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
2016-06-21王利
王利
身边的老师一直强调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偏偏我是个随性的人,不喜这些做摘记、写感悟的方式。为此也不少被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过,但还是我行我素。
我从不给书做过多“装饰”,充其量只是用荧光笔画下感触颇深的句子。我喜欢随性地去阅读。
当我妈每次拿这来和我说事儿时,我都会理直气壮地把我的“歪理”塞给她。
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一,我比较懒,对于我来说,阅读是一个放松的过程,随性地阅读,心灵会更舒坦,更接近本质。若换作批注式阅读,恐怕只会让我更加厌烦。
其二,那些五花八门的批注,对于书来说,是一种附加的、无用的文字,因为阅历的改变,你对一本书感悟的深浅是截然不同的,这只会影响你的判断,我是不喜欢的。相反地,随性一点,每一次都是不同的体验,都是新的洗礼。书本是圣洁的,随性里也会带有一种朝圣、信仰的色彩。
至于拿荧光笔画句一事,我也确实有做过一两回。当时读笛安的《告别天堂》,其实有很多话是刻骨铭心的,例如“我们不是因为活着的惯性而活着的”这样的句子会莫名戳中内心,引起共鸣。有很多的书胜在情节,文中最感动的地方,是句子中的精髓,若有机会再捧起,荧光笔的记号可以引领我再刻骨铭心一次。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仿佛在一次次地捡拾珍珠,不断收获感动和美好,可能会更愉悦。
还有一次是读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很认真地拿笔画着,只是此书哲学思想很浓,无奈也只能看看所喜的句子,想想自己所喜的故事。那书后面其实是附有解析的,只是我觉得“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我也不想去打破我在书中所建立起的那个莎士比亚。
读书就是自己傻乐,就是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发现创新的元素。虽说我与其他人的读书方式有所不同,但好在我可以找到快乐,还可以庆幸我有所收获。
【主持人语】
本文行文轻松、随意,正和作者的性情一样,喜好自由,无拘无束。作者的读书方式,其实就是随性而读,的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书中获得更多快乐。“读书就是自己傻乐”,面对这样单纯的观点,那些功利性的读者是否应该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