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为啥会“燃爆”一座城市的活力?
2016-06-20解筱文
文/解筱文
马拉松为啥会“燃爆”一座城市的活力?
文/解筱文
近年来,马拉松在中国城市悄然兴起,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抹亮色。
4月,武汉马拉松(简称“汉马”)完美收官,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汉马比赛盛况空前,超过预计想象,除运动员之外,还有很多明星、社会公众人物也参与其中,更得到广大武汉市民大力支持,国内外舆论广泛聚焦,以多媒体形态,立体化广泛报道,社交媒体更是频现鲜活赛事信息。截至当天下午18:00,百度搜索“汉马”,相关信息约200万条,新浪微博相关信息接近80万条。
马拉松运动因其比赛场地的开放性和参赛选手的包容性,成为国际普及化程度很高的长跑比赛项目。近年来,在中国城市悄然兴起,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抹亮色。武汉,也同样被“汉马”“刷脸”,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都市奔涌向前的梦想就此点燃。
马拉松运动作为一个单项的体育赛事,为什么能引起现今城市如此高的社会参与和关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全民健身时代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城市人群的健康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休闲、户外等群体性运动人群不断增多,大众健身活动不断兴起,参与面更趋广泛,专业性增强,专业运动与业余运动之间的边界趋于模糊,尤其是社交媒体对此的广泛传播助力,促使人民群众的社会化需求增多,这些因素成为类似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城市兴起的群众基础和重要推力。作为地方政府、主办城市,举办这样的赛事,从某种程度讲,可谓是顺其民意。对于民众而言,也更愿意参与。他们不仅可享受群体性健康文化活动的乐趣,也能充分满足社交传播的需求。
二是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城市转型发展是一道现实课题。承办综合性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品牌。但因资金投资大、项目建设多、经济产出少、群体性参与弱、后期运营难等原因,在现今并不是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明智选择。而诸如马拉松此类的“短平快”单项体育运动,通过策划组织、商业运营、精心传播,也可以达到相当可观的效益。作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指数第二的武汉,此次举办盛大的“汉马”,就是一次充分的论证。
三是国际化城市的软实力支撑。中国城市多者都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发展中,除了要充分挖掘具有较强经济增长点的“硬实力”之外,更需要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塑造与之配套的软环境。通过马拉松运动这样的赛事,可以沟联起城市的靓丽文化线,通过人文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实现多点共赢。此次武汉赛事的战略运作可以说意蕴深远。武汉马拉松简称“汉马”,以一个“汉”字,尽纳中国传统文化之源,联姻国际马拉松运动,堪为最完美的命名。“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闻名于世的武汉,将秀美的东湖、壮丽的黄鹤楼、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等代表武汉、湖北,甚至中国的一些名片纳入“汉马”,打造“最美的马拉松赛道”,这种国际化城市传播和品牌塑造的无疑是助推武汉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四是对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检验。在人口集中的城市举办国际化赛事,其实反映的是城市对其服务功能的一种自信。因为,大型赛事是对城市服务功能的最好检验。这种检验主要考量赛事的科学组织、有效控制、危机处置等能力,以及配套保障设施、城市文明程度等环境因素。至少对交通、环卫等事业是一次重大检阅。“汉马”落幕当日,据媒体报道,武汉市交通非常平稳,报堵量、高德地图拥堵指数,大大低于平日,全市没有异常拥堵地区。受比赛影响的交通很快得到恢复畅通。比赛期间,有4300多人受伤,虽然是一些小伤,但对于举办城市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考验,但都得到妥善医疗救助。据组委会透露,赛后将逐步启动各类健康跑、环湖赛等小型短程跑步赛事,形成一城两马的综合型城市马拉松大赛,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和大众参与性。这也就意味着,因“汉马”,武汉市的城市服务功能会更完善。
五是现代城市精神塑造的良好载体。每一项较大体育赛事表面看是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或者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而实际上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文明的综合展现和更新。以人为中心的体育运动必然会给城市精神、城市气质注入新的文化因素。马拉松运动追求“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而现代武汉的城市精神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两者气质极为吻合。通过“汉马”这一“流动风景”,全方位将武汉的地貌特征、风土人情、生态环境、人文精神充分得以展现。其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个体奋进的触发和启迪。仅长江云APP客户端首次全息式直播,已有200多万人次收看了此次汉马专题直播。
“汉马”已经谢幕,下一个“汉马”必是蓄势以待。一个体育赛事就是以这样的身姿悄然走进民众,深入到城市的最美风物中,不断点燃一座城市的梦想。
作者简介:(解筱文,评论人、作家、战略管理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