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野果源:好水果源于种植者

2016-06-20蒋钊霍然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野果社员草莓

蒋钊 霍然

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十字街镇赤榆村,于2008年4月11日成立,马廷东任理事长。目前有成员203个,草莓基地3000亩,蓝莓基地600亩、软枣猕猴桃120亩、板栗5000亩、艳红桃3000亩,经营具有丹东地域特色水果的新品种选育、种植、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先后获得东港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丹东市“农业信息化核心站”、辽宁省“科技特派员服务站”、辽宁省“重点示范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等荣誉。合作社生产的草莓获得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草莓文化节金奖,第十届中国北京农博会最受欢迎产品奖等。

当一颗成熟的草莓被采摘下来后它的生命就迅速进入倒计时:15℃以下可以存放两天,36小时后腐烂率将达到17%。马廷东和自己合作社的500多户社员一起,从事着这种娇贵水果的生产和销售,他们把草莓从种植基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缩短到省内24小时,省外(除新疆)48小时。“草莓每天都在坐飞机,我们好多社员都还没坐过。”马廷东这句话只道出了圣野浆果合作社的一个工作环节,他们得以占领北方草莓市场的奥秘远不止于此。

48小时与365天

春末夏初是合作社无比忙碌的时段。一大早社员们就在各自的大棚里忙活着采摘,他们要按照合作社的收果标准把达标的草莓采摘下来,送到东港电商物流总部a号仓库做抽检,合格后入库待分选、包装,再分别由集装车、飞机或快递运送到订单目的地。

另一边沈阳印双杰水果连锁超市已经在卸载前一天下午下单订购的“圣野果源”草莓,24小时内采摘下来的草莓清香四溢、新鲜诱人,等待着第一波顾客的到来。

理事长马廷东却显得喜中带忧。“现在着急的是,怕订单太多供不上货。”一张合作社成员基地分布图悬挂在办公室墙上,用红色五角星密密麻麻注满了合作社的基地,差不多覆盖了整个丹东地区。“丹东地区的优势草莓产区我们已经布局完成,还建立了板栗、软枣猕猴桃、蓝莓基地。”

圣野浆果合作社的草莓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线下与各地大宗超市、水果超市、社区超市签订订购合同,线上进驻天猫、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48小时内,从基地直接到消费者面前,马廷东认为对时间的把控就是对品质的把控。

除了忙于采摘,一些农户正蒙着脸猫着腰在地里栽苗,他们一天要完成7000棵的栽种,等到9月份再将这些繁殖的草莓苗定植到大棚里。

不同于其他草莓基地,圣野合作社的草莓基本从11月初就开始上市,足足提早了一个月。“不是打药,是我们采用的‘冷藏促早栽培技术,通过人为造小环境,控制光照、温度,提前花芽的分化。”马廷东介绍,合作社很早就与中国草莓协会、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也基于此,合作社的基地里随时都在更新栽培技术。“不是他们有什么新技术拿过来用,而是我们给他们提要求,把我们想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通过技术来解决。”

一年365天,圣野浆果合作社的草莓能从11月供应到次年7月,把上市周期延长到9个月再加上合理调配市场供应,使得社员们的收益得到更充分放大。“冬季提早上市能让农户收益至少翻一番。到4月份南方草莓基地出果很少,我们陆续介入,5月份我们的二茬果上市后南方市场基本就由我们主导了,而且利润是北方的两倍。”马廷东参透草莓市场的价格走势,通过把握草莓的上市时间、生长周期让社员们赚到了钱。

马廷东把合作社的运营方式概括为“农民+家庭农场+示范基地+科研院校+公司+超市+社区直营店+生鲜电商”,这种农超、农企、农校、农社相结合的产销路子,提高了合作社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走出了一条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农产品与大超市、社区生鲜店、电商联合对接的新路子。

把住源头,苦练内功

圣野浆果合作社草莓的金贵更体现在它充满高科技的生长环境中。

基地从2012年开始先后配套建设了物联网系统、农业环境智能监测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农产品监测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体系。信息化系统让合作社的草莓实现了“从田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可控。

搭建在大棚中间的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棚内空气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从而保证草莓生产无论是产量还是甜度、口感、果形都能达到相对稳定。视频监控系统更是能够通过手机授权随时随地查看。

新技术的应用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我们下一步打算开发新的项目,进行私人订制。”马廷东说这个项目想法其实来自消费者的诉求。“一些来采摘的顾客还是对化肥、农药心存疑问,看了这个视频监控系统后,就提出来想包一块地,既能随时用手机监看种植过程、生长情况,还能视为自己的草莓地,逢年过节把采摘的草莓送给亲朋好友。”

为了把住源头,实现整个生产过程可追溯,马廷东带动合作社推进信息化,但是信息系统的使用难度让很多农户犯了难,甚至设备装好了却不打开用,很长时间都成了摆设。马廷东走访农户了解完情况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每家每户发手机,教大家拍照。

领到手机的农户既疑惑又新奇,但出于对理事长的信任也一步步按照要求做起来:在草莓生长过程中,定期拍照并及时上传。合作社再把农户上传的照片集中汇总到统一的服务器上,就这样,马廷东就能够从总体上了解社员们的农事作业、农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而技术人员也能在这些过程中发现社员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用户科学种植、合理用药。

以手机为切入点,合作社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武装起来。“事后检测费用太高,而且很难执行。”在马廷东看来,要想培育好合作社的品牌,就要树立起口碑,而口碑来自于品质,抓产品品质必须从源头抓,在生产过程中解决。“要把监管做在事前,这样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的了。”

如今在每一盒“圣野果源”的草莓包装盒上都印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就能迅速获知这一盒草莓出自哪个合作社,所在基地,产自几号棚,采摘的时间等等。马廷东说:“合作社未来的打算还有很多,但生产让消费者信得过的安全品牌农产品这条主线不会变。”

走出去,让品牌更有影响力

2015年有两件事让马廷东特别有成就感。一件是合作社社员干劲十足,收入翻了一番。一件是在福州农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自为他颁了奖。

在从事草莓产业之前,马廷东也是一名“北漂”。当他带着一份事业心返乡创业时却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失败,缺乏经验、不懂技术、没有渠道、资金不足,创业初期所暴露出的这一系列困难都成为他之后解决问题的财富。

对于想加入合作社又缺乏资金的农户,马廷东以合作社做担保为其贷款,农户当年的收益就能还清,这更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打响“圣野果源”这个品牌,马廷东以合作社来承办草莓大赛,来自省内外的200多份草莓样品在经过检测后获得参赛资格,大家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社还积极参与到中国草莓文化节、北京农博会、国际农交会等,在更广大的舞台上推介自己的品牌。

“取名‘圣野果源,用意就是我们的合作社是水果之源,而好的水果则源于好的种植者。”马廷东始终认为在打造圣野果源品牌中,人是最关键的,人的素质决定着产品的品质,要树立品牌,必须通过发挥人的技术、人的能动性来实现。

在马廷东对合作社的发展规划中,草莓是打造合作社品牌的突破口,他希望将来可以通过这一个产品,将更多的农产品推送出去。

在圣野浆果合作社现有基地的后面,一个新的特色精品果园正在建设中,那是合作社新的未来。

猜你喜欢

野果社员草莓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巧分野果
野果里的乡愁
这些野果,你都认识吗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