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6-20樊利华田力雄刘爱民
樊利华+田力雄+刘爱民
[摘 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独立学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举措主要是落实“一把手工程”,做好院系二级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思路,开发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升级就业服务水平;针对困难就业生,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50-02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总数为4167人,从2012届开始连续三年毕业生人数保持稳步上升。
(二)毕业生结构
1.毕业生的学科分布。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涉及7个学科,分别为工学379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1%;理学207人,占毕业生人数的4.97%;管理学189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45.55%;经济学429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0.3%;文学92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2.22%;法学24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5.81%;教育学86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1%。
2.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男生1666人,女生2501人,男女毕业生比率为 1:1.5;从生源地方面来看,主要来自山西省,共390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3.71%,其余分别来自19省,共262人,占比6.29%。
(三)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与毕业去向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总数为4167人,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就业人数为3610人,总体就业率为86.63%,未就业人数为557人,比率为13.37%。未就业学生主要以考研、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筹备创业的学生为主。毕业生总体流向划分为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参军入伍、基层就业、单位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单位用人证明)、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未就业。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总数为4167人,其中国内升学30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25%;出国出境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74%;参军入伍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17%;基层就业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07%;单位就业323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7.51%,其中395人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占毕业生总数的9.48%;自由职业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8%,未就业55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37%。
二、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分析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的为3610人,其中签约国企的为298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8.25%,签约合资企业的为10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0.28%,签约私企和民营企业的为2466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68.31%,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为70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1.94%,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为325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9%,其他单位为441人,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12.22%。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情况分析
根据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显示,排在我院毕业生就业行业前5位的是:商品流通类服务业、旅游酒店类服务业、文化类服务业、教育科研类服务业和金融类服务业。以上行业中签约率最高的专业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签约率为45.88%;旅游管理专业,签约率为45.28%;广告学专业,签约率为45.9%;音乐表演专业,签约率为53.6%;金融学专业,签约率为25.49%。这显示了我校专业就业的相关度较高,也充分反映了学院以培养商务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特点。
(三)毕业生就业流向相关分析
1.升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有30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25%;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研究生录取院校包括11所985高校,50所211高校。
2.出国。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出国出境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53%。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对外交流学院举行与国外大学交换留学生项目、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的影响带动下,我校毕业生积极申请攻读国外大学的研究生。
3.创业。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生中有49人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18%。创业学生以会计学院、经济系、艺术系、信息学院的学生为主,他们创办的公司包括实体店和网店,涉及生活、服务、教育、食品、电子、养生美容等方面。
三、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举措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做好院系二级服务平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建立了“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由学院副院长作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学院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组织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竞赛、召开招聘会、组织实习参观等。各系成立就业服务站,由各系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再配备一名就业服务站站长,根据各系专业学习的特点组织就业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如会计学院开展“大学生成才规划”指导,信息学院开展“3+1”订单式培养模式,管理学院开展“零距离、零适应”实习对接服务等。
(二)创新工作思路,开发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大学生成才规划,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和分流培养。在一二年级学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三年级开始,学院要根据大学生就业目标的不同,实施主干课程统一授课、课后分类指导和培养的教育新模式。信息学院与加拿大达内科技(中国)公司、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合作,设立“3+1”培养模式实验班,形成了“教与学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3+1”创新教育模式。计算机专业与软件专业方向的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理论学习后,在大四可以到专业培训公司参加学习、实习、实训,师从全国各大企业的项目经理,这让其顺利完成了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管理学院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提出“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课内外互补、校内外联动”的协同办学模式,先后与首旅集团、汉庭酒店集团等3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就业提供一条龙、多元化发展平台。
(三)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我院于2012年3月成了就业教研室,围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授课、咨询、科研工作。学院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大纲,把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纳入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将就业指导课按年级分模块化教学,并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中。从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指导学生围绕专业学习特点尽早明确职业目标,确定职业方向;大二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课堂》远程教学,讲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而将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传递给学生,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三开展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训平台,学生在创业竞赛中屡获佳绩,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创业意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创业潜能;大四针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学生们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讲解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就业,理性择业。
(四)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升级就业服务水平
目前,我校已建立多家实习基地。此外我院积极组织就业宣讲会,先后组织就业讲座67次,共有5201人次参加了讲座;组织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活动18次,邀请27名企业家代表到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共有2840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同时各院系组织了考研动员会、政策宣讲会、公务员培训会、出国留学培训、应征入伍等就业培训会,宣传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并组织专业性强的期货模拟大赛、营销实战技能大赛、法律文书大赛等赛事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院积极联系开展招聘活动,发布就业信息46条,公布702家单位7925个岗位的需求信息;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招聘会3次,共与300家左右的单位建立了联系;组织250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的“千企万人”招聘会;组织学院大型招聘会2场,参加招聘的企业主要有房地产、能源、教育、机械、文化、旅游、传媒、金融、贸易、证券等20个类型246家企业,提供3600多个工作岗位,近3000名毕业生参加了本次招聘会,近10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组织小型专场招聘会73次,473家单位到我院进行招聘,共有8682人次参加了专场招聘活动,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192人。
(五)针对困难就业生,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学院建立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模式,由各系书记、就业辅导站站长以及各毕业班辅导员负责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就业帮扶服务。同时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培训。此外,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针对就业过程中遭受挫折的学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辅导,从心理调适的角度帮助毕业生走出失败的阴影,重塑自我,让他们勇于接受竞争与挑战,最终成功就业。
[ 参 考 文 献 ]
[1] 周夏.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莫国志.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1.
[3] 黄巧敏.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1(12).
[4] 颜金.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探讨[J].科技信息,2013(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