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战略与改革
2016-06-20董天保
董天保
摘 要:探讨民办高职学生管理的战略意识、战略落脚点、战略战术,尝试提出可借鉴的学生管理改革思路。学生管理问题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一个发展难题,民办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职;学生管理;战略;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33-2
1 学生管理工作要有“战略”意识
1.1 着眼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看到学生管理中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管理对象在变化、管理的时代在变化、管理形势在变化、管理人员在变化、管理理念在变化、管理要求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中,这就必须用发展的方法论去指导学生管理工作。鉴于这样的思路,我们的管理模式就要随着发展变化的要求不断创新。一成不变、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管理模式是不存在的。
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管理的目的,管理人员自身发展也是我们管理工作的要求,凡是利于学生的发展,利于学院的
发展,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的管理模式,就是正确的模式,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理念统领学生工作。
1.2 依法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要依法治国,企业要依法治企,学校要依法治校,同样,学生管理也要依法管理。当然,这个法不仅指法律法规,还包括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我们要认真审视各项管理制度,是不是符合发展的要求,是不是有的已经滞后。正如邓小平所说,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而坏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同样,我们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把差学生管成好学生,差的制度可以让好学生变成差学生。其中是否用发展的理念来设计制度,来审视制度,才能把学生管理的全盘工作布局在先进科学的框架之内。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执行,而是首先要确定怎样管理。有时一忙起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出了这个问题,订个制度;出现那个问题,补个规定。结果制度一大堆,却支离破碎,难以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更难谈上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和理念来建立管理体系。
1.3 有序操作
有序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生管理内容庞杂繁多,表面看来杂乱无章,其实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可循。要在顶层设计时就把各个管理环节模块化,归纳成有条理清晰的操作流程,设计好各种预案,在实施中再加以完善,就能做到有序操作,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如果对这些顶层设计重视不够,在操作中又人为添加一些随意的主观因素,那必然使管理成了救火,哪儿有问题扑向哪儿,明天会怎样心中无数,疲于应付,被动工作,焦头烂额,叫苦连天,更谈不上有序操作和科学管理。所以,要做到有序操作,决非易事,真正能把主要工作纳入事先设定的程序,那就是高层次的管理水平了。
1.4 渐进创新
创新有个过程,是渐进地进行的。如果一味追求创新效应,来个对过去的彻底否定,实行全新的一套,那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冒险,后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步子太大是急进冒险,步子太小是因循守旧,这里的度要把握好。在学生管理中,既不能丢掉传统的管理模式,也不能懒惰地认为过去这样已经很好。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是学生是否在稳定中成长。这个稳定是动态中的稳定,是发展中的稳定,而不是一潭死水的稳定,不是个个做小绵羊的稳定。我们要看到,时代在前进,我们的管理对象与若干年前肯定不一样,他们有新时代的思想,有新时代的追求,有新时代的兴趣,也有新时代的新毛病。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渐进创新地开展工作,要让我们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管理目的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中积极健康地发展。管理也是教育,是更实在的培育,要把这些理念贯彻到我们的管理中去。现在的管理已远远不是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管和理,而是集教育、服务、关爱与一体的管理。
所以,要“持之以恒”,要“润物细无声”,要潜移默化,才能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渐进创新。
2 学生管理要有战略落脚点
2.1 创两校
即创建平安学校和浓厚影视特色艺术氛围的学校。平安是一切管理的底线,无须赘述。而创建浓厚艺术氛围决非易事。这也是我校特色,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需要,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的。因此,在学生管理、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注重影视特色艺术氛围或专业特色氛围的形成。
2.2 强两队
一是教师干部管理队伍,一是学生干部管理队伍。这两队是管理的双冀,必须加强建设。前者队伍的人员是基本固定的,而后者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对两支队伍的建设是有区别的。前者要定编定岗,力求稳定,提高素质。后者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他们与学生更亲近,更了解“一线情况”,管理成效更大。但要抓好进口关,不要给队伍建设留下先天不足,还要激励他们工作,信任他们工作,放手让他们工作,但要讲究信任到什么程度,放手到什么程度,因为他们终究代替不了教师队伍的管理。要加强两支队伍的培训,同时要让他们在管理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锻炼。有了这两支有力的队伍,学生管理就能实现高效。
2.3 拓素质
这儿讲的拓素质,是指管理中把拓展学生素质作为重要目标。要拓展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提升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要通过这些举措和学生管理,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办学的软实力。要注重建立一支校内外互补、专兼职结合的素质教育队伍,开设形式多样的素质培育平台,才能有力地保障学生全面地成长成才。要使学生毕业时拿到两个证书即专业毕业证书和素质拓展认证证书。这些将有利于他们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已越来越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还能做什么,而这些在素质拓展认证证书里都有详细记载和说明。我们只有贯彻素质培养的理念,在管理中更多地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不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学校的美誉度也会随之提升。同学们会更进一步地增强对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2.4 控指标
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又不能留下死角,这就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我们抓住重点指标就是抓主要矛盾。只要控制好一些重点指标,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把一些指标控制到量化的程度,如到课率、违纪率、流失率、毕业率、就业率。到课率体现的是学风,违纪率体现的是校风,流失率体现的是管理成效,毕业率体现的是教育质量,而就业率则是我们培养目标有否实现的最终评价指标。这5个率都很好了,我们的管理和教育就是成功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把这5个指标抓好,就是抓住了管理的“牛鼻子”。
3 落实学生管理战略的主要战术
3.1 抓两头,促中间
抓好积极学生,他们很快就会起到表率作用,能立竿见影。抓好问题学生,就抓住了问题发生的“源头”。把源头管好了,流出的自然是活水。抓开学初,就是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抓学期末,是抓好“算账”,奖好罚差,是管理结果的兑现,没有兑现就是说话不算数,就无法维持“法”的尊严,对以后的管理后患无穷。抓好入学与毕业阶段的教育,入学教育好不好,关系到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各项管理的难易程度,而毕业生离校前,有的学生问题较多的时期如债务问题、情感问题等等,容易出现突发事件。而每天的早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也是管理的起点和难点,晚上去学生宿舍转转,这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时段。需要强调的是,抓两头不是说对中间就不管,而是说在这两头上要下更大的功夫,要作更大的努力,把两头坚决抓好,带动中间。抓两头是抓重点,抓准了,事半功倍;抓不准,那就是捡芝麻丢西瓜了。
3.2 精细与粗略相结合
分清重要工作与次要工作是第一步,如何做好工作是第二步。要把握具体工作对象,有精细有粗略。如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工作要精细,对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可以粗略些;对重点控制的指标的管理要精细,对务虚工作可粗略等等。我们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有轻有重,有忙有闲,不能搞平均主义,否则还能成为曲子吗?
4 改革现有学生管理体系的思考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也是硬道理。正如邓小平所说:“不改革开放,只能死路一条。”同样道理,学校也是这样,一切都在发展,那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在要不要改革上已形成共识,一定要改革。问题是如何改革?
笔者考察了一些高校,各有各的改革思路和管理模式。有一种模式,本人认为可以借鉴,具体思路如下:
6000人左右学生规模的民办高职院校如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由于人力资源紧张,办学经费紧张,可以尝试“一级管理”模式:各二级学院只管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学生管理工作交由学生处(学工部)统一进行。表面看这样似乎有悖于全员管理的理念,实际上是把有限的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紧要处。目前,各分院在花大力气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又在花心血进行着大家基本相同的检查管理:你在抓到课率,我也在点人数;你在检查有无违纪,我也在那儿观察记录;你在往学生寝室跑,我也在往学生寝室奔……这显然很难说是科学的管理。当然,这也有其历史原因,过去各个系小而全,既抓教育,也抓管理,后来系升格为二级学院,也就“理所当然”地沿袭了这种各自为政的模式。二级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科研等各个方面都要拿出全部精力来积极推进,如果再让常规的学生管理消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得不偿失的。而问题的另一面是,学生处(学工部)成了检查和督促各分院学生管理成效的观战者、检查者、考核者,这儿又多了一个检查考核层级,多了一个工作环节,当然也多了一份工作量不小的任务,为什么不能一竿子到底呢?学生处(学工部)直接管到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岂不更好吗?也许有人说,那样的话学生处(学工部)的力量远远不够,是的,那么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与班主任不就是力量吗?他们直接归口到学生处(学工部)不就结了?也许又有人说,那和原来还不是一样!仅仅人员归口不同而已,非也!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度和运用,其效果就不是分散状态下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会大于二的。
总之,我们在民办高职学生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上等都有很多感触,感到有很多地方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形成新局面,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