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什么保护你——阅读

2016-06-21陈含章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息量借书书籍

陈含章

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打破时空界限的时代,借由它,我们得以足不出户尽晓天下事。信息的爆炸使我们成为人类诞生以来获取信息量最多的一代人,物质生活质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精神空虚的时代,我们刷屏,追剧,看电影,参与网络混战,真正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不读书,这不是个别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弊病。这个时代里,我们看似得到很多,有研究表明,现代人一天接收的信息量大约是古代人一年接收的信息量总和。另有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一个美国人一天大概接收34G的信息量。在十年前,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据,而今却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到底是应该庆幸,还是应当悲哀呢?

网络的诱惑成为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出现在我们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公众号里,这些充满诱惑力的平台割裂了我们的生活。这就像人与网络的一场战争,它带着美丽的假面而来,试图将我们的注意力席卷而走。往往有些缺乏自制能力的人在这场战役中丧失自己,成为网络的傀儡。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清醒,看清技术的意义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非干扰我们正常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读书,因为在这个普遍浮躁的时代,读书能真正带来安全感。你伸手翻过每一页书的罅隙,都能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而有些人,他的思考能力已经被洪水猛兽般的碎片信息吞没了。

梁文道,为了让人们以互联网的形式读一些真正有用的书,开设了一档名为《一千零一夜》的栏目,他希望以这个时代的方式,向中国人传达书籍的魅力。但遗憾的是,观者寥寥,评价鲜佳。

《黄生借书说》中写道:“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借书这种事情,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少有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保持着每月去图书馆借几本书的习惯,而更多的人,则是到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上下载书籍,那里原版书籍、外文书籍应有尽有。但这种资源的丰富,却极大地损毁了书籍的珍贵性,因为能够轻易得到,人们便不会珍视。

爷爷曾给我讲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上学时看书的情景。由于资源极度匮乏,那时候一本书要被整个班级传阅,常常书到自己手上时,书脊都已经松散了,边边角角也卷得不成模样。由于后面还有人排队等书,他只能花几个晚上把书抄一遍,然后才能细细品读。

在我震惊,并且庆幸自己不用抄书的同时,也深深感到遗憾,因为我无法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青年对于书籍的热望以及看书时极度喜悦的心情。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们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如何才能找到,并保持对读书的热爱呢?当我们浸淫在互联网中时,是否会担忧自己还有一本书未读,是否会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看到那些冗杂的信息对我们生命的侵蚀?

一切都未可知,但一切终究会有个结果。我始终相信,科技会发展,也会停滞,经济有盛有衰,历史可高歌,也可颓败,但人类文化传承的力量不会终结,这个力量,就是阅读。

【主持人语】

本文大气,深沉,充满了思辨性。生活在这个信息铺天盖地、诱惑重重的年代,作者仍旧是清醒的,用充满忧思的情怀讲述了隐藏在繁荣背后的精神空虚。她所怀念的,是从前那个虔诚于书的年代。文章非常富有警示意义,意在唤醒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寻找。作为高中生,能有这样的眼界,实属难得。

猜你喜欢

信息量借书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图图借书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基于信息理论的交通信息量度量
书籍
借书
图图借书
如何增加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信息量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基于多尺度互信息量的数字视频帧篡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