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杨城郭: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

2016-06-19李朦萌

大众考古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扬州考古

绿杨城郭: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

2016年11月3日下午,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协办的第七期“南京大学考古名家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扬州唐城工作队队长汪勃先生,为南大师生带来了题为《绿杨城郭: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贺云翱教授主持。

汪勃先生介绍了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情况,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扬州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考古发掘情况。自2011年起,扬州城的发掘研究工作的重心再次回到蜀岗城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勘探。

其次介绍了扬州城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包括春秋时期“邗城”的相关研究、楚汉六朝广陵城的发掘与研究(战国楚广陵城、汉广陵城、六朝广陵城)、隋江都宫城和东城的发掘与探寻、唐杨吴时期扬州城的发掘与研究、两宋时期的扬州城以及明清时期的扬州城。

最后,汪勃先生和大家探讨了扬州城的城门、水门和水关、相关水系、蜀岗古代城址轴线的蠡测和扬州城用砖的问题。

扬州城从春秋建城直至明清乃至当代,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发展的城市,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不论是吴王筑“邗城”抑或楚广陵城,扬州城的功能主要限于“城”,“市”的功用应该较弱。

从汉广陵城开始,扬州经济开始发达,作为盐铁贸易流转枢纽,“市”的功能逐渐增多。隋唐五代之扬州城,更是风花雪月之文化城市,一度成为当时全国乃至世界贸易的中心之一,“市”的功能进一步增强,进而促进了蜀岗之下百姓生活的区域——罗城的诞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唐子城是中国古代子城制度的重要实证,唐罗城的城市格局开创了城市打破里坊制的先河,摆脱了中世纪封闭禁锢的城市制度的束缚,或即是中世纪封闭禁锢式城市向近世开放式城市格局转折的表现,对唐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炀帝在位期间、杨吴杨行密时期、南宋初年,扬州还曾一度成为政治中心。

讲座现场

晚唐、五代、南宋、元初,战火频仍,兵燹不断,宋代的扬州城是在杨吴扬州城的基础上缩建而成的,而南宋时期的扬州城成了宋金、宋元战争的军事桥头堡。南宋时期的扬州受战争形式所迫曾多次修造城池,回复到以“城”为中心。以防御为主的“宋三城”格局,构成一个整体防御工事,达到了易守难攻的军事防御目的。两宋时期的扬州城,是先收缩,再被动扩大。

明清及其后,扬州又回归为“市”为中心的城市形制。总之,扬州城是一个集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为一体的地方城市或都邑。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城,中国人心中需要“城”,这也是现代中国人依然需要希望生活在“城”里的思想根源所在吧。

扬州城遗址内涵的丰富历史信息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上可追溯到春秋,下则延伸至明清,具有层叠、连续、动态发展的城市特点;保存至今的各个时期城池的水系显现出运河与扬州城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城防体系依从自然,合理巧用,反映出古代先民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因地制宜科学建城的水平和成就。(李朦萌)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扬州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南京大学“艺术的跨媒介研究”高端论坛举行
三星堆考古解谜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考古”测一测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