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桥遗梦”福建屏南廊桥遗产的民间信仰

2016-06-19陈云娥

大众考古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华光万安经文

文 图/陈云娥

“廊桥遗梦”福建屏南廊桥遗产的民间信仰

文 图/陈云娥

闽浙一带横架于溪涧深谷之上的廊桥,是当地传统村落重要的信仰空间,担负着远比交通这一实用功能更多的民间信俗与象征意涵,可以说是根植于闽浙传统村落中的文化之桥。

屏南县位于福建东北部古田溪上游,境内有大小溪流186条。为了解决跨水和越谷的交通问题,屏南先民因地制宜建造了形式多样的桥梁,据《乾隆屏南县志》载,全县境内共有大小桥梁180多座,目前尚存90多座,其中廊桥60座。廊桥不仅有交通功能,还承担着营造乡村“风水”的功能,同时廊屋内神龛供奉神灵,又担负着神庙的作用。在特定的日子,民众会在木拱廊桥之上开展祭祀活动。

“风水”

屏南多山,山与山之间的平地屏南人称之为“洋”。村庄大多建在这些“平洋”上,甚至很多村庄直接取名为洋,如“宜洋”“官洋”“忠洋”等。屏南多山涧溪流,流经村庄时,上游入水口称“水头”,下游出水口称“水尾”。水头比较窄,水尾比较宽,留下一道豁口,屏南人称为“垄”。

万安桥全景

屏南人大多很讲究风水,“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建构一个充满生机的村落地理环境体系。这里面最讲究“来龙与去水”,一般是来龙宜宽阔多源,去水狭隘隐蔽。水口对村落来讲是咽喉之地,屏南人觉得“垄”会破坏村庄的风水,所以在村落出口处要有灵物把门,因此常常在水口建庙造桥,供奉神明,让神明来镇压煞气,保佑村落平安太平,同时营造“风水林”来聚气。屏南人还认为流水会带走一个地方的吉祥之气,而桥能锁水,使风水变好,并能为村落聚财。如棠口村的千乘桥就和周边的六座宫庙共同组成了一个村落的风水与信仰的特殊文化空间。长桥村的万安桥、岭下村的广福桥等也是如此。

千乘桥及周边神庙全景

桥屋中的神祀

屏南民间信仰是多神并存的民间世俗宗教,以古代神灵崇拜为基础,混合了儒家思想和释、道的部分教义。多层面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形成了多样化的信仰空间。很多村庄虽没有神庙,但廊桥廊屋内均设有神龛,祀奉着神灵,廊桥与神庙的紧密结合是廊桥信仰的最大特色。另外桥从此岸跨越到彼岸,与佛教教义中“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有某些类同。

现存的60座屏南廊桥中,主祀神为观音23座、临水天人陈靖姑7座、真武大帝11座、五显华光大帝6座、齐天大圣1座、拓主4座、林公大王1座、白马大王1座,无祀6座。每位祀神都具有其特殊功能与特长。就以各村桥祀中最常见的几位祀神来说,祀观音取“慈航普渡”和救苦救难之义,祀真武大帝可镇水患,祀五显华光大帝取火神之旺一方,祀临水夫人可禳灾除妖魅及求子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每一祀神一般仅限于一至两项功能,取“一物降一物”之义。

龙津内祀五显华光大帝

龙源村水尾桥

在有些廊桥旁另建一庙乃至二、三庙,是以祀神之各有所长,取相辅佐之义。以后垅的龙津桥为例,祀神为五显华光大帝,在道教中其为火神,从五行相克的角度上说,建桥之地属西方肃杀之气,以火刑之。据村人所说,该桥朝村方向之左山为“糠猪下槽形”,朝村之右山为“猛虎下山形”,两山呈猛虎擒猪之势。桥于水尾虽起控扼之势,但五显华光不是降虎之神,难扼虎势,故于桥旁“虎口”处建“奶娘宫”,临水夫人能斩白蛇、灭虎精,以夫人辅佐五显而镇一方平安也。

特殊节日的民俗活动

廊桥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乡土建筑,成为屏南当地许多民俗活动展示的空间,承载着历代民众生活生产的诸多信息。双溪万安桥的中秋盘诗对歌和千乘桥端午送王船祈平安(端午走桥)是其中代表。

端午走桥在屏南很多村镇都有,以双溪最具规模与特色。仪式的历史与源流无从考究,当地民众说“一直以来都有”,有学者根据走桥内容认为其与屈原有关,推测这一习俗应该是楚文化的传播和边缘遗存。

双溪端午走桥由民间佛教女信众组成俗称“桥会”的组织发起,需要较长的准备过程,参与走桥活动的一般是女性长者,并且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她们经常到寺庙诵经念佛,经文烂熟于胸。一年之中她们都在为佛事忙碌,同时也在为端午走桥准备经文、元宝、纸钱、绢花、彩线、经文袋等必备物什,临近端午时再包一些粽子就可以参加活动了。

端午走桥前需要三日吃斋诵经,端午当日沐浴后换上专门的服饰,盘起头发,头插绢花,胸挂佛珠与经文袋,左手持双色手绢,右手持经文,肩挑纸钱与粽子,领头者专持木鱼以乐声与节拍引领队伍高声唱诵经文。

双溪走桥主要有祭祀、走桥、抛粽三个环节。上午开始祭祀。临近午时排成长队在引领者带领下开始走桥、祈祷、唱经。走桥时熟练者往往在阵阵木鱼声中高声唱诵桥经,手舞花绢翩翩起舞,不会的人跟着队伍与节拍祈祷或开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当然也可默念自己来走桥的心愿,这些心愿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愿望,也可以是对死后灵魂顺利过桥的祈求。午时便开始投粽祭祀屈原,地点是在桥廊边。信众一边投粽一边烧化纸钱、元宝、经文等,同时朗声唱诵:“一个粽子一个装。一个粽子落溪中。一头粽,一头钱。给你扔粽保家运,祝我子孙男女富贵福寿长。”投粽结束后往往还要再继续走桥数次。近年来,他们分别走过万安桥、双龙桥、千乘桥等屏南境内的主要木拱桥。

走桥所念的经文有《观音经》《过桥经》等,这里所说的“经文”大多数只是信众中传抄的民谣文字,它们经年历代地传承着。

走桥习俗通过桥梁以表达祈祝之意,这些都是进入神圣空间的枢纽,或者是一种中介的地带,透过它们,祈祝的女性进入具有神圣意义的空间,获得身心的洗礼,待回到世俗空间,已别具新生的意义,因此可以祛百病,预生子。是故“走桥”对女性而言乃兼具参与空间与体验神圣空间之双重精神意义。

万安桥游神仪式

双龙桥端午走桥

(作者为福建屏南县博物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华光万安经文
驼峰挂瀑
印 玺
御日华光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蝶恋花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
佛、僧与三重门(组诗)
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