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知识的宝库

2016-06-18求剑者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6年6期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文物

求剑者

2005年,我在北京工作,曾经怂恿读初中的女儿休学,跟我在北京玩一年。我的计划是,这一年里就让她跑到北京的各种博物馆里去逛,去看,去用心体会前人留下的艺术瑰宝。然而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因为这个想法太不现实,得不到大家的同意。

其实,每一座好的博物馆,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一座好的学校。从历史到艺术,从民俗到科技,我们在这里能学到非常多的知识。

当然,从博物馆的分类来说,有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门类的博物馆,甚至某个人的纪念馆,比如鲁迅博物馆。我所参观过的博物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当然,这些大型博物馆差不多都是举一国之力、一省之力办起来的,其藏品自然不同凡响。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在考古最热的时候,随便一锄头挖下去,掏出来的都是文物,所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藏品那是相当丰富而且神奇的。再拿西安的碑林来说,那里简直是书法艺术的圣地,其馆藏碑刻精品居全国之首。它们当然也有区别,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不要钱的,排队领门票就行,而碑林的门票可不便宜。

我去过中国历史博物馆两三次,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次。一到周末,陕西历史博物馆排队领票的人可真多,你去晚了,可就没票了,因为每天它只供三千人参观。好在那时候我住的宾馆离博物馆近,只有三站路,早早出发,早早领票参观。

现在中国的建筑,真是有些奇怪。诸如此类的博物馆,一般都建成古典的传统建筑结构,飞檐绿瓦,看起来就很舒服,与“历史”和“博物”二字,真是相当贴近。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一座这样的博物馆建成一座四方形的大楼会给人什么感觉。当然,更难想象的是,为什么当年中国人要把整座西安古城都拆了,然后再来建一些复古的建筑。连偌大一座北京城都拆得只剩下故宫了呢,何况其他城市,对不?想象一下,如果北京城还保留着当年的古城原貌,整座城就是一个博物馆,拿来与巴黎、伦敦这些古城相比,该是多么赏心悦目的事。算了,不说它,堵心。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便是这样飞檐绿瓦的传统风格,正面的主建筑呈品字形布局,中间正殿,两边偏殿。之所以说“殿”,因为这建筑确实有皇家宫殿的气势。记得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直奔主展室(中间正殿)去的,然后一路参观,大饱眼福。第二次去的时候,却是不慌不忙,在博物馆前面的广场里慢慢行走,先欣赏了一番这建筑,然后再从旁边的僻静处开始参观。我发现第二次的参观方式,让我发现了更多的细节,领略到了更多的乐趣。

第一次走进此博物馆时,最吸引我的是商周两代的青铜器,那实在是令人惊叹。许多只在历史课本和资料上见到过的神奇国宝,现在如此真实地摆在我面前,虽然隔着一块玻璃,也仿佛触手可及,那种心情和感受,真是难以描述。鼎、盘、簋、钟,每一件器物都有它的故事。记得我在陶器和青铜器那个展厅里,足足走了两个来回,不忍离开,哪怕不去细看,就是站在那里感受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青铜器的气息,已经足以令人激动。

当然相对于西安的历史,它的最繁盛时期是大唐,因此陕博所藏文物,也以唐朝的居多,展品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里还专设了唐壁画珍品馆和大唐遗宝专题展。当然其他时期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也足以令人心往神驰。印象最深的是子长钟山石窟,其石刻雕像气象宏大、雕刻精美,搬迁保存在博物馆里的这一部分已经非常有规模,可以想象得出它所在的原址规模之大。这是东晋时期的石窟,其作品内容有道教、有佛教,不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都是价值连城的文物。虽然我没有去考究过是什么原因把这些石窟艺术文物从它们的原址切割搬到了博物馆里来,但我想,保存在这里,总比留在原地要安全一些吧。

只要有机会,每去一个地方,我都要寻访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展览馆,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大型博物馆更如一座宝库,其中每一件文物都足以写一篇专文加以论述,我们这些参观者只能慢慢去细读,去领会,从中认识历史,学习知识。如果你有机会,也请千万不要错过。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来看看同龄人是怎么“游览”博物馆的。

猜你喜欢

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文物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西安国际幸福城