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鳅共作

2016-06-21

农家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排水口水草泥鳅

稻田共生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础上,使稻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具有明显的增水、增收、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在农村各产业中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以重庆为例,近年在大足、潼南等14个区县实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面积达到5.3万亩,平均亩产泥鳅等水产品72千克,亩产稻谷530千克,增产约10%,亩平利润达1500元左右,轻松实现“千斤稻、千元钱”的目标,达到稻谷不减产,效益大提高的目的。

1.稻田的基本条件。地势平坦,坡度小,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雨季不涝的田块;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为好,且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呈酸性或中性(pH值6.5~7),泥层以深20厘米为宜。稻田养殖面积不宜太大,3亩以内为宜,面积过大给生产上带来管理不便,投饵不均,起捕难度大,影响泥鳅产量。

2.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应直播的品种应是耐肥力强,矮秆、抗倒伏、生长期长、高产优质、抗病性能好的品种,选择中稻或晚稻为宜。尽量避免在水稻生长季节施肥、撒药。

3.稻田工程改造。①防逃工程。加固增高田坎,设置防逃板或防逃网,防逃板深入田泥20厘米以上,露出水面40厘米左右,或者用纱窗布沿稻田四周围栏,纱窗布下端埋至硬土中,纱窗布上端高出水面15~20厘米。在进出水口安装60 目以上的尼龙纱网两层,纱网夯入土中10厘米以上,两层拦网起防逃作用。

②鱼沟和鱼凼建设工程。在田间开挖鱼沟,鱼沟可挖成“一”“十”“田”“井”字等形状,深宽各35厘米,鱼凼设在进排水口附近或田中央,做到沟沟、沟凼相通,不留死角。鱼凼的面积根据需要可以为长方形、圆形等,深40~60厘米,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5%左右,凼底可铺一层塑料板或者网片,方便捕捞。鱼凼、鱼沟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作用泥鳅避暑防寒,施肥、用药的躲避场所,集中捕捞,还可以作为暂养池。

③进排水系统。建设独立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要高于水面约20厘米,在田坎的另一端,进水口的对角处,设排水口和溢水口,这样在进水、排水和溢水时,能使养鳅池中形成水流,均匀流过稻田,并充分换掉池中的老水,增加池中的新水。排水口要与池底铺设的粘土层等高或稍高,并在进、出水口加设用尼龙网片或金属网片制成的防逃网,防止泥鳅逃逸,溢水口设置于排水口上方,也要设置防逃网。

4.养鳅稻田的结构形式。目前有4种,沟凼式、田塘式、沟垄式和流水沟式。主要采取的模式是沟凼式:在稻田中挖鱼沟、鱼凼,作为鱼的主要栖息场所,一般按“井”字、“十”字等形挖掘。鱼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泥鳅的生长,宽35厘米,深20~30厘米,鱼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

5.施肥与消毒。在放种前进行消毒。用生石灰25~30千克对水全田泼洒。插秧前施足腐熟的有机粪肥作底肥。每亩施猪、牛粪100~200千克,繁殖培育天然饵料,促进泥鳅摄食生长。

6.苗种放养。①放养时间。在早中稻插秧完后即可放苗。一般选择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防止损伤鱼体。

②放苗方法。稻鱼同养模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第1 次除草后放养;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放养, 规格3~5厘米长鳅苗放养密度为1~1.5万尾/亩,规格均一度要好。

稻鳅轮作模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 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50千克,第二天施禽畜粪肥200千克。施肥后,曝晒3~4 天,使其腐烂分解,一周后,天然生物饵料比较充足时,放苗。

③苗种消毒:鳅苗在下池前要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生物,并使泥鳅苗处于应激状态,分泌大量黏液,下池后能防止池中病原生物的侵袭。鱼体消毒的方法是:先将鳅苗集中在一个大容器中,用3%~5%的食盐水或者8~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鳅苗10~15分钟,捞起后再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再放入养鳅池中,具体的消毒时间视鳅苗的反应情况灵活掌握。放苗时要注意将有病有伤的鳅苗捞出,防止被病菌感染,并使病原扩散,污染水体,引发鱼病。

④放养密度:视鳅苗的规格、鳅池条件和技术水平而定。鳅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水源条件好,饲养水平高,则可适当多放。一般的放养密度为:规格3~4厘米/尾,放养密度为15~20尾/平方米5~6厘米/尾的鳅苗,放养密度为10~15尾/平方米;规格7~8厘米/尾的鳅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尾/平方米。

7.日常管理。①施肥。晒田翻耕后,放苗前一周左右,在鱼凼底部铺设10厘米左右厚的有机肥,上铺稻草10厘米,其上再铺泥土10厘米,作为基肥,培育浮游生物。畜禽粪肥肥效慢,肥效长,对泥鳅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肥量,一次性施足1000千克以上。

②施药。一是先将稻田喷施1/2,剩余的1/2隔一天再喷施。二是喷雾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和叶茎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阴天或晴天的下午4时左右。施药前必须准备好加水设备以防泥鳅中毒后能及时加水,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捞上来,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

在兼顾泥鳅与稻谷两者的基础上,应注意:少施或不施农药,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杀虫(杀虫灯等)或生物农药,严禁施剧毒农药,用药时加深水位;分批下药,切忌将农药直接投入水中,应将其喷在稻叶上,在稻叶干后,露水干前喷洒效果最好;晒田要把泥鳅赶到鱼凼,要始终保持鱼凼有水。

③饲料投喂。一般以稻田施肥后的天然饵料为食,再适当投喂一些米糠、蚕蛹、畜禽内脏等,一天投2次,早上和傍晚各一次。鳅苗在下田后5~7天不投喂饲料,之后每隔3~4天投喂米糠、麦麸、各种饼粕粉料的混合物、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田中泥鳅总重量的3%~5%;具体投喂量应结合水温的高低和泥鳅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到11月中下旬水温降低,便可减投或停止投喂。在饲养期间,还应定期将小杂鱼、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磨成浆投喂。

④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泥鳅虽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肥水,但是如果水质恶化严重,不仅影响泥鳅的生长,而且还会引发疾病。饲养泥鳅的水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氧要保持2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6.5~7.5(一般池塘养殖时间长了均呈酸性,主要是氨氮含量增高)。

⑤防逃管理。泥鳅善逃,当进排水口的防逃网片破损,或池壁崩塌有裂缝外通时,泥鳅便会随水流逃逸,甚至可以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另外在下雨时,要防止溢水口堵塞,发生漫田逃鳅。

⑥防病管理。高温季节定期加注新水,换掉老水,每半月一次。当水质恶化严重时,应定期用生石灰在鱼凼鱼沟泼洒,消毒,调控水质。

⑦防生物敌害。在田埂四周外侧用网片、塑料薄膜等材料埋设防敌害(蛇、蛙等)设备,高度以青蛙跳不过为宜,一般为1米左右。到育苗后期在稻田上方还要架设用丝线等材料制作的防鸟网或者树立稻草人。

⑧水草移植。由于泥鳅苗种比较娇嫩,出膜后游动能力很差,所以在环沟中应当布置一些水草供泥鳅苗种下塘时附着栖息,同时水草还可用以净化水质。水草一般选用苦草、轮叶藻等,移植面积约占养殖面积的10%左右。如果水草过多生长,要及时捞除。水草移植时要用漂白粉消毒,杀死水草上粘附的鱼、蛙卵和水蛭等敌害生物以及病原体。

8.泥鳅的捕捞。①笼捕:一是在编织的鳅笼中放诱饵捕捉;二是将塑料盆用聚乙烯密眼网片把盆口密封,盆内置放诱饵,在盆正中的位置开口径1厘米大的2~3个小洞供泥鳅进入而捕捉。

②冲水捕捉:采取在稻田的进水口缓慢进水,而在出水口设置好接泥鳅的网箱,打开出水口让泥鳅随水流慢慢进入网箱而起捕。

③干田捕捉:排干稻田水,捕捉泥鳅。

400020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翟旭亮

电话:023—86716361

猜你喜欢

排水口水草泥鳅
泥鳅笼
滴水兽
排水口工程对京杭运河通航条件的影响研究
捉泥鳅
会叫的泥鳅
可裁剪地漏过滤网
硅胶排水口过滤网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