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东升:泰康的重资产生态圈

2016-06-20林海

英才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东升泰康养老

林海

当外界不断纠结于挣不挣钱时,泰康人寿已经投身其中,陈东升说,什么事必须看得更远一些。

“上世纪30年代,日本生命人寿的董事长去美国考察,发现美国保德信保险集团用30年时间超越了英国保德信。后来,日本生命人寿又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美国保德信的超越。”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年,时任日本生命人寿董事长到访中国时讲给陈东升听的。“他当时说:‘这个故事也一定能够在你(陈东升)身上实现。”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笑着拾起往事。

实际上,续写这个故事,陈东升只用了20年。

如今,在资产管理规模上虽然仍不及日本生命人寿,但是泰康人寿却已经在新单保费等指标上超越了前者。

陈东升接受《英才》记者专访几天后,泰康交出了2015年“成绩单”:2015年泰康实现净利润近106亿元,同比增长53%;营业收入达1323亿元,同比增长34%;投资收益为486亿元,同比增长72%;退保金同比下降30%;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5%,提升42%。

在过去的一年中,泰康人寿频频抛出“大手笔”:以约2亿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写字楼项目;作为战略投资者成功入股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旗下的国投信托,改名国投泰康信托。

更让陈东升看重的,是一些现在“还不太赚钱”的项目:养老社区和医院投资。

两年前,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陈东升就表示,泰康的战略很清楚,要将“从摇篮到天堂”变成活生生的新兴商业生态。

2015年,泰康的投资收益已接近500亿大关,养老社区建设形成“八城联动”之势,投资并购医院,一套“保险+医养”组合拳已打得有模有样。而随着去年泰康人寿完成了对北京、广东惠州两块墓地的收购,“从摇篮到天堂”已经开始落实。

但市场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认为经济形势下行、盈利模式待解、定位高端难免“曲高和寡”,未来的风险如何考量。每建设一个养老社区,每投资一家医院,动辄几十亿的投入,资本市场、国内同行甚至海外机构投资者都在关注着泰康。这又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

“至少未来10—20年都要坚持去做,也只有保险公司能够做得来。”陈东升对《英才》记者说。

多年之前,源于认识到规模庞大的保险公司往往是社会主流产业的核心股东与核心资金来源,陈东升坚决地做起了保险行业。创立20年,如今泰康管理资产已经接近万亿,其间泰康完成了业内第一单基础设施投资、第一单另类投资、发行了第一笔次级债,如今又第一家切入养老产业、布道“医养融合”……当外界不断纠结于挣不挣钱时,泰康人寿已经投身其中。陈东升说,什么事必须看得更远一些。

大型险资为何鲜有举牌

国内大型寿险公司纷纷走上转型之路,从注重“量”的积累转而注重“质”的提升。但对于中小型险企而言,“保费论英雄”仍然是难以走出的怪圈。

2014年以来,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依靠“投资驱动负债”模式,通过银保渠道大量销售短期理财产品,规模迅速膨胀。而包括中国人寿、平安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在内的七大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从此前的接近80%,到2014年末的73%,继而下降到去年一季度的60%。

于是,整个2015年,市场不断出现频频“举牌”的险企黑马。部分公司大幅提高股票仓位从而使得投资风险迅速裸露。

一位大型寿险企业的高层曾对《英才》记者判断称,未来几年投资驱动型寿险公司的风险将集中爆发。大量寿险资金通过“短钱长配”失去了流动性,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大规模退保以及满期给付。这些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难度,中小寿险公司业务结构失衡的困局正在显现。

“去年险资举牌的很多,但很少看到几家大型寿险公司的身影。其根本在于各个险企之间战略规划不同、发展目标和方向不同。”陈东升说,“比如说我们销售了20年期的期缴保险,这意味着未来19年的资金来源,这其中的利润是源源不断的。”

2015年,泰康人寿保险销售各业务条线全面爆发,总规模保费跨越千亿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其核心业务、新业务价值持续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较2009年实行价值转型之初,高价值类业务、15年以上长期期缴类业务,占比均大幅提升。

持续优化的业务结构,支撑起泰康保险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使泰康人寿成为“偿二代”下为数不多的偿付能力大幅跃升的公司之一。

“我们靠的是几十万的营销员在销售保险,新兴寿险要从头建立起销售队伍难度太大,所以要依靠银保,”陈东升说。

投资高收益背后

相比险资的“黑马”们,一直以来,泰康人寿给行业的印象就是“稳健”,但稳健的泰康人寿却保持了多年持续领先行业的高投资收益率。

2005年,泰康人寿获得直投A股的资格后,时至今日,投资收益率已经连续11年在国内保险公司中名列前茅。

“行业近十年的年化投资收益率约在5%-6%,而泰康的年化收益率为8%-9%。” 泰康人寿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兼泰康资产管理CEO段国圣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

2005年至今,证券市场已经几经牛熊,但泰康的投资业绩年年优秀而稳定,这在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大起大落的资本市场很少有人能够经得住这种考验,泰康算其中之一。

“泰康在资金运作上注重投资决策机制和研究框架的完善。在系统地研究分析基础上做出尽可能专业客观的决策。”段国圣说。

“比如在权益投资的仓位决策上,公司会定期对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如宏观经济走势、市场估值水平、资金供求、监管政策以及市场技术层面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力求通过对市场系统全面的分析,得出对股票市场未来投资机会与风险的客观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权益仓位的调整。”正是在这种基于系统研究基础之上的投资决策,使得泰康抓住了2006-2007年、2009年、2014-2015年大牛市的投资机会,又在2007年四季度至2008年一季度以及2015上半年大幅减仓,及时保住牛市果实。

“泰康的投资文化非常尊重专业。在整体投资决策机制上,泰康资产建立了分层决策、分级授权的三级决策体系。通过对投资决策过程中资产配置、行业结构以及个股选择等不同层面进行专业化分工。自上而下决策层面之间有约束,同时自下而上,各决策层面之间又有支持。”

“我绝对不会干涉团队成员在其权限范围内的投资决策,比起股票选择,我肯定不如我的股票投资经理。”段国圣说。

“如果我告诉一个投资经理要买哪只股票,即使赚钱了,这件事情对公司投资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好的。”在段国圣看来,系统决策、专业分工的投资文化比短期利益重要得多。”每年,段国圣要面试1000多人,每个进公司的人才,段国圣都要亲自仔细把关。

如今,作为泰康旗下专业子公司,泰康资产无疑是加速布局泰康大养老、大医疗生态的“引擎”。2015年,泰康资产与天士力联合成立大健康产业基金,同时投资了京都儿童医院、安琪尔妇幼医院和奥泰医疗等医疗项目,在投资领域全力推进集团的医养战略。

另类投资方面,泰康人寿、泰康资产入股国投信托(入股后更名为“国投泰康信托”),搭建起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养老社区发展方面的金融产品创新平台,提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业务的协同支持,也有效满足了保险资金的多元配置需求。

非暴利产业非人人玩得起

2016年4月26日,泰康人寿位于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泰康之家·楚园体验馆正式开馆。截至目前,泰康已先后取得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8个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实现全国核心城市群医养社区“八城联动”布局。“未来5—8年,泰康人寿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

从2009年国内首个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试点获得保监会的批准,到2010年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再到2012年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在北京昌平奠基开工、养老社区生活体验馆开馆,泰康人寿在业内率先切入养老产业。

“我们早在2007、2008年就去拿地了。”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当时市场说我们是以养老为名行圈地之实,但现在大家都说我们机会把握得好,也看到了我们在扎扎实实做养老服务。”

下定决心做养老时,陈东升和刘挺军跑遍了美国大大小小20多个养老社区,也在国内做过许多尝试:在望京做过老年会所,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尝试过收购保利的项目,改造成“社区嵌入式”的养老。

最终,泰康人寿选择了把美国大型的CCRC持续照护退休社区模式作为主要的核心产品定位,邀请美国一流养老社区运营机构提供高质量培训,未来在养老社区将形成统一标准的服务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候鸟式”养老。

为了实现养老社区和保险产品的结合,早在2012年5月,泰康人寿针对养老社区的运营特征,正式推出“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为客户提供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安排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目前,泰康人寿与养老社区对接的保险产品有多款,起价为200万元,投保人至少需要一次或分多次缴纳总额不少于200万元的保费,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获得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产品到期后按年返还养老金直至身故,用于补充养老支出。

通过运用保险资金建设养老社区,进而对接养老保险产品和客户,并购医院实现和养老社区的资源互补,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产业。在泰康庞大的保险、资管、医疗养老的产业链条中,养老社区是链接各个板块的重要一环。

陈东升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客户入住率相对稳定,达到90%以上,入住期限在8-10年,就等同于一次性销售了10年的期缴保险产品。这对于泰康人寿未来的现金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支撑。

养老地产也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领域,仅在2014年,就相继有中茵股份(600745.SH)、上实发展(600748.SH)、越秀地产等公司宣布进军高端养老产业,拥有资金实力和产业协同性的险资表现则更为活跃。

前景虽然诱人,但要从中获利并非易事。从实践来看,养老地产不是一个高收益、高回报的行业,而且投资周期长,这与市场的预期大相径庭。

养老社区绝对不是暴利产业,是一个低回报、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大概是8—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里是不赚钱的。但未来产业成熟后,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虽然不是“暴利”,但能够从中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却是陈东升所看重的。

一位房企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房企做养老地产,实际上与做商品住宅、金融商业地产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因为都难以享受到拿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想要实现盈利却比商品住宅困难得多。”

投入周期长、盈利前景不明朗,许多企业在养老地产上都走向了轻资产的模式。远洋地产副总裁李建波就曾表示,“远洋地产目前布局的这些养老照料机构,房屋和土地都不是公司的,全部靠租用。”

但泰康人寿却是“重资产+管理”模式的坚定布道者。

刘挺军向《英才》记者解释道,“重资产的好处是你能按照一个长期目标,去完整地拥有一流的适老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和餐饮设施。形成规模经济以后,就可以快速地形成并能支撑一个庞大的服务与管理团队,泰康人寿未来品牌的积累、专业能力的建设、团队容纳能力、专业体系的积累,一定比小公司强得多。”

用陈东升的话说,就是泰康人寿既要做养老社区的所有者,又要做养老社区的经营者。这其中也蕴含了陈东升对保险行业的理解,大型的人寿保险公司,聚集了巨大的资金,所以在资产配置上,就应该持有一些优质的不动产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回报。

而能够熬过5—8年的建设周期,也得益于人寿保险负债周期长,也可通过其他投资保证公司正常运营。

“很多人只看到前面5—8年的建设期是没有收益的,”陈东升告诉《英才》记者,养老社区需要10年甚至20年来做,“但最终收益率不会低于8%。”

构建中国最大医院集团

在泰康人寿进军养老社区的过程中,陈东升发现,“医”和“养”是分不开的,此前主打的“养老牌”也升级为“保险+医养”新型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9月29日,泰康人寿与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前者战略投资入股获仙林鼓楼医院80%的股权。该院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泰康表示将为医院的运营持续投入超过50亿元。2016年4月9日,泰康人寿、南京大学、仙林鼓楼医院正式签约,仙林鼓楼医院挂牌南京大学附属医院。

如果单从盈利的角度看,投资一家全科三甲医院也许并不是一桩好生意。

从项目本身来讲,仙林鼓楼医院虽然有一流的硬件和国际化的定位,但也面临科室不全、医生不够的尴尬,如何定位,如何扭亏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综合医院投入量大,期限长,还要防范在经营管理上的风险。相比而言,投入相对较少、回报周期短的专科医院则在近两年受到资本热捧,增速也远远超过行业平均。

“我们肯定希望这家医院能尽早盈利。”陈东升也坦言。

但他更看重的,是这家医院给公司带来的业务整合效应——通过设立医院,泰康有机会将客户服务、保险理赔、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社区营销等业务实现整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业内人士为《英才》记者分析,通过控股或参股医院、健康管理公司、体检中心等,保险公司可扩大经营范围,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可以不再局限于对死亡、疾病等风险的被动管理,而是主动参与到从预防、护理到治疗的整个产业链,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仅靠专科医院显然无法完成这一闭环。

“短期看能赚钱的项目可能不是像南京仙林鼓楼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但它能提供的是一天就诊1.4万人的综合医疗服务。”陈东升解释道,“我们一定要把人寿保险和医养结合起来,形成像美国凯撒的模式,几千万的健康险客户就在我们的医院里。”

陈东升口中的凯撒模式,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该模式集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于一体,因此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成为一个利益统一体,提供服务后的结余资金可以在集团内部进行再分配,改变了在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缺乏节约资金动力的问题。

这样的整合式医疗可以为会员们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从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到病后康复,都会得到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

从国际经验来看,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对接成功的案例在国外也不在少数。韩国三星医院就是三星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旗下的重要资产之一。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都存在几家大型的医院通过不断地并购或新建医院扩大规模。保险公司入股公立医院,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可以利用集团化公立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

2015年11月28日,泰康人寿投资的首个二级老年专科医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在位于北京昌平的燕园养老社区落成。目前,泰康燕园养老社区已率先将“医养融合”模式落地,在养老社区内配建二级康复医院,提供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复、长期护理于一体的闭环整合型医疗保健服务。

按照规划,未来10年,泰康人寿在每个核心城市都要有一家三甲医院,按照目前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总投资规模50亿来计算,要实现这一目标,投入可能高达千亿。

“未来泰康医院要成为和泰康人寿、泰康资产和泰康之家一样的品牌,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要投入去做这一件事。”重资产+管理,陈东升信心满满,“我们未来肯定是中国最大的医院集团。”

上市真有必要吗?

长期“盘踞”在寿险行业的前五位,净利、营收稳步增长,总资产也节节攀升,泰康人寿何时上市,是外界问陈东升最多的问题。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泰康人寿的经营管理已经非常透明,上市也可使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募集、兼并收购扩大自己的事业,但陈东升并不着急。

近年来,泰康人寿一直专注价值转型,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在价值指标的排名上明显超越了规模排名。加之新业务多为长期期缴产品,其寿险核心业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泰康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5%,较2014年上升42个百分点。随着“偿二代”落地,这一数字会更高。

“第一,泰康人寿的资本很充足,没有必须在某一时间点上市的压力。第二,现在资本市场并不乐观,也许并不是最佳的上市时机。第三,公司对新业务板块的布局正在投入期。”陈东升向《英才》记者表示。

回顾2004年,陈东升曾公开提出,泰康人寿的最佳上市时机是盈利能力达到8亿-10亿元。完成这个目标,陈东升只用了三年时间。到2007年,泰康人寿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400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

此时也许是泰康上市的好时机,但随之而来的2008年让人始料未及。中国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股灾”,从6100点到1600点,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速降过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22万亿。与此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袭来。

彼时,陈东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泰康人寿绝不为上市而上市,并声称2008和2009年均不会上市。媒体猜测,这种底气来自于泰康一直靠自身资本积累支撑公司业务发展和扩张,这确实是泰康与其他同业公司不同的一种能力。

时间来到2011年,受到宏观经济形势、银保新规,以及消费者理财偏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寿险行业整体受到冲击,增长放缓。尽管如此,泰康人寿仍取得了全年规模保费826亿元的不俗成绩。也是在此时,泰康人寿迎来了高盛入股。

此前,对中国保险业表现出极大兴趣的高盛曾携手大摩参股中国平安,在10年间获利10倍以上。此次入股泰康人寿,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整体上市”的路径之一,同时高盛也将对泰康人寿上市提供很大的协助。同年的泰康人寿15周年庆典上,陈东升也喊出了“力争在三年内实现A+H股上市”的口号。

一晃又三年,在“上市计划”的时间节点上,泰康人寿开始了密集的股权转让:2014年4月,中远财务挂牌出售泰康人寿股份3347万股;5月,中外运长航出清其持有的泰康人寿1.17亿股;6月,中仪集团挂牌出售6693.75万股;7月,中国交建将持有的8369.19万股股份公开挂牌转让;9月9日,中仪集团将其持有的3500万股份挂牌转让……

陈东升此前曾将国有股东退出分析概括为国企改革需要、自身经营考虑等原因,但市场依然将此举理解为“理顺股权结构,为上市清障”,此时关于泰康人寿上市的呼声也最为强烈。

“来自股东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陈东升对《英才》记者坦言。“当然也包括他们——”陈东升指着办公室中的泰康人寿工作人员说。

此前,泰康人寿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15年12月31日,泰康人寿核心骨干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共计4612人,均为泰康人寿及其子公司领取薪酬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股份约为1.28亿股,占公司股本比例约为4.69%。

实际上,无论是陈东升本人提及的“上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经济环境复杂”、“无资本需求”等原因,还是市场上“IPO之前要尽可能集中股份”等分析,其实泰康人寿迟迟不上市,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陈东升将更多的考量放在了未来,正如20多年前创办嘉德拍卖、宅急送,近几年又开始“死磕”养老产业一样。

“公司保险、资管、医养协同的商业模式属于全新商业模式,尤其是医疗和养老板块,处于大规模投入期。”陈东升对《英才》记者表示,“公司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要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和持续经营、持续发展。”

显然,作为一家追求未来增长的传统寿险公司,特别是在规模庞大的养老和医疗板块正经历长久的投入期时,陈东升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

猜你喜欢

陈东升泰康养老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生命惊奇
——泰康艺术精品展
松辽盆地泰康地区四方台组铀成矿条件分析
武汉泰康之家·楚园的室内外照明设计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陈东升:“92派”的领军人物
陈东升:心无旁骛做正确的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陈东升敢为人先的“92派”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