转子顶点近端约3~5cm位置向上作一条4~5cm纵形切口,然后沿着肌纤维方向将臂中肌分开;切口继续延伸到骨折位置,用点状复位钳、骨钩等作临时固定,然后环扎固定后内侧大骨块,复位满意,确定大转子顶点位置;在大转子顶点中心处插入一髓腔导针,C形臂透视确认位置后可以将主钉置入;调整主钉位置、深度,近端130°瞄准臂定位,沿着瞄准臂方向小心地插入螺旋刀臂套筒直到股骨外侧皮质,按照套筒方向将3.2mm导针钻入,透视检查位置,确保其侧位在病人股骨颈正中位;11mm空心钻钻开病人股骨外侧皮质,沿着套筒插入相应配套的螺旋刀片,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插入器,将PFNA螺旋刀片完成抗旋转锁定;锁定结束后,将瞄准器拆除,于病人远端锁定孔相对应的皮肤处作一条长约1.5cm切口,在远端处固定锁定螺钉,在髓内钉近端位小心地将髓内钉尾端密封帽拧入,冲洗伤口。

两组手术麻醉效应消失后,可以进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术后3~4d,可以进行髋关节、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以及直腿抬高锻炼。

1.5观察指标①手术指标:愈合平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②术后大腿疼痛例数;③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随访12个月,优即髋部不存在疼痛感,行走不存在困难,能够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良即髋部偶尔存在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手杖搀扶,能够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即髋部存在中度疼痛感,行走时需依赖他人搀扶,无法自理生活;差即髋部存在严重疼痛,无法下床活动,无法自理生活。

2结果

2.1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s)

2.2两组术后大腿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无大腿疼痛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例(P<0.05)。

2.3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1%,与对照组的86.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例)

3讨论

股骨转子下内侧皮质和外侧皮质分别属于高应力、张力集中区域,当外力作用时,内侧皮质骨所承受的张力要大于外侧皮质,所以一旦出现骨折,往往内侧骨块出现较多的粉碎性骨折,此外内侧区域由皮质骨组成,在术后可能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髓内翻畸形、螺钉切割股骨头、内固定断裂等严重并发症[2]。而手术操作技术、内固定选择则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EPFN外形与骨髓腔类似,是新型髓内固定材料,其主体由一合金柱状薄管、四个辐条组成,置入后不需要进行扩髓和交锁,能直接注水到髓内钉,使其膨胀变粗并紧密嵌合髓腔,能够有效地降低因扩髓造成的创伤、并发症;但因在手术过程中,注水速度和压力难以有效把握,若加压时压力过大、注水速度过快,栓钉头部过度膨胀,使股骨髓腔皮质压力出现过高现象,术后容易发生大腿疼痛[3]。PFNA是基于PFN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固定材料,其显著特点是可将螺旋刀片送入病人股骨头颈部,只需要1枚螺旋刀片就能固定股骨近端骨块至颈骨质、股骨头内;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反复调整操作位置,显著缩短手术时长,且刀片能提高和周围骨质的把持力和接触面积;刀片外侧具备加压锁定功效,对股骨头旋转、刀片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骨折间隙的进一步复位[4]。本研究结果显示,PFNA、EPFN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方法均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PFNA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大腿疼痛病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EPFN(P<0.05),表明PFNA在病情控制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股骨转子下骨折中,PFNA、EPFN均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PFNA操作更为简便、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文忠.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86.

[2]赵海生,徐耀增,王贵贤,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2(48):8368-8373.

[3]李光,陆晴友,潘玉涛,等.EPFN 与 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20(6):890-892.

[4]杨文彬,杨珂,王峰,等.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5,12(7):643-645.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51-02

(收稿日期: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