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思考

2016-06-21李健姜宇航饶子龙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个体

李健 姜宇航 饶子龙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思考

李健 姜宇航 饶子龙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中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如何贯彻和落实《课标》理念,应基于体育教师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基于教师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于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基于体育对教学内容合理的选用……其中体育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从课程的角度、教学的角度、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实施中要用各种方法、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手段的运用也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给予积极的评价。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机制、兴趣的维持保持等理解或关注不够,在方法的运用、策略的选择等方面有值得思考和提升的空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体育教师深入研究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内在本质,本文从影响兴趣的相关因素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一、兴趣的相关影响因素

(一)兴趣、需要、动机与情绪、情感

1.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是从事活动的动力因素之一。人的兴趣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兴趣具有倾向性,因此是可以培养的。兴趣分为:物质兴趣与精神兴趣;个人兴趣与社会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需要。学生的主观兴趣主要指针对体育课程的不同的个人需要和想象,它可能是被学生可以意识到的并且作为自己行动目标的,也可能是在经常的无意识情况下引起人们的行动,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兴趣有不同的品质,即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

学生体育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缺一不可。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2.需要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其中精神需要的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等。学生如果对某项活动感到需要,就会积极地观察、参与这项活动。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需要一般是以一种不满足感或必要感被体验着,并以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经典的需要理论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的“需要层次论”和莫瑞的需要理论。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即: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莫瑞认为需要是用来解释个体的某种客观和主观的事实赖以发生的一种假象结构,它由内在的活动(过程)环境中的事件引起,可唤起身心的紧张水平。需要赋予行为能量并指导有机体的行为,他对需要进行了分类:原始的需要与从属的需要、集中的需要与弥散的需要、反应性需要与前反应需要、显露的需要与潜伏的需要、效应、过程和活动方式的需要。

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是多样性的,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需要的一般概念,还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不同性别学生、不同背景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改进教学。同时需要在发展方面又是有连续性的,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要了解和合理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要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分析其特点及原因,以便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由非外在的强化条件所指导的动机,指向行为或活动本身;外在动机指由外部奖赏或工具性价值所引发的行为动力。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原动力,它对个体活动的发展和维持有重要作用。关于动机的测量一般运用观察法、自我报告法、实验法、投射法。

体育教学中持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形成爱好进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作用。但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不够深入,使得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实效性欠佳。

4.情绪与情感

情绪、情感是提高人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的体验。情感是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绪带有情境性,变化快,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兴趣又与认知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与情感。

(二)兴趣的相关研究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发展,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兴趣对中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兴趣的维持对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积极作用;对于正在学习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学习和活动的创造性态度有促进作用。朱智贤先生认为:体育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它总是伴随着某种体育活动而产生,活动终止学习兴趣也就停止或消失,也可称之为短暂兴趣;间接兴趣是由体育活动的目的或结果所引起的兴趣,不会因活动的结束而消失,逐渐引发稳定的兴趣(持续时间较长的兴趣),它对坚持从事体育活动更为重要。马君(2002)认为,“成功的满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核心因素,没有成功的满足就没有学习兴趣”。杨宁宏(2004)认为,“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行为状态,具有多样性、普遍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前提”。张林等(2010)认为,“兴趣分为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情境兴趣指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特征对个体产生的吸引力进而激发个体产生一种即时性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兴趣指与个人价值一致的文本所引起的兴趣,是内在的、积极的,并与特定的主题联系在一起的兴趣形式,主要是以个体已经存在的知识、个体的经验以及情感为基础而产生的。兴趣作为一个动机变量指参与或反复参与特定内容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状态。兴趣也表现为一种情绪状态,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积极性,产生情绪情感体验;个体兴趣是由任务知识和任务价值作决定的,很难被改变”。Hidi(引用张林论文)构建了兴趣发展的四个阶段模型:“由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转化包括四个阶段,即激发的情境兴趣、维持的情境兴趣、最初的个体兴趣和稳定的个体兴趣。同时强调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兴趣发展中的作用”。

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直接兴趣,就会感到枯燥;缺乏间接兴趣就会没有继续锻炼的欲望和持久性,就不能通过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要素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

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需要关注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位体育教师都知道这句名言,并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运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分享成功喜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如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们关注内容、学情、方法的设计、场地的运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教师们从观察学生的注意力、生理负荷、学生互动交流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多元评价、过程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结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最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对兴趣、兴趣激发的理论与实践的构建及研究不够,在教学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对与兴趣相关的因素研究不够,或关联不够,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积极的情绪与情感的体验等,造成对学生持续运动兴趣培养不够关注;由于对兴趣的研究没有聚焦到问题的关键及相关因素的关联,对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与手段深度研究不够;对兴趣与爱好以及兴趣的保持,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影响认识不足。

三、持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由于个体兴趣不易被改变,国内外很多研究集中在相对容易控制的情境兴趣方面,因此,情境兴趣向个体兴趣的转化成为研究的聚焦点。按照层次需要理论及兴趣发展的四个阶段模型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在强调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兴趣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关注激发和维持情境兴趣的方法,满足学生个体的最初的个体兴趣的同时,帮助其形成稳定的个人兴趣。

(一)根据学生学段特点,持续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兴趣的稳定性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兴趣的不稳定的特点,体育教学及教学研究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不断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小学低年级应更多地安排符合其年龄段特点的“有趣的活动”,更多地使其体验快乐,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小学中、高年级应该在满足学生愿望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及倾向性,激发和不断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爱好。体育知识、技能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应增加其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储备,因为其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培养某种兴趣,就应使学生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积累,强化他们的间接需要,在其动机指向性的基础上,使其在有一定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强化运动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二)根据学生特点,关注直接兴趣,强化间接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开展有趣的活动,关注直接兴趣,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段特点等,给学生在感官上产生一种新异的刺激,虽然这种刺激反应表现强烈,比较短暂,但它是体育教学中持续使学生保持运动兴趣的关键,教师通过新颖的教学内容、有趣的体验游戏、巧妙设计的符合年龄段特点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还要关注兴趣激发的连续性、持续性、结构性、系统性。

(三)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由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因此,体育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关注和研究影响兴趣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个人兴趣,进而养成锻炼习惯(见表1、表2)。

表1 影响兴趣的因素分析及策略

表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学段特点

参考文献:

[1]张林,李玉婵,邢方.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的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25-29.

[2]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个体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