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

2016-06-20张凤

大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张凤

[摘 要]课程互选模式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构建课程互选机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为例,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挖掘课程互选深层次需求、构建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发展联盟,建立均衡的利益机制等途径,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

[关键词]课程互选;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67-02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施的前提是校际间的课程互选。课程互选,指相邻地区任何一所高校都可以按照规定开设课程供其他院校学生修读,任何一所高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本校的有关规定修读其他高校开设的课程。[1]通过构建校际间的课程互选机制,不同高校的学生不但可以学习本校的课程来习得知识,修得学分,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选修协议中的其他高等院校的课程来弥补本校课程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不足,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

近些年,我国高等院校不断尝试以协议或联盟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互选实践,如九校联盟、北京教学共同体、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高校联盟等。这些实践虽然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受到相关机制、管理不完善等的制约,校际间课程互选的实践大多停留在探索、试运行状态。为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课程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本文尝试探索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期冀对相关研究能有所裨益。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

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内目前分布有本科高等院校19 所、高职高专院校28所。[2]这些高校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心城市南宁(其中1所211高校、17所本科院校、24所高职高专院校),北海、钦州市高等教育资源极少(本科院校北海、钦州各1所,高职高专院校北海2所、钦州1所),防城港市无本科院校,仅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经济区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现象十分严重。解决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成为全面提高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通过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能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北部湾经济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增强资源共享意识

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必然会面临诸多阻碍与冲突。增加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尤其是北部湾地区四市存在空间的距离、地域上的差异,可能造成各校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校际课程互选的实施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塑造,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能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任何一场教育的改革都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做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准备,有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以及它即将带来的重大变化。在知识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等都受到各自学校的局限和制约,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校际课程互选机制的构建是各高校发展的共同诉求,有利于整合各大高校的有效资源,充分利用各大高校的突出优势和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应更新教学管理理念,转变陈旧的、独立封闭的办学理念,增强合作共赢的意识,积极建构校际课程互选。我们应打破各高校之间各自为营、单兵作战的状态,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不仅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与其他高校的差距,存在竞争的一面,还应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相互合作的利益契合之处。各高校应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挖掘校际课程互选的深层次需求

充分认识并挖掘校际课程互选的深层次需求是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是推动课程互选的实践主体,学生选课的动机和内在需求便是构建课程互选的内驱,是推动课程互选机制的不竭动力。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校学生的数量显著增加,仅仅依靠本校的学科、课程和师资队伍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外校的精品课程、优势专业等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应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基层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和选课需求;同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调研,根据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联系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场的就业前景,充分利用不同高校各具特色的优势,更大范围地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这样可以打破当前课程互选中存在的强制学生参与课程互选,“为互选而互选”的被动局面,建立基于学生需求量、满意度的课程遴选、淘汰机制,努力推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共享。

(三)构建优质课程资源

优质课程的建设是构建校际课程互选机制的关键,利用各大高校学科齐全、优势特色专业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在北部湾地区开设跨地域、跨校区、跨学科类课程。采取校际合作联盟的方式,充分整合各校课程资源,建设优质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校际课程互选,选择跨校区、跨学科的同一层次的优质特色课程。如此,各高校之间能形成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发展态势,能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针对北部湾地区跨地域的特殊性,优质课程的建设应包括加强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互选。网络教育课程能克服北部湾地区时空的限制,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的高校学生在本校的教室内就可进行跨地区、跨学校选课、听课、评课,这使得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学生资源能实现真正的共享,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规范优质课程的建设,通过政策和制度的指引与约束,采取与职称评定挂钩、计算工作量等方式,鼓励教师建设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提升校际互选课程的质量,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和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设独具特色的校本化课程。同时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审,对优质课程进行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广大教师开设优质课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构建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发展联盟,建立均衡的利益机制

目前国内外发达地区和国家解决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均衡供给及有效利用的问题,多采取大学联盟(如美国的长春藤高校联盟、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联盟、辽宁的高校教学联盟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在广西构建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发展联盟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通过联盟的形式来实施校际课程互选,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平衡各高校因课程互选而带来的一系列利益问题。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发展联盟应由市教委代表、各高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各校学生代表等成员组成,以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的整体发展态势为立足点,着眼于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本校的合法利益,还要兼顾各高校间的整体利益。因此,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发展联盟应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加入,站在更宏观、长远的角度统筹校际间因课程互选所带来的利益关系。因为校际间课程互选涉及诸多利益群体:各所高校的学生、教师、各所高校本身及政府部门等,要确保校际课程互选顺利有效进行,就必须协调好各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建立均衡的利益机制。

利益均衡与优胜劣汰相结合。校际间的课程互选应实现利益最大化,达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充分调动校方支持配合课程互选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稳定的利益均衡机制。各校际间的利益均衡是建立课程互选机制的根基和保障,能有效地促进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丰富、完善。在利益均衡的基础上,应实行动态管理,进行课程资源的优胜劣汰。通过政策、制度的引导,经费的扶持激励校方完善、提高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和评价标准,严把课程质量关。根据课程开设的情况及学生选课的情况,对部分课程进行淘汰制,以此促进课程互选机制的良性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1] 林伟华,丁明珠,李伟.相邻高校公选课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4):71-72.

[2] 2010年广西教育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门户网站[EB/OL].http://www.gxedu.gov.cn/Item/250.aspx 2011-11-16.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