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逆耳之言

2016-06-20陈琳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刺耳静心领导

文/陈琳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逆耳之言

文/陈琳

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领导干部每天与群众接触,讲话、办事、抓经济、搞调研、作决策、求落实,以及识人、选人、用人等等,能否做到“言能听,道乃进”,这不仅关系习近平对“四有”的要求,也关系到“四有全面”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关系到“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近期利益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发展好”的贯彻执行。群众的话七嘴八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有建议的、也有指责的,有夸奖的、也有骂人的,有爱护的、也有攻击的,对“逆耳之言”应怎样听、如何听、用什么样的态度听、听后怎么办?这是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刺耳的话要静心地听。来自群众中的刺耳话,因有刺激性,往往感到扎人、伤情,让人烦心、痛心、揪心、闹心。不过,刺耳话里有民怨。有些时候,正因为民怨得不到尽快、妥善解决,群众说话才刺耳。要知道,刺耳话里有民情、社情,甚至有国情、党情,所以说,刺耳话里有政治,对刺耳话要静心听,静心思、静心悟,从中听到缘由来、悟出道理来、找准症结来。“欲行千里思良驹,每临大事有静气”。静心分是非,宁静能致远。静心是化解刺耳话的一剂良药。静心始于安详,让心灵在喧嚣中回归自然;醒悟源于宽容,让心灵在沉思中洞悉世界。静心多一点儿,烦心就会少一点儿;宽容多一点儿,灰心就会少一点儿;凡事比别人多想一点儿,周详一点儿,头脑就会更加清醒,心态就会更加平和,也就会多积累一点儿教训、多增长一些能力,离问题的解决也就更近一点儿。心理上的平静能让你顶住最坏的境遇,接受最差的结果,并有希望拿回失去的一切。静思刺耳的话,会使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世界上最难超越的人就是你自己,很多人没有超越自己,结果平庸下来了;有的人把刺耳的话作为一种动力,他超越了自己,所以成功了。刺耳之言,多半是对官者的弯曲而来的。只有在听刺耳的话中改正自我,才能实现“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殊不知,恭维话是覆盖鲜花的深渊,刺耳话是跌倒后自己起来的拐杖。当你躺在功劳簿上洋洋自得时,刺耳话是一剂使你清醒稳重的良药;当你遇到挫折萎靡不振时,刺耳话是一只使人屡败屡战的号角;当你工作出现差错时,刺耳话是一盏使你少走弯路的明灯;当你违犯法纪时,刺耳话是一口使你迷途知返的警钟。实践证明,越是刺耳的话,在许多情况下,反映的越是重大情况、重大线索、重大问题,甚而是疑点问题、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冷点问题、盲点问题。所以说,对刺耳的话,不加分析地反之、攻之、毁之,则是一种愚昧、无知、愚蠢。司马光就此感慨:“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人,迈过坎坷,便踏坦途;越过高山,便见平川;走过雨季,便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所以,要敢听、能听、善听刺耳之言。

二、反对的话要分析地听。群众讲反对领导干部的话,一般都事出有因,言之有据。反对的话,不是一般的意见,也不是脑子一热而发泄私愤,往往是矛盾处于焦点、激烈,甚而见于思想交锋之时。听到反对自己的话,不要急、不要烦、不要气,更不能怒发冲冠、火冒三丈,与反对自己的群众顶、吵。俗话说:“一怒之下踢石头,只能痛着脚趾头。”毕达哥拉斯所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对反对自己的话,要有理智,具有耐心、忍性。如果听到一点儿反面的意见就沉不住气,耐不住性子,稍有所击就烦躁上火,那就很容易丧失理智,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闹出乱子来。人们常犯的一种错误就是以自我当中心,从自我的角度和立场看事情、想问题,而不顾及他人,这样往往会失之偏颇。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没有人注定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为此,人要少一分盲从,多一分清醒;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力;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分大公无私。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往往以怒制怒,以怨报怨,结果,不仅无助于化解矛盾,反而酿酒成醋。“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有理智者则方寸不乱。情理结合,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理清“乱麻”,解开“疙瘩”,化解矛盾,才能减少工作失误。所以,要沉着、沉思、反省,进行一番分析,找出群众反对自己的因果关系。群众反对自己也可能错误在自己一方,也可能在群众一方,这两个方面的情况都会存在的。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反对自己的话,不一定是全错的,也不能认为自己是全对的,错误的意见可以从另一方面反证正确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快乐人生是从完善自己开始的。听到反对自己的话,不妨来一个强制地省察自己,从灵魂深处剖析自己,超越小我、追求大我,找出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人,不能过分“爱惜羽毛”,不要怕损失“蜗角虚名”,把自我省察作为自我净化、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不计较群众的反对意见,以豁达的风度直面人生,就能远离许多烦恼;以谦和谦让的态度,把群众请进门,让他把反对自己的话讲完,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以宽容的胸怀对待群众,就能赢得诚信的回报;以热情的双臂拥抱生活,就能拓展有限的生命。对反对自己的意见,只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把各种意见不同、性质相反的意见摆在桌面上,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明辨是非,正确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群众,才能吸取教训,纠正错误,以后才能把群众的事办正确、处理妥善、不留后遗症。这样做,就会由群众的反对转化为拥护、赞成、夸奖和点赞。

三、批评的话要虚心地听。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决策、作风、行为,提出批评意见,这是民主的体现,是党的光荣传统,是思想建设不可缺少的“强肌”举措。误人容易识己难。一个人的眼睛再亮也看不到脖子后的泥垢,一个人的觉悟再高也有自己的认识不到的盲区。有时候即使认识到了错误,如果没有同志猛击一掌,很可能会放松自己。主动接受同志们的批评,不仅是有政治胸怀的表现,更是一种政治修养和必备的素质。群众的批评、指责,有时是心平气和的,有时则是疾风暴雨,或带有一定的辣味、火药味,对开展批评者不能态度粗暴,发生顶牛,闹势不两立,而是要细心听、虚心听、诚恳听,从中想出事由来。许多群众的批评话,是原汁原味的真话、实话、心里话。由于出自尊严的缘故,在生活中群众对不平则鸣、不满则怨、不公则提,敢于畅所欲言,有啥说啥、想啥说啥,不回避、不掩盖、不调和,这体现了政治的清明、民主的发展。人,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人,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不接受批评,何以知错识之患。正所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领导干部不能怕丢面子一意孤行,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下属不敢批评上级,这绝对是领导的悲哀。对来自群众批评的话,要虚心地听。虚心地听,并不是听后不了了之,是指对群众的态度要正,欢迎群众的批评,更欢迎有“麻辣味”的批评,并能把群众的批评作为一面镜子。对群众的批评虚心听后要做到“四思”,即一思批评是出以公心还是私心。对出于公心的批评,要积极地接受;对出于私心的批评,要耐心地讲明道理,使之真正明白,“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二思批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善意的批评是积极、健康、保护性的批评,恶意的批评是打击、报复和伤害性的批评,群众的批评多是善意的,要心存感激。三思批评是针对人还是针对事。批评对事不对人,意思是批评不是要与谁过不去,而是对某一错误现象不能容忍,对这样的批评必须加以改正。四思批评方法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有的批评人比较严厉、言语尖锐,有的批评人比较委婉、旁敲侧击,有的批评人循循善诱、软硬适度,这些批评只要大体没错,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多想他人的长处,多找自身的短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攻击的话要忍耐地听。攻击的话,似枪林弹雨,如刀光剑影,像狂风巨浪,往往使领导干部精神紧张,心情冲动,失去理智,不能自控,最容易产生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激化,出现针尖对麦芒的僵局,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不稳定性。一般人,听到攻击的话,会气不打一处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争个你高我低,矛盾很难化解。作为成熟的领导者,对来自于攻击的话,要不气、不急、不躁、不暴,要沉着、稳重、忍耐。自己忍一忍,让群众把攻击的话说完,心中的气出一出。这里的忍,不是窝囊,也不是无能,而是“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气量,是“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非凡气度,是“忍一点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的高瞻远瞩。古人说:“忍人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成熟老练的人素来将忍耐视为做人的一种修养,只有养成忍耐与宽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听到攻击的话,要强化“问题意识”。群众用攻击话帮助领导干部找问题、揭问题、查问题,这是一件大好事,这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是否有辩证思维能力和客观认识事物能力的检验。对存在的问题麻木不仁、回避矛盾,掩盖问题,不仅有违求真务实的要求,而且到头来是自欺欺人,成为个人进步和事业发展的阻滞因素。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愚蠢的人用自己的教训教育别人。发现错的价值往往不亚于发现真理。我们一切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早就说过:“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问题来回答和解决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又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群众用攻击的话促使我们查找问题,不能追究他们的方法、态度,要讲他们的动机、目的,这样做事是有力量、有诚意、有真心的表现,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攻击的话尽管事态扩大、尽管很尖锐,尽管方式急躁一些,语言伤人一些,但也应接受而不能拒绝,应善意听之、善言慰之、善行处之。俗话说:“笑语解怨气、幽默降火气,善心变脾气。”问题在自己,要尽快改正;问题在个别群众身上时,要通过“理”的教育,使之明白事理之所在;对达不到个人目的,存心找领导的碴子,刁难领导,明知自己不对,却要强词夺理、无理取闹的人,应义正词严,对他们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有建树的领导者,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坦然面对,并积极改善处境,争取有所作为。所以,要善于调整心态,始终保持冷静头脑,善于用政策、法律、党规、纪律、规矩、道理说服人、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这才是可取的态度和行为。

(责编/郭建民)

猜你喜欢

刺耳静心领导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除夕夜的青烟
行走中的静心
有些话
人去楼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静心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