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中国车企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2016-06-20刘照普
刘照普
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业跨上2000万辆新台阶,去年产销量均超过2450万辆,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针对中国汽车行业现状、特点、发展挑战,及“十三五”的汽车行业发展目标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这么多年,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发展现状如何?有何产业特点?
师建华:一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达27%,是名副其实的新车产销大国,一些知名车企的国际化步伐加快、规模提升,其中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和吉利进入2015年财富全球500强。
二是汽车工业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89万亿元、5.34万亿元、6.21万亿元、6.99万亿元、7.32万亿元,年均增速为8.4%。根据测算,去年汽车产业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9%;去年汽车产品零售总额为3.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2%;去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62亿辆,其中小型载客汽车1.36亿辆。
三是中国品牌车企进步明显。品牌车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11至2015年,中国品牌销量分别为1014万辆、1030万辆、1128万辆、1136万辆和1219万辆,年均增速为2.9%,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分别为611万辆、649万辆、722万辆、757万辆和874万辆,年均增速达6.85%,中国品牌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
《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师建华:一是中国品牌汽车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和品牌弱,其综合竞争力依然不强。二是创新能力滞后于产业发展,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不足2%。三是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善,零部件行业发展落后于整车,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多年,外资品牌车企在国内市场份额已超过一半以上,核心零部件行业基本被其垄断。四是中国车企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国际一流水准的企业和品牌。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汽车产业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有哪些?
师建华:一是到2020年,汽车产销规模达2800~3000万辆,其中乘用车达到2400~2550万辆,商用车达到400~450万辆。
二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建成5~6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20强。
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50万~18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达到400公里左右,整车能效接近10Km/Wh;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